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改变,别无选择
——《送你一缕阳光》序
“这女娃儿好舍得干哦!”这是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天保镇沙石咀村老百姓对身材娇小的“职业村支书”郭琦跑资金、扩村道,拓荒地、种大米,挽裤腿、插秧苗,建基地、富村民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刘裕国在《村里来了新支书》中生动记述了舍弃县城舒适工作而到村里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脱贫奔小康的郭琦的先进事迹,突出展现了新时代年轻村支书耐心做村民思想工作,克服重重困难修水渠、创新发展集体经济、真心照顾村民就医、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的脱贫攻坚过程和心路历程,即使面对消除贫困的艰难,不被村民理解而悄悄流下眼泪,她仍然坚信:改变吧!改变!除了改变,她别无选择。因为,“脱贫攻坚战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改变的不只是土地,更改变了这块土地上的人”。这就把鲜活的脱贫致富故事上升到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脱贫”高度,道出了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壮举的深刻内涵。
郭琦的故事仅是众多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平凡而伟大的英雄们的一个缩影。收入本书的22篇报告文学从不同角度、不同人物、不同场景,真实而精彩地记录了遂宁“插花式”脱贫攻坚的艰辛探索和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新时代脱贫攻坚的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强调坚持中国政治制度优势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的重要性,提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使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进一步指引构建了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是对传统扶贫开发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
千百年来,贫穷,成为人类的顽疾,摆脱贫困,一直成为人类社会的梦想。作为川中腹地的“遂宁”,有史以来渴望平息战乱、幸福安宁。这个梦想,只有到了今天,才真正得以实现。
近年来,遂宁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准确把握市情,科学谋划发展,成功创建全球绿色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多张城市名片,被评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是西部唯一的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地级市、全省首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市,喜获“2020年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
但是,由于地处内陆,遂宁长期发展不平衡,加之域内多是丘陵地区,山坡多平地少、道路崎岖、土壤贫瘠等瓶颈也一直制约着遂宁的经济社会发展。2013年底,全市还有323个贫困村,21.2425万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下。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遂宁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向贫困发起了最后的决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采取超常举措,下足“绣花”功夫,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如期完成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历史性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大决战中,智慧、辛勤、勇敢的遂宁人探索出了一条适合遂宁的脱贫攻坚之路,创造出了脱贫攻坚的“遂宁智慧”“遂宁精神”“遂宁模式”。
为了展现、记录遂宁儿女在这场脱贫攻坚中的智慧、精神与力量,宣传遂宁市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指引下推出的新举措、取得的新成绩、创造的新经验,全景式展示遂宁脱贫攻坚成果,2020年12月,人民日报记者刘裕国和10多位四川省报告文学知名作家,深入镇村,聚焦遂宁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围绕领导干部扶贫、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家庭、贫困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集体经济的全新蜕变等重点内容,以生动的事例、朴实的文字、清新的手法,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各领域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现实变革和历史画卷,歌颂了遂宁人民“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脱贫攻坚精神。
报告文学的本质在于忠于事实,真实记录,不虚构、不虚夸、不虚浮,以真实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审美的力量打动读者,反映社会前行的时代步履和时代精神。因而,报告文学就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而具有文献价值和史学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送你一缕阳光》是遂宁脱贫攻坚、奔向全面小康的一曲时代颂歌,书写的是小康路上的时代答卷。其中,不少篇章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刘裕国的《脱贫路上的“强娃子”》礼赞倒在脱贫战场的安居区石洞镇党委书记何强;杨俊富的《以生命赴使命》咏叹大英县玉峰镇红苗子村退伍军人、支部书记聂彩青;沙马石古的《沃土繁花》以四个十九年写蒋乙嘉带领农民从贫穷走上致富的人生传奇;罗薇的《归乡》讲述范海全从离乡到回乡创业致富的艰辛故事;王波的《产业破解“插花”难题》讲述遂宁创新“产联式”合作社发展方式;税清静的《让每一朵花都享受阳光的照耀》记述船山教育扶贫的独特做法;郑赤鹰的《为你撑开一把伞》书写破解因病致贫难题的遂宁经验;骆驼的《与你同行》描述蓬溪社会扶贫服务中心的运营模式;等等。我相信,读者阅读这部作品,会从一个侧面管窥整个中华民族鏖战贫困、消除贫困、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进步本质和深远意义。
射洪市大榆镇改板沟村支书范海全通过土地整治、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举办菊芋文化旅游节等,正带领村民向现代农业奔跑,他深有体会地说:“土地是有感情的,只要你善待它,就能从地里刨出金疙瘩!土地也是有灵性的,只要你深爱它,梦想就会在这里生根、开花。”这朴素的话语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只要敢于善于精于改变,与大地亲近,为土地付出,中国农村农业农民的未来一定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是为序。
2021年5月9日于成都百花潭
李明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