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荒野的生命奇景
荒野中的每一物种都是生命奇迹。众多异样物种展示了各自异彩纷呈的自然过程,荒野的寄生与共生充满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奇景和不解之谜,魅力无穷。
(一)寄生之景观
寄生是自然界一些生物物种的独特生存繁衍方式。形象比喻,寄生恰似物种间的“搭车”。被寄生的宿主成为寄生者生存繁殖的温床供体,无疑是寄生者求生的惬意选择,对被寄生宿主物种的生存则有利有弊。
云南西双版纳森林中有一种藤本植物——歪叶榕,属一种绞杀型植物。初生期歪叶榕的藤蔓会温柔地缠绕着一棵树缓慢地生长,渐渐长大变粗的歪叶榕藤条会把宿主大树活活地绞死。
海洋中生长着一种奇特的鮣鱼,俗称“吸盘鱼”。当吸盘鱼想要附着在诸如鲨鱼、鲸鱼或龟等大型生物的身体上时,会挤出吸盘中的水,贴近宿主对象体表面,利用大气和水的压力,牢固地吸附在宿主对象体表面。这个原理如同疏通马桶用的皮搋子。吸盘鱼的食谱很宽,几乎通吃各种海生生物的肉质。一旦吸盘鱼成功地附着在鲨鱼等大型鱼类身上,便会过上不劳而获的奢华寄生日子,不仅可免单搭乘宿主对象畅游海洋,还可充分享受各种海洋中的小鱼小虾时鲜和大鱼的残羹美味。故吸盘鱼被“羡慕嫉妒恨”地冠名为“免费旅行家”,也被称为世界上最懒的鱼。当然了,如果错失“寄生式搭班”,吸盘鱼就会像一般鱼类一样游动了。生存在河流中的吸盘鱼,因没有足够大的鱼类能够附身,都是自由游动。或许由于吸盘鱼的经济价值有限,整体形象不佳,并不受海上渔民待见。
翡翠黄蜂有精准打击寄宿者的独特本领。在荒茫草原,翡翠黄蜂锁定美洲蜚蠊(大蟑螂),实施第一波攻击,精准地对着蟑螂的颈部扎了一针,蟑螂很快挣扎着跌跌撞撞、行动不便,酷似帕金森样(PD)病状;片刻工夫,翡翠黄蜂实施第二波攻击,在蟑螂的头部又精准地蜇了一下,蟑螂被麻痹瘫痪,形同痴呆样(AD)病状;翡翠黄蜂便毫不费力地把蟑螂拖进自己的洞巢,并将自己的卵产于蟑螂的腹部,随即在洞口附近寻找小木块(条)将洞口掩盖并飞离。被麻痹的蟑螂不会立即死亡,在几天内仍然会保持生命体征迹象,翡翠黄蜂产的卵利用蟑螂腹部的组织营养孵育。一周后,一只新生翡翠黄蜂便脱离依附在蟑螂腹部的卵壳飞出洞口。这是一种神奇的荒野生物物种繁衍模式:从目标锁定到两波精准打击,再到收获战利品、保护战利品、利用战利品,完成物种的后代繁衍,一套组合拳实施方案简单、高效。
自然界的寄生虫现象无处不在,不胜枚举。
有的寄生虫可以操纵宿主的特定光感系统,异化其行为,促其自身完成生命周期。例如,被金线虫寄生的螳螂会被水塘表面反射的水平偏振光吸引,纵身跳入水中。
众所周知,大肠杆菌菌落均衡地寄生在人体肠胃道系统有助于人体的食物消化和养分吸收,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寄生则会诱发人体肠胃道系统病变。
寄生虫病患也是现代人类公共医疗健康紧绷的医学防范对象。
案例一:蛔虫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属于蛔科寄生线虫,一旦被误食,便会寄生在人体的肠道中。引发人体的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阑尾炎、腹膜炎。
案例二:血吸虫是一种白色线状寄生虫,寄生在钉螺体内,成虫钻进人的皮肤可引发血吸虫病。患病者起初时下痢,继而食欲减退,精神萎弱,四体消瘦,逐渐削弱以致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病剧时,腹部膨大如鼓,俗称鼓胀病,进入晚期后肝硬化,死亡率很高。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看到 1958 年 6 月 30 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江西省余江县(今余江区)消灭了血吸虫的消息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七律二首·送瘟神》组诗:
绿水青山枉自多,
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
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
一样悲欢逐逝波。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毛泽东的这首组诗气壮山河,酣畅淋漓地刻画了时代的美意美景!
