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痕:兢兢业业为革命,坚定目标勇拼搏
口述人: 王痕
采访人: 肖晓飞、张若愚、来碧荣
采访时间: 2019年1月25日
采访地点: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广丰三村
整理人: 王洪、张若愚

王痕
【老兵档案】
王痕,男,生于1914年农历八月十六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人。1941年进入新四军沭阳县政府财粮科任科员,1943年担任财粮股股长,后提升为大兴区副区长。194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新店区、新安县马林区担任区长,1946年亲历安峰山事件。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宿迁、涟水等地组织军事后勤保障工作。1950年调往苏北军区政治部秘书科任秘书,后被调至扬州二十四中学担任政治教导员,1956年调往无锡军分区任宣传科科长,1961年提为少校,1965年调往农业部下属镇江蚕业研究所,担任政治处主任,1975年调往无锡船政厂任书记,1982年退休。
【关键词】
沭阳县政府 大兴区 安峰山事件
一、辗转漂泊随遇而安
我叫王痕,出生于1914年农历八月十六日,老家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上庄村。我家最开始是佃农,那时我只能在家放牛,后来等我脱了佃籍,父母才送我去上学。记得1921年,我虚岁9岁,实际8岁,姨母说我这孩子不错,很聪明,建议送我去上学,父母这才把我送到离上庄有18里地的集镇叶海子去上私塾。
我在上私塾期间,刚开始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接着读了《论语》,之后是《孟子》。私塾上完后,我转入学堂读二年级,初等小学毕业就回到上庄。当时上庄正好成立了一所高等小学,名叫上庄高小,我就进入高小学习了两年,然后就毕业了。高小毕业时我已经十七八岁了,当时来看属于成人了,因此我就没有继续上初中以及高中,而是出去找工作。
那时候,因为我叔叔在镇江做苦工,当时镇江也处于省会建设时期
,不限工人,很容易找到工作,所以我就去了镇江打工。一开始,我找了一个在地方码头上运土的工作,但是只干了一天。因为当时码头上已经有一伙人在那干活,外人不容易插进去。所以老板不要人了,我就被赶了出去。然后我就跟着旁人学练船,就是需要维修的船会被拖到岸上找人维修。当时我很伶俐,学习能力很强,一听别人说怎么练船就可以马上学会,开始上工。最后因为这个练船的地方又来了人,我就被人赶了出来。结果我在镇江实在找不到工作,于是就回家了。
我回到家以后,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于是每天就只能摸摸小牌,打打麻将,直到日本侵华,我的家乡被日本人占领,他们在占领区成立了伪化区
,我记得当时伪化区的负责人姓叶。1941年左右,在伪化区的控制下成立了宿迁县上庄乡乡政府,缺一个文书,就找到了我,喊我去当了两三个月的文书,工作内容就是书写布告、通知之类。其实在这一段期间,我就只写过一次通知,连伪乡政府都没有进去过,日本人从未见到过。
二、因缘际会投身革命
1941年前后,新四军在游击区建立了地方政府。政府刚成立时,新四军就带着部队与日军打游击。刚好有一天我在路上走着,碰到了打游击的新四军。他们看到我身上穿得整整齐齐,认为我是伪化区的人,一番询问下来,他们觉得我一个老百姓没啥问题,就把我带到了新四军的地方政府。在路上,我和新四军里一位叫叶夏风(音)的同志交谈,了解到他当时是大学生,大概在1938年成为中共地下党员,已经是老同志了。他认为我聪明,就跟地方政府讲我这个人可以留用,争取我参加抗日,暂时就把我带到新四军的宿迁县政府财粮科当科员。我就这样加入了新四军,参加革命。

项目组采访王痕
由于那时候新四军的地方政府成立没多久,我对新四军、共产党等一点儿都不了解,只是听说过共产党。但我进入财粮科工作后,没事儿就看看书,看看报,逐渐对新四军以及共产党有所了解。在此之前,我都是迷迷糊糊的,啥都不晓得,虽然有积极向上的想法,但没有方向,没有发展自己的方法。等我到了27岁,也就是1941年,才恍然大悟,感觉找到了光明的前途,也找到了今后要走的道路和方向,决心革命到底。
1943年,因为我工作认真,被调到财粮股当股长。在担任财粮股股长期间,我因为工作成绩非常突出,很快被提为大兴区
