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所有事情都做了,却没有人领你的情
经常有人问我:
为什么我对伴侣挺好的,我们的关系还是很糟糕?
为什么我对朋友挺好的,却没有知心的朋友?
为什么我对员工挺好的,他们却还是要离职?
为什么我在公司里,大家需要帮忙的事情都找我,但是好事却从来没人想着我?
你是不是也曾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想要解决却无从下手?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群居动物,我们渴望更多人爱我们,于是我们会为别人做很多事情,可到头来发现,事情做了很多,领情的人寥寥无几。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我对他很好,我们的关系依然很糟
芳芳的老公有一天早上起床说肚子疼,芳芳就说:“你怎么每天起床上班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疼的,周末出去打牌的时候怎么没见你哪里疼?”
接着,她没有管她老公,自己去上班了。
到了中午,芳芳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有点儿不放心,于是利用自己午休的时间,饭都顾不上吃,就急匆匆地赶去医院排队挂号,终于把专家号挂上了。
然后,芳芳给老公打电话说:“我给你挂了个专家号,你爱去不去。”
她老公说:“你就不能好好说话吗?”
其实芳芳心是好的,她自己生病了,也许不会非要去排队挂专家号。但如果是老公不舒服了,她是一定会去排队挂专家号的。
我们可以看出芳芳很爱她的老公,但就是因为不会说话,反而让她老公觉得,芳芳不关心他。
芳芳觉得说那些漂亮话有什么用,夫妻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你能为对方做什么。这样的理念让芳芳和老公的关系越来越糟糕。其实换一种“高情绪价值”的沟通方式,我相信芳芳和她老公一定会幸福很多。
为什么妈妈任劳任怨,孩子却不念她的好
妈妈任劳任怨,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孩子却不领她的情、念她的好。
我记得有一次我妹妹想带我妈妈出去洗澡,那个洗浴中心挺高级的,我妹妹也是想着妈妈平时照顾家里辛苦,带她出去享受一下。
妹妹:“走啊,我带你去××洗澡啊?”
妈妈:“你是不是挣几个钱,不知道怎么嘚瑟好了?”
我妹妹当时特别伤心,眼睛红红的,生生把眼泪憋回去了。转身跟我说:“咱俩去。”
其实我们都知道妈妈是舍不得花钱,但她的这句话真的很伤人。我听过一句话:“没有智慧的爱,是一种伤害。”在那一刻,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有道理。其实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生活中,在职场中也不例外。
为什么我对员工尽心尽力,员工还是选择离职
Amy个人能力非常强,对员工要求也很高。她带员工总是尽心尽力,手把手地教。不过她有个毛病,就是员工不出成绩,她会真的骂员工。
记得有一次,我刚进公司大门,就看到一个编辑掩面哭泣,跑了出去。我正纳闷怎么回事,抬头就看到Amy怒气冲冲地跑过来说:“这个文案你今天改不完,明天就不用来了。”
我还是比较了解Amy的,她是恨铁不成钢,巴不得公司每个人都跟她一样,像个女超人,无所不能。但她的直脾气让她在职场上很难走远。为了帮助Amy解决问题,我了解了一下具体情况。
Amy :“这个文案,我说了多少次,最后的地方你需要给用户动力,他才会想添加你的二维码。你告诉我,这个动力你给了吗?”
编辑无声地摇了摇头。
Amy :“你还好意思摇头,这件事情我说了多少次了!上周我刚陪你改文案到晚上9点,你忘了吗?问题不是一样的吗?”
编辑:……
Amy :“你还能不能长点脑子?!我说你两句,你怎么还哭上了。我告诉你,这个文案你今天改不完,明天就不用来了。”
了解完情况,我去找了Amy,跟她说:“你先别生气,现在的小孩子不好管。他们根本不懂得初入职场遇到你这样肯事事亲力亲为教的领导有多么可遇不可求。你别跟他们计较。”
我在处理任何事情之前,都会先解决情绪问题,让对方在情绪相对愉悦的状态下去解决问题,这样解决起来也会更加顺畅。
我:“不过,你这种沟通方式真的要调整哦。要么公司的小朋友都被你吓跑啦。”
Amy抬眼看了看我:“你倒是赶紧说啊,卖什么关子。”
我:“你到屏风后面,待着别出声,我给你做个示范。”
Amy :“哼……”
接着我把刚才的编辑叫到我的办公室。
我:“你看了这个文案想添加顾问的二维码?”
编辑:“还好吧。”
我:“还好吧,是什么意思?”
编辑:“可能不太想加。”
我:“是不是觉得没有给用户添加的动力?”
编辑:“是的。”
我:“那你觉得应该怎样给用户动力,他才愿意添加顾问呢?”
编辑:“这样改可以有动力吗?……”
我:“还有呢?”
编辑:“……”
我:“很好,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
编辑:“……”
我:“你可真是太优秀了,就按照你跟我说的这个方法,把文案改好,然后发给我看一下。”
同样是让编辑改文案,Amy是直接指出问题,并告诉编辑你有问题,而我用“高情绪价值”传递的沟通方式让编辑看到自己的问题。
在这段对话中,我还使用了正向的情绪引导:“很好,你是怎么想到这个的”“你可真是太优秀了”,这样的语句可以让编辑觉得自己其实挺优秀的。
当编辑有这种意识之后,她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去修改这个文案,绝对不会敷衍了事。
在与员工交流的过程中,你要让员工在工作中找到“存在感”和“成就感”。如果你只是一味地用负面情绪去批评员工,只会让员工觉得他不太适合这份工作。
现代社会,员工已经不会仅仅因为钱而留在公司了。他们需要精神上的满足,更希望看到自己在公司的价值。而这种价值,除了实际的工作成绩之外,还需要上司通过情绪的传递,让他感受到他为公司所做的贡献每个人都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