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开启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星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在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从这里革命才走向成功。
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革命英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战胜了无数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选择,这些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以红色旧居旧址为载体,构筑起了一座座矗立在井冈山红土地上的历史坐标。永新县三湾村见证了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铸就了人民军队的军魂;荆竹山雷打石见证了“三大纪律”的诞生,镌刻着人民军队的严明纪律;茅坪八角楼见证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巨著的问世,它们像两支火炬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理光辉;黄洋界的炮声见证了“我自岿然不动”的大气豪迈,彰显出人民战争思想的磅礴伟力;“挑粮小道”见证了毛泽东、朱德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上山,体现了“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等等。这些红色资源承载了我们党在井冈山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蕴含坚定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进文化、崇高的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时空的强大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和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时代新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重上井冈山,瞻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在纪念堂吊唁大厅,他深情地说,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我们深刻理解要推动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机制,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就必须设计出符合时代新人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这些新的突破,便可以体现在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用时代新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上。这些新的呈现方式,能够更好地还原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深入发掘承载这些事件和人物的重要物件及标识地,引导时代新人树立红色理想,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红色地标十讲》一书充分挖掘利用井冈山独具优势的红色标识地,采用融媒体的新形式,通过文字、图片、多媒体,以及专家访谈视频等,多角度展示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红色地标。这是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的新尝试,是结合时代新人认知特点讲好井冈山红色故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益探索。这种创新,将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助力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的建立,并奋力推进井冈山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的建设。我们期望编著者的探索和尝试能够得到读者的点赞。
张泰城
2022.12.10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原副院长、井冈山大学原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