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泰:钢花飞溅里的劳动英雄

(孟泰在工作中 图片来源: 新华社 )
致敬词: 一顶前进帽,一身中山装,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粗粝的面容上总挂着质朴的笑容,这是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工厂是我的家,高炉是我的命”,作为一名普通的鞍钢工人,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鞍钢和中国钢铁事业。他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和高尚的自我牺牲品格,为恢复鞍钢生产,建设新鞍钢作出了突出贡献。虽然离开我们已经50多年了,但他的精神毫不褪色,依然在向人们无声地传递着力量。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高炉卫士”——孟泰。
职业万花筒: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东北地区原有的重工业基础较好,而鞍钢的工业底子又是全国最好的,便成了工业奠基的重中之重。但此时经历了纷飞战火的鞍钢千疮百孔,工厂几乎成为一片废墟,生产几乎全面瘫痪。钢铁工人要想炼钢炼铁,就必须要有炼钢高炉。生产时,从炉顶不断装入铁矿石、焦炭、熔剂等原料,从高炉下部的风口吹进热风(1000-1300摄氏度),喷入油、煤或天然气等燃料,铁矿石通过还原反应炼出生铁铁水从出铁口放出,通过炼铁和铁水,才能进一步锻造出钢,从而支援国防建设。
靠手捡出一个“孟泰仓库”
1948年,东北全境解放以后,鞍山钢铁公司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但此时的鞍钢,厂内几近废墟,就连马路两边干枯了的蒿草都比人还高。面对党中央下达的“鞍钢要迅速恢复生产”的指示,已经50岁的老工人孟泰心里焦急万分。鞍钢复工第一步,必须先从恢复高炉炼铁开始。当时鞍钢一共有九座高炉,有的已被炸得面目全非,有的炉膛里凝结了近百吨的大铁砣。当时的高炉清理工作一筹莫展,更有人唏嘘断言,需要20年才能修复鞍钢,残酷的现实摆在孟泰和工友们眼前。
面对困难和质疑,孟泰从未放弃。一个冬日正午,孟泰独自走在满是荒草的厂区。突然,一束光在枯黄的杂草中晃了一下,孟泰扒开草丛,捡起来擦了擦,居然是一个三通水门。孟泰深知三通水门对于高炉的重要性,没有它,高炉里的主要管道就无法接通。如果能找到更多零件,对鞍钢恢复建设必有大用。于是,孟泰开始在废铁堆里寻找更多的零件。工厂的师傅都不理解:“你捡那玩意有什么用?”他跟大伙说:“能把这些旧的零件变废为宝,用在修复高炉上,我们就可以早日生产出铁”。
在孟泰的带领下,大家不顾严寒酷暑,跑遍了方圆十里厂区,一遍遍地毯式搜索,铁线、螺丝钉、阀门、弯头、三通水门……凡是有用的东西,一件也不漏下。捡回来以后,孟泰把这些物件仔细擦干净,按照不同尺寸分别存放。最后,屋子里收集了上千种材料和上万个零配件,这“壮观”的场景,让工友们心生敬意,并专门为这间屋子取名为“孟泰仓库”。在当时条件极度困难、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孟泰仓库”给鞍钢恢复生产带来了一线生机。后来,鞍钢炼铁厂修复的3座高炉,用的管道材料都是出自“孟泰仓库”,没有花国家一分钱。
1949年6月27日,鞍钢钢铁公司成立后修复的第一座高炉——炼铁厂2号高炉炼出了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当火热炽烈的铁水向外飞泻流淌时,全厂工人激动万分,纷纷称赞孟泰了不起,说高炉能这么快修复,都是他和“孟泰仓库”的功劳。
“工厂是我的家,高炉是我的命”
在修复高炉的日子里,孟泰经常日夜守护在高炉边上,有时候他人虽回家了,心却惦记着高炉。一年初冬的夜里,屋外寒风卷着雪花,孟泰想到高炉防寒设备还没有完全安装好,心里很是担忧,便急匆匆穿上衣服往厂里跑去,遇到值班人员正为冷却水突然降压而焦灼不安地进行检查。孟泰凭着丰富的经验,迅速查明了问题,是水道中的总水门堵塞造成了冷却水降压。如不及时排除故障,高炉冷却系统就会被烧坏,炼铁生产也会被迫中断。面对险情,孟泰打碎水道表面的冰层,跳入其中,俯身抠除堵在总水门口的杂物,使高炉冷却水恢复畅通。当工友们把孟泰从冰水中拉上来时,他已冻得浑身颤抖,嘴唇发紫。后来,到了高炉点火的时候,他干脆直接住进了炼铁厂,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鞍钢恢复生产的工作中。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鞍钢受到敌机和暗藏敌人的威胁。孟泰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提出要留下来做护厂队员。为了维护高炉的安全,他把行李都搬到厂里,日夜寸步不离守在高炉边上。孟泰视高炉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空袭警报响起,孟泰从没害怕过,总是手拎大管钳,飞奔到高炉总水门旁,随时准备抢修,誓与高炉共存亡。8月的一天,孟泰正准备动手干活,突然听见高炉发出“轰”的一声巨响,响彻了整个鞍钢,地面都在打颤,滚滚浓烟冲向天空。当人们慌张地从浓烟中拼命跑出来时,孟泰逆着人群不顾一切地冲上炉台。这时,又是一声爆炸,滚烫的水点溅到孟泰身上,他全然不顾,继续向前摸索,找出了事故原因:炉皮钢板烧穿后,上千摄氏度高温的铁水从漏口涌出来,与炉外的冷却水相遇,发生了连续爆炸。孟泰马上关闭了冷却水开关,阻止了爆炸继续发生。随后,他带领抢险的工友们很快堵住漏口,避免了一起炉毁人亡的重大事故。
