月出
月出皎兮 [1] ,佼人僚兮 [2] 。
舒窈纠兮 [3] ,劳心悄兮 [4] 。
月出皓兮 [5] ,佼人懰兮 [6] 。
舒忧受兮 [7] ,劳心慅兮 [8] 。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9] 。
舒夭绍兮 [10] ,劳心惨兮 [11] 。
注释
[1]皎:洁白明亮。
[2]佼人:美人。僚:美好的样子。
[3]窈纠(yǎo jiǎo):形容女子体态苗条的样子。
[4]劳:忧。悄:忧愁的样子。
[5]皓:洁白。
[6](liú):姣好的样子。
[7]忧(yōu)受:形容女子走路徐迟的样子。
[8]慅(cǎo):忧愁的样子。
[9]燎:美好。
[10]夭绍:女子体态轻盈的样子。
[11]惨:忧愁烦躁的样子。
译文
月亮出来多明亮,
美人仪容真美丽。
身姿曼妙步轻盈,
让我思念又烦忧。
月亮出来多皎洁,
美人仪容真姣好。
身姿曼妙步舒缓,
让我思念又忧愁。
月亮出来光普照,
美人仪容真美好。
身姿曼妙步优美,
让我思念又烦躁。
赏析
明月皎皎映伊人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月上柳梢头,惊艳月光下的古典浪漫画卷。
古典的浪漫总是特别的。月光温柔如水,树枝在风中轻轻摇曳,空气中散发着微微凉意,静谧的大地,偶尔响起阵阵虫鸣声,这是一种如此特别的景致;身影若隐若现,光线忽明忽暗,似雾里看花一般,这是一种如此特别的情境。意中人总是欲前不前,暗自撩动着心弦,不由得勾起阵阵忧伤。此情此景使人不能自已。
《月出》的意境是那样地迷离。诗人看到缓缓升起的明月,便开始思念他的情人。月儿孤孤单单悬挂在无边的夜空中,不免让人产生诸多遐想。也许,因为它总是独自在夜空中普照着万物,世间的一切都被它的光辉所笼罩,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所以,许多月下怀人的诗句,总能给人以迷离旷远的感觉。诗人的情人,此时,也许近在咫尺,这朦胧的月光,却似乎又将他们隔离开来,离得很远很远。诗人怀想着情人姣美的面容,她此刻独自在月下踟蹰的倩影,画面如幻似梦、扑朔迷离。
《月出》的情调是那样地惆怅。全诗分为三章,可以看出,各章前三句都是诗人的一种对情人的设想,而每章末句,则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这份忧思与惆怅,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的,都是由“佼人”月下倩影而引发的,充满了无限惆怅与无奈。其实,这种惆怅之情也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个静谧的月夜,“佼人”却为何要独自在月下踟蹰?任凭夜风拂面,任凭夜露沾衣?难道她也在苦苦思念自己?
《月出》的语言是那样地缠绵。每一句都以感叹词“兮”字结尾,这在《诗经》的其他诗中并不常见。“兮”字,听起来那样地柔婉、平和,诗人的连续运用,正是在与无边的月色和无尽的思念相呼应,顿时让人有一唱三叹的感觉,真是回味无穷!此外,诗人用“皎”“皓”“照”来形容月色,用“僚”“懰”“燎”来形容美貌,用“窈纠”“忧受”“夭绍”来形容姿态,用“悄”“慅”“惨”来形容心情,可谓是一韵到底,使整首诗读起来和谐而优美。其中的“窈纠”“忧受”“夭绍”都是叠韵词,更能凸显出诗中情感的缠绵和婉约。
漫志
寄情明月常有时
当我们遥望天上那轮明月时,不禁感叹有多少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曾吟咏过它。古人最喜欢用“月”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们将丰富的情思都寄予在明月上,因此也就写出了大量美妙绝伦、荡气回肠的佳作。
“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吾歌《京本通俗小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这些诗人掬月入诗,借月寄思念,借月抒愁苦;或是表现良辰,描绘美景;或借此捧送才子,献给佳人;或邀月寄朋友,借月寄君王等。可谓是月悠悠,情亦悠悠。
借明月抒发情感的诗种类繁多。第一种,借明月表达思念的幽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苏轼在词中抒发了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这句诗所表达的是李白思乡的悠悠之情。
第二种,托明月道出眼下的愁苦凄清。“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之一),这是游子的离愁。“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王安石《葛溪驿》),这是一种淡淡的思乡之哀愁。
第三种,以明月引出男女恋歌。“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南朝宋·谢灵运《东阳溪中赠答二首》),“明月”代指美丽的女子,此句活脱脱地道出了男子爱而不得的焦灼心情。“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有情人虽然身在两地,却因明月而心有灵犀。一轮明月,不知惹出了多少男欢女爱、似水柔情,难怪民间有将撮合男女婚事的媒人称为“月下老人”一说。
第四,表现旷远、豁达之心境的邀明月的诗句也是不胜枚举。例如“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初去郡》),诗人借明月抒发了自己宁静、愉悦的心情。因为此时谢灵运去官还家获得了解脱,故心情愉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诗人描写星辰撑开了夜的帷幔,波光织出了金色的屏风,在这种阔远的境界中,更衬托出自己旷达的胸怀。
第五,沙场、朝廷等意象也常入“明月”之诗,用于表达对国事的忧思。“璧月琼枝不复论,秦淮半已掠荒榛”(宋·张耒《怀金陵》),这首诗借古讽今,以陈朝的“璧月”典故暗指北宋统治者不问国事、夜夜笙歌的行为,控诉了朝廷的荒淫误国,读来令人后背发冷,阵阵心寒。
第六,在表现良辰美景时,诗人也多用明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松间浮动着纤纤的月波,清泉在山涧幽鸣歌唱。秋天本来是一个寂寥的季节,惹得古今无数诗人作诗“悲秋”,王维在此引入“明月”,反而赋予秋夜清丽可爱的面目,烘托出一种澄明静美的氛围。
我国古代的咏月诗简直是世界之最。“明月”有阴、晴、圆、缺等不同的变化形式,引发诗人盎然的诗兴,从而也就让今天的人们能够在他们唯美的诗词中,感受他们的感情思想和生活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