的副区长。我第一天到大兴区报到,就去了农业生产局,随后又跑遍了大兴区的十几个村,了解每个村的具体情况。后来政府成立了新店区,其中包含了“棠湖区”(音)
,需调集一些精干的人去兴建新店区,筹建政府,因人才短缺,我就在这时被抽调过去。一开始,新店区的区长原来是日本伪化区控制下的伪公安局局长,后来被新四军争取过来,临时给了他这个职位。这个人也不识字,原来就是一个地痞流氓,在日本刚占领宿迁时,就向日军投降,日本人就为了利用他做事,任命为伪公安局局长。在新四军把他争取过来时,他还带了11个人,随身还有两个卫兵保护,并配备两把枪,其中有一把是手枪。结果他本性不改,不久就被新四军送到异地枪毙处理了。
我是被抽调到新店区的“棠湖区”当区长。在当区长的时候,区里搞过二五减租运动。那个时候地租是平分的,粮食也是平分的,100斤粮食有25斤归农民,剩下75斤粮食由地主和佃农平分,这就是二五减租。地主不愿意都不行,决定权在共产党手里,政府说怎样他们就得怎样。那个时候,在区里斗过地主,斗伪区长是经常的事情。
在我当区长的时候,1944年5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的入党介绍人是邓国志,他当时是副区长,是外来干部,从山东革命老区调到我们新店区的,同时他在1938年就是中共地下党党员了。我入党以后,就被调到新店区区委,被任命为区委宣传委员。
三、安峰山事件惊险逃生
抗战胜利日本人投降后,我被调到党校学习。党校是在新四军淮海区的军队里,在这有一个中共党委。
我在党校里学习了两三个月,结业出来后被调到新店的新安县,在马林区当区长,现在这个地方叫新安镇。这时已经是1946年,国民党开始向我们进攻,到处都是他们的部队,有时候,国民党军一个师打我们一个旅。最后,山东军区的部队把国民党的部队给消灭了,以少胜多,带着俘虏撤退了,只有我们还在马林区坚持。后来国民党继续在此增加部队,我们的部队也撤走了,到处打游击。最后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我们需要从马林区往山东撤退。由于当时国民党军占领了解放区,到处都是他们部队,沭阳也驻扎一个旅,所以我们要撤往山东就必须穿过国民党军的封锁线,其中有一条铁路是我们撤往山东必须穿越的封锁线。当时我们有1000人左右,大多数都是从安徽撤过来的乡干部,其中有四人是地方区级干部,我是其中一个,还有一个是撤退下来的领导。我们是第一批撤退部队,后面还有一批。
在我们行军到沭阳县安峰山
时,正准备从马路上穿过去,部队收到上面通知,说敌人现在已经封锁了马路,形成两条封锁线,把我们包围起来。我们最后只能在安峰山就地休息,并且商讨第二天如何突围。结果我们这1000多人刚驻扎下来不到一天,国民党军队就把安峰山包围了。当时天还没亮,我和新安区的另一个副区长在一起,听到外面突然就响起了枪声,到处都是枪声,我们1000多人被包围在里面。我和副区长决定一人带一支冲锋枪,趁乱带着部队突围出去,但我们两股人在途中跑散了,副区长带人一直往北跑,我和通信员方怀斌(音)一直往南跑。然后副区长带着队伍刚好和第二批撤退的部队在县城里会合,恰好带领第二批部队的是县长,他是本地人,了解地形,有空子可以钻,避免突围敌人的封锁线。不幸的是,我带领的队伍因为不熟悉地形,误入了敌人的包围圈。
我带着冲锋枪往南跑的时候,听到南面一大片都有敌人在放枪,北面空虚没有敌人,地上还有许多袋子,袋子里有背包和枪,我们就借机捡起背包和枪往北跑。跑了一会后,我们躲在一片草垛里面,把背包和枪都放下来,身上的东西都放下来,隐藏起来。当时,敌人已经从南面搜查过来了,眼看跑不掉,心想不能被敌人俘虏,于是就准备拿枪自杀。正准备开枪的时候,通信员小方赶紧阻止我,说区长你不能死,要死大家一起死,说完就把我拉到草垛深处,把东西也都运过去。然而很幸运,我们在草垛深处居然发现了两间小房子,我们就躲到房子里面藏起来,躲过了敌人的搜捕,直到房屋的主人进来发现了我和小方。
房屋的主人问我俩是干什么的,为了掩藏身份,我们说是教书先生,家住在沭阳南边。我记得这一天好像是农历二月二,就是龙抬头的日子。
这家人对我们很好,做了很多好吃的叫我俩吃,但当时我没心情吃,其实心里很焦灼。他们还好心地给我们指路,说走西南方向是往沭阳,大概距离70里,一直往前走不需要找路,自然就到了沭阳。当晚天一黑,我和小方就出发,期间就一直往前走,过了七道小河沟,最后鞋子也湿了不能穿,就赤着脚一直往前走。在此期间,我敲过地主家和农家的门,他们根本不理睬我们,还直接赶我们走。结果我俩走着走着,不知道走到哪了,也迷失了沭阳的方向。