孟泰冒着生命危险排除险情的英雄形象刻在了鞍钢职工记忆中,他从此有了“老英雄”的称号。鞍钢根据孟泰的先进事迹,将孟泰精神概括成16个字:艰苦奋斗、爱厂如家、无私奉献、为国分忧。鞍钢把孟泰精神作为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至今。
钻研苦干,工厂“发明家”锻造钢铁之魂
孟泰把对党的热爱、对新中国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全都倾注在高炉上。炉况好,他脸上全是笑容;炉子有问题,他就紧皱眉头。孟泰只要把手伸入流淌的循环水水流,就能准确判断出水的温度、压力及管路流通的状况。凡是高炉循环水出故障,他都能手到病除。几十年与高炉循环水打交道,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创造了“眼睛要看到,耳朵要听到,手要摸到,水要掂到”的维护操作法。
孟泰的钻研精神与苦干精神同样有名。在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他带领工友们对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自制高炉风口,巧制“桥型抓”。孟泰除了自己完成60多次重大技术革新外,还组织和带领一大批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和技术攻关活动,为鞍钢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的“孟泰工作法”就是他多年来在高炉工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套工作规律及操作技术。20世纪50年代,苏联政府停止了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鞍钢一度面临停产威胁,危难时刻,孟泰组织500多名技术人员开展协作技术攻关,先后攻克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成功自制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被誉为“为鞍钢谱写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1964年,孟泰开始担任鞍钢炼铁厂副厂长。虽然已经60多岁,却老当益壮,坚持不脱离生产一线,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与初心。他亲手建立了“孟泰储焦槽”,每年为国家节省成千上万吨焦炭;改进了热风炉底部双层燃烧筒,比原来的单层燃烧筒提高寿命近百倍;成功研制冷却箱串联技术,使高炉用水量节约30%。孟泰牵头的多项技术革新和发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
孟泰的人生与鞍钢紧紧连在一起,他勤勤恳恳、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在恢复和发展鞍钢生产中做出了重大贡献,曾8次受到毛泽东等领导同志的接见,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中国工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执行委员。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孟泰又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在那座钢花飞溅的工业城市里,孟泰是鞍钢当之无愧的英雄,更是人们心中的精神坐标。孟泰做的,不会过时;而孟泰精神,永放光芒。孟泰与那个激情燃烧岁月里涌现出的无数英雄模范一道,激励千千万万的产业工人,爱厂如家、艰苦创业、忠诚担当,为中国工业的发展和腾飞继续拼搏奉献。
劳模箴言:
1.“工人是工厂的主人,要有‘主人翁’意识。”
2.“只要信念坚定了,没有做不到的事!”
延伸思考: “身不离劳动,心不离群众”是孟泰一生的写照。他的故事和精神在今天依然向我们传递着劳动意义和奋斗的价值,你觉得劳动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