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占魁:“边区工人一面旗帜”

“边区工人”赵占魁(资料照片)。 (图片来源:新华社)
致敬词: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一场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题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蓬勃发展起来。在兵工厂里有这样一个人,他日夜守在数千度高温的熔炉旁,只想着能多为前线提供一些补给。他主张“为革命多做些工作,是自我牺牲精神的应有体现”,心甘情愿地发挥最高的劳动热忱。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他还是“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的典范,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尊敬。他的杰出事迹不仅创造出优异的生产业绩,更是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他,就是边区工人中的一面光辉旗帜——赵占魁。
职业万花筒: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包围封锁,抗日根据地面临极其艰难的局面。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开展以自给自足为目标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的兵工厂里,有一种职业叫作翻砂工。翻砂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生产方法,用来铸造金属。通常要先用黏土和砂制作模具,然后再将熔化的金属浇灌入模具中,冷却凝固后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产品。
“老赵是从火里炼出来的”
1943年11月的一个中午,延安宝塔山下正在召开一场气氛热烈的大会,主席台前一排人物肖像格外引人注目。这些肖像里的人物,正是在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上受到表彰的劳动英雄,他们当中,有一位工人叫赵占魁。
1896年,赵占魁出生于山西定襄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1916年开始,赵占魁先后在太原铜圆厂、太原兵工厂、同蒲铁路介休车站修理厂当工人,他在工作中边学边干,逐渐掌握了炼铜、打铁、翻砂等技术。1938年,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赵占魁所在的同蒲铁路被日军占领,他逃到西安,报名参加陕西省安吴堡青训班职工大队学习。1939年6月,陕甘宁边区创办西北农具厂(温家沟兵工厂),赵占魁被调去当翻砂工人。翻砂工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种,不仅要在温度高、粉尘多的艰苦环境中工作,劳动强度也非常大。而赵占魁被分配到的是更加辛苦的任务——管炉看火。
翻砂工艺的重要一步是要将金属融化,这就需要时刻保持熔炉的高温,整个过程不能间断,一旦温度达不到,就会前功尽弃。赵占魁不仅没有消极怠工、偷懒推诿,反而克服困难,抢着干活。常年守在2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熔炉旁,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而由于当时边区的条件落后,赵占魁没有翻砂工专用的防护衣服,要穿着大棉衣来抵挡炉火的高温。工作一天下来,赵占魁的全身都泡在自己的汗水里,棉袄被汗水浸湿一遍又一遍,干了之后结成一层厚厚的白碱,连戴的帽子也被汗渍浸得破烂不堪。赶上生产任务重的时候,他甚至要连续工作十二三个小时,有时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老赵是从火里炼出来的”,这是当时工友们对赵占魁的评价。
“新的劳动态度对待新的劳动”
赵占魁不仅自己兢兢业业,处处冲在前头,还带动身边的人一起想办法改进生产技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和技艺传授给别人。他不厌其烦地给学徒们讲解,熔炉什么时候该加炭加铁,加多少分量,怎么调节风力的大小,手把手教操作。有时为了准确,他会要求学徒们把炭和铁用秤称过以后再装进炉里。
上班的时候,他总是提前起床,早早来到熔炉旁开工;下班的时候,他也经常最后一个离开,还要围着工场巡视一周,确保没有安全风险。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待遇与得失,每遇论功行赏的时候总是推辞,认为那是大家努力的结果。有一次,发现一个年轻学徒偷懒,赵占魁对他说:“过去在外边工厂里,为了混饭吃常常磨洋工,工头来了就假装着使劲干一会。在咱们这里可不同,厂是咱们工人自己的,没有领导人在,也要主动积极地工作。”
1942年,赵占魁所在的兵工厂需要加班加点,制造前方需要的手榴弹,但当时工厂的设备很简陋,工作强度又很大,一些工人有不满情绪,这给工厂带来了很大压力。此时的赵占魁,却仍然坚守岗位,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对一些不良行为进行了抵制,还主动团结身边的工友一起努力生产。他说,“为革命多做些工作,是自我牺牲精神的应有体现,为了抗战与人民的需要增加生产,在工作中要发挥最高的劳动热忱。”后来,厂里号召全厂职工向赵占魁学习,并向上级报告了赵占魁的优秀事迹。陕甘宁边区总工会认为,赵占魁最可贵的一点是“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是一个“新劳动者”,并授予他“工人模范”的锦旗。
轰轰烈烈的“赵占魁运动”
1942年,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决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新劳动者运动”。随着运动的普及和具体化,从陕甘宁边区开始,各抗日根据地陆续广泛开展了“赵占魁运动”,学习赵占魁积极负责、埋头苦干、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的宝贵精神,以新的劳动态度引领生产劳动。
1942年9月11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向模范工人赵占魁学习》的社论,介绍赵占魁的模范事迹,号召全体工人向赵占魁学习。毛泽东高度赞扬“赵占魁运动”,并称赞赵占魁是中国式的“斯达汉诺夫”(苏联劳动英雄)。在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下,“赵占魁运动”从陕甘宁边区迅速推广到了各个抗日根据地,造就了新的劳动风气,涌现出了一批“赵占魁式”的新型工人。
赵占魁不仅是一个劳动英雄、技术能手,更是一个团结标兵、边区工人的一面旗帜。“赵占魁运动”极大激发了工人的生产热情和主人翁精神,造就了新的劳动风气,带动了工业生产迅速发展,有力地保证了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物资供应。
劳模箴言:
1.“为革命多做些工作,是自我牺牲精神的应有体现,为了抗战与人民的需要增加生产,在工作中发挥最高的劳动热忱心甘情愿。”
2.“厂是咱们工人自己的,没有领导人在,也要主动积极地工作。”
延伸思考: 赵占魁最难能可贵的品质是什么?为什么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一场生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