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15:
从说明文件中学习技能或概念
有些活动带有说明,你要跟随说明上的步骤行动。比如,几年前,弗吉尼亚大学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平台,老师们可以在上面查看研究生申请课程的情况。为了学习这个新系统,我参加了半天的培训。尽管培训中也有一些讲解,但大多数时间我还是在用电脑操作。但我并不是随意地尝试,而是被布置了一系列任务,还拿到了一页说明文件。大多数实验课程都是这样:学生在做实验时,会拿到关于步骤的说明。
说明文件的目的是什么?其中一点是 方便记忆 。理论上,人们也可以通过背诵手册来学习操作新系统。但执行说明中的步骤再次体现出“记忆是思想的残渣”:你怎样使用信息,便怎样将它存在脑子里。科学实验也是一样,实验的部分目的是学习技能和方法,比如怎样使用电位计、怎样培养细菌。你可以通过阅读学会这些技能和方法,但实践会让你掌握得更快。
有些时候,说明文件还有另外的目的,比如 教你一些高级的思考方式 。除了活动本身的细节,你还能学到其他东西。例如,科学实验课的老师想要教给学生一些研究方法,但专业的科学思考很复杂,因此需要说明文件。如果只是把化学材料和设备拿给学生,说:“在醋酸中重结晶苯甲酸,看看会发生什么。”学生们不会学到太多。老师需要提出一个假设,并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再根据假设解释实验结果,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
那么,如果遇到这样的活动,怎么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呢?
首先,要避开典型的思维误区。最常见的误区是只关注结果,不在意过程。这种现象很容易理解,你拿到了说明文件,认为只要正确地参照说明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得到预期的结果。比如你只关注:我的苯甲酸重结晶了吗?如果你正在参考视频网站上的视频修理洗碗机,那么确实更应该关注结果。但是,在实验中解剖青蛙并不是为了得到一只解剖完好的青蛙,而是为了学习。所以,要关注做事的过程。
另一个误区是不注重思考。活动为你提供了说明文件,于是你便机械地执行这些指令,却不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
那么你要关注什么呢? 一项活动的重点或是学习实践技能,或是学习研究方法之类的思维方式。 这两种目的有很大差异:一种更关注细节,一种更关注宏观的思维。要分清自己学习的是哪种,最简单的方法依然是问老师(如果老师说“两种都有”,那他大概比较外行。你无法同时考虑两件复杂的事情)。要是老师没有告诉你,你可以在说明文件中找到答案:如果说明包含大量步骤上的细节,这便是一项学习技能的活动;如果说明包含问题及(或)一些能够应用到不同任务中的指引,这便是一项关注宏观思维的活动。弄清楚这一点,你便能在实践时有所侧重。
一句话总结: 如果老师提供了说明,你要学习的可能是具体的操作步骤,也可能是高级而抽象的研究方法,要清楚活动的目的是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