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双面神人青铜头像
文物出土于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遗迹,通高53厘米,銎长8.5厘米,銎径4.8厘米,角高20.6厘米,管长5.5厘米,管径6厘米,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关于这处遗迹的性质,引起了学界的多方讨论,人们分别提出了墓葬、祭祀坑、窖藏等多种可能。

双面神人青铜头像
青铜是一种重要的铜合金,其硬度高、熔点低,极大地扩展了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我国古代先民不断改进发展青铜冶炼技术,从而缔造了璀璨的青铜文化,尤以商周时期精美绝伦的大型青铜器物,如后母戊鼎、四羊方尊、虢季子白盘等闻名世界,显著区别于西亚等地的青铜冶炼制品。新干大洋洲遗迹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在数十平方米的范围内即出土了上千件精美器物,包括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其中发现的青铜器种类丰富、制作精良、造型精美,在我国南方地区较为少见。被普遍认为是在安阳殷墟、广汉三星堆之后又一震惊世界的商代重大考古发现,也突破了此前人们对南方地区青铜文化的认识,为了解长江以南青铜冶炼技术及社会风貌,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物质依据。
这件青铜头像为双面铸造,造型夸张,人像眼部突出,鼻子高耸,还刻意描绘出上下两排牙齿、尖耳。头部上方长有两只长角,装饰有云雷纹,两角中间还有一孔,学界推测这件面具可能用于祭祀。其形态为中原青铜器所未见,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反映出当时江西地区先民区别于中原的独特风俗与文化。不只是这件青铜头像,此处遗迹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兵器,也反映出很强的地域特色。在器物形制之外,纹饰上也多虎、鹿等,与中原不同。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商代遗物多被考古学者纳入吴城文化的范畴,这处遗迹在当时可能属于一个如今已经不为人所知的古国,属于一个不同于汉族的族群。
但在地域特色之外,在此遗迹出土的青铜器中,也表现出很多与中原地区青铜器相同或类似的纹饰和器物形态,甚至还采用了与中原地区类似的制作工艺。这一现象的出现或是因为这些器物本身便来自中原,或是因为制作它们的工匠来自中原,也可能是源自当地工匠对中原器物的模仿。这些推测孰是孰非尚无定论,但是都能反映出,早在商代,此地的族群已经和中原之间存在文化交流。
反观当时中原地区的遗存也可见南方地区的影响。在中原地区进入青铜时代时,南方的制陶业则获得了很大发展,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瓷也输入中原,且被普遍发现。也正因为此,考古学者在推断这一遗迹的年代时,不仅对比了中原地区的青铜器,也将这两种陶器纳入考量。两地区的相互影响恰说明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南北的地域和民族文化交流,以及地方文化与核心区域文化的紧密联系。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器物还留有太多谜团等待我们解决,其所属族群仍不明晰,只能留待以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博物馆、新干县博物馆:《新干商代大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2]孙华:《商代长江中游地区考古的新认识——读<新干商代大墓>》,《南方文物》200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