荒野中的寄生景观多姿多彩,不可思议。跳出人类的伦理道德严视苛求框架,对自然界一些生物物种而言,直观地说,寄生应是它们求生避险的最便捷、高效、保障和节能的优选方式。
(二)共生之景观
“共生”一词源自希腊语,意思是“生活在一起”。“共生”在《生物学大辞典》中的定义为“两种生物共居一处,相互分工合作,并形成独特结构的相互依赖的生存关系”。自然界常见一些小鸟与大象形影不离,小鸟剔除大象身体的寄生虫;常见鳄鱼和老虎张大嘴巴,享受小鸟进进出出地啄食牙缝中的残食杂物,这些都属互利性和谐共生。又如,一份土壤样本里可以有数百万的微生物,从细菌到病毒,从真菌到原生生物,他们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地衣是由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类组成的,有时,蓝藻也参与其中。真菌形成了地衣的结构,而藻类则通过光合作用提供能量,这是一种非常亲密的联盟方式,被称为内共生关系,它意味着一个生物体生活在另一个生物体的细胞或身体内。有些细小的真菌包裹或穿透寄生植物的根,作为回报,真菌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糖分,保护其宿主免受有害生物体的伤害。苏格兰松树与 200 多种真菌有共生关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展示了苔藓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共生关系:苔藓植物在许多植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稳定土壤、保存水分和营养物质,为许多其他生物提供庇护所、食物和筑巢材料。雨林生态系统中苔藓为食物链的重要部分——为许多昆虫和节肢动物提供庇护和食物。苔藓吸收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能力同时意味着其清理有毒废物的能力。有的苔藓植物对生长的环境特别挑剔,或生长在特定类型的岩石上,或生长在动物的粪便上。生长在粪便上的苔藓植被能吸引苍蝇帮助其粘黏孢子并传播。为了繁衍,苔藓通过孢子或碎片繁殖,或利用从主植物上的胚体和孵化体特殊结构,借助风、昆虫等或依附在动物身上传播。泥炭藓适应各种环境下的生存,泥炭藓通过酸化周围的水质使得其他植物无法存活。在泥炭沼泽中,水的酸性和橙汁一样,其pH值均为 3。泥炭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超强的承压力!泥炭藓的强势具有侵略性,游离在“共生”概念之外。

图 1-6 小丑鱼与海葵共生(张文娟绘)
海生小丑鱼因其头上有一条或两条白色条纹,形似京剧中的丑角而得名。小丑鱼体表带有特殊黏液,会让海葵误以为是其身体的一部分,不会用刺细胞伤害它。在海葵的保护下,小丑鱼能免受其他大鱼的攻击,并利用海葵的触手筑巢产卵,另有说法是小丑鱼可借助海葵分泌的毒素帮其修复体表伤口。反观小丑鱼的角色,既是“清洁工”,可以清理海葵的食物残屑,也是“护理员”,帮助清除海葵身上的坏死组织和寄生虫,又当“诱饵”,吸引其他鱼类靠近海葵,为海葵提供捕食机会。小丑鱼和海葵之间这种紧密互利的关系,被认为是互利共生的典范。也有学者认为小丑鱼和海葵的食物对象相同,彼此是食物竞争者,行动快速的小丑鱼常抢走海葵的食物,对海葵是弊多于利,因此应为片利共生。无论如何,两者间谁也离不开谁,形成了一处海洋生物物种共生共存的动感画面。

图 1-7 乌鸦与狼共生(张文娟绘)
这是一个共生共存的世界。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灵长类动物,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演化。由于天择的压力,许多生物物种间互帮、互利、互作、互惠处处可见。这种现象在哲学上被视为“共生”,世间万物和而不同,彼此成就。中国台湾有一种淡水鱼叫高体鳑鲏,彩色的,特别好看,为了生存,演化出了和蚌壳合作的能力,雌性的高体鳑鲏在产卵前会发展出超长的产卵管伸入蚌壳的壳内并产下鱼卵,保证了鱼苗的高存活率。高体鳑鲏让蚌壳的幼苗暂时吸附在自己身上,并带着这些幼苗找寻适合生长的地方,互相照顾后代是这两种生物的共生模式。乌鸦可以高空飞行,爱吃尸肉,本身没有捕获大型猎物的能力。狼具有敏锐的听觉和嗅觉,在捕获猎物的时候,乌鸦在高空飞行,侦查猎物出没的情况,猎物对乌鸦没有警觉,乌鸦用特殊的叫声通知狼前行追捕猎物并共享美食。大多数重大的进化飞跃都是由共生关系“快速启动”的,这些观点已渐成科学界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