就在我们快迷路的时候,看见前方有一间小房子,这家人是贫下中农,是新分到土地时盖的房子,这家人很好,带着一个小女儿。主人家一看见我们就很热情地招待我们,听说我们有点饿就给我们烤了两张煎饼,并告诉我们现在这里的情况,镇上和庄上都有国民党军驻扎,有人站岗查看情况,最后还给我们指路说沭阳里这儿还有六里,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就到了。等我俩吃完煎饼,这户人家把我们送到大路上,避过敌人的搜查,就这样我们终于突围出来,死里逃生。到了地方,我们找到县长和县委书记,向他们说明情况,他们了解情况后就让我们住下来,我就说我家过河就到了,我要回家。到家后,我把身上收拾干净,就在家里住了下来。
在家休息不久,我回到宿迁县,县里安排我到文教科当代理科长,当时文教科长去了山东,我就在那里工作有两年时间,从1947年到新中国成立。那时候文教科就是办学校,选址办校。遇上荒年,我们要带着科员去灾区办学校,进行灾区教育,让学生写点文章,想想如何度过荒年。学生没有吃的,我就向上级申请救济,地区看到这个地方很穷,就拨了500斤粮食,帮助我们救济这些学生。我们还组织学生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尽量熬到秋收季节,渡过灾荒。

新中国成立后的王痕
回顾新中国成立前,我主要在后方组织后勤,部队在前方打仗,地方上都是由区长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主要就是我们来完成。解放战争时期,我也参加过军事活动,一次是在宿迁与国民党军作战,有一次是涟水保卫战。
当时旅部就驻在我们宿舍里,他们有什么事情就找我们,我们负责后勤工作。因为一打仗就需要一些后勤组织,帮助部队补充物资、救护伤员、抬担架等等。我们就带着几十个担架,跟着部队,他们说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什么。
四、勤勤恳恳努力工作
苏南、苏北全面解放后,我就继续进入党校学习,这次是在苏北区政府里学习。那时候没文化的人比较多,有文化的人比较少,大多数是工人干部。当时苏北军区
需要两个有文化的人。因此我学习完后,就被调到苏北军区政治部秘书科当秘书,大概是1949—1950年。秘书要向国家、上级领导写政治报告,两个月就要写一次,包括地区工作、政治工作等情况。我虽然是文教科,勉勉强强能写几个字,但是要写成像样的报告还是比较困难,所以我刚到那工作时阻力不少。我第一次写报告交上去时,领导说我写得像散文,需要重写。这个领导是刚刚调来,之前在报社当记者,要求比较严格。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我就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刚开始两三个月的时候,我写的文章不行。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自己没事就练习写日记,写小散文,逐渐地可以写得像个报告。等到第三次写,领导说可以了,表扬我进步很快。
苏北军区在部队里成立了速成中学,来培养工农干部,需要文化人去当政治教导员,我就被调到扬州二十四中学当理论教员。我当时很困惑,既不知道怎么教学,也不懂政治,只在党校里学过一些零零散散的马列主义理论等内容。刚开始,我就只能把党校里学过的东西临时拿来用,大家都听不懂。没办法,我又自己钻研,听别人怎么讲课,自己练习怎么讲课,没事儿的时候还去听人家说书,学习怎么讲话,还研究讲课内容,收集材料丰富学习内容。经过两三个月的练习和锻炼,终于讲得有人听了,大家也都听得懂了。大家都开始说不错,讲得还可以。
1956年,我被调到无锡军分区当宣传科科长。1961年,我被提为少校。我在当宣传科科长期间,省军区政委要到无锡军分区来宣传“接班人五个条件”
,省委组织部听说无锡军分区有一个科长讲话不错,就提议让我去宣讲。那个时候,“接班人五个条件”刚提出来,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我也还没搞清楚。但是我接到任务后就积极准备,做了这个宣讲,政委听后觉得不错,说讲得挺好的。
1965年,我被调到农业部下辖的镇江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位于镇江四摆渡,做政治处主任。当时,全国各机关单位都成立了政治处,地方上亟需政治干部,省军区就从军队里挑选合适的人选去地方。因为省军区政委以前是地下党,对县里的情况比较熟悉,这位同志和我以前在一起工作过,就把我推荐到镇江蚕业研究所,我就这样从无锡军分区调到镇江。我在蚕业研究所待了9年,后被调到无锡船政厂
当书记,直到1982年,68岁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