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
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
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
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
扁舟不系与心同。
11月21日
题目告诉我们,小舟本在小河中,一下子落进黄河里。观察事物的参照系陡然变了,视野放宽,眼眸豁然。河道宽了,岸上的树变远了。河流湍急,水里的夕阳影子乱了。伊水岸边的村子,不知已经存在了多久。一只孤雁在晴冷天里逆风低飞下去。
题目还说,诗是寄给同僚们的。所以最末两句,对着他们喊话:这颗心早已无所挂碍,不在乎官位高下,也不在乎做官的日子了。就像这叶小船不系缆绳。
三天前曾经讲过,《芙蓉楼送辛渐》的写作手法并不特别。读一读“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再想想“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读者可能明白其间的异曲同工之处?
◆ 巩洛:古代巩、洛都是地名,在今河南洛阳一带。这里当指洛河,至巩县(今巩义市)汇入黄河。
明·钱榖·山水扇页
诗意图不拘形式。即使是一面小小的扇页,也能画出尺幅千里之感。黄昏了,水上雾气迷蒙,树叶染上微黄,远山是一抹似有似无的蓝。画面右端的题字,用了篆书。仔细看看,不正是“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