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蚌壳龙虎图
虽然我国各地数百处考古遗址均有出土动物遗存,但迄今为止,出土老虎骨骼的遗址并不多,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甘肃、陕西、河南、北京、山东、安徽、重庆、湖北、上海、浙江、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共计36个。这些遗址的年代主要集中在新石器时代,少数遗址为夏商周时期,最晚至汉代。考古遗址中发现的老虎骨骼基本上都是破碎的,主要有头骨、上颌骨、下颌骨、牙齿、肩胛骨,以及前肢的肱骨和桡骨、后肢的胫骨和趾骨等,我们把36个遗址出土的老虎骨骼全部收集到一起,还不能拼出一副完整的老虎骨架,尤其是缺少肢骨,这可能是因为老虎在当时是一种少见的动物,加之异常凶猛,被古人捕获的实例极少。古人将好不容易捕获的老虎分食殆尽后,还要敲骨吸髓,骨骼绝大部分都破碎得厉害,所以残留的虎骨碎片因为特征点不明确,我们已经无法鉴定到具体的种属和部位了。这样就造成了我们收集到的老虎骨骼残缺不全的现状。
尽管老虎的骨骼残缺不全,但是有些与老虎相关的人工遗迹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与老虎相关的人工遗迹中,最著名的当属西水坡遗址(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蚌壳摆塑龙虎图案。在这个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第二阶段(距今约6500—6300年)的文化遗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三组跟龙虎相关的蚌壳摆塑图案。如45号墓的墓主人其左右两侧各有蚌壳摆塑的一龙一虎图。其中,老虎图案位于墓主左侧,头朝北、背朝东,身长1.39米,虎头微低,眼睛圆睁,张口露齿,四肢呈行走状,尾巴下垂(图3-1)。在45号墓正南20米处,还发现一组蚌壳摆塑的龙虎连体图。虎头朝北、面朝西、背向东,虎尾与龙的上半身相连,虎背上有一似鹿动物(图3-2)。在龙虎连体图正南约25米处又发现一组蚌塑人骑龙和奔虎图案。其中,虎头朝西、背向南,仰首翘尾,四肢微屈,呈奔跑状(图3-3)。
组成龙虎图案的蚌壳种类主要有丽蚌、矛蚌和楔蚌。这些蚌类属于双壳纲的蚌科,大多数蚌类现在主要栖息于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及其周围水域,是亚热带地区的蚌类,完全不同于现在分布于华北地区的蚌类种属。结合孢粉分析当时的植被景观,我们可以发现,在距今6000多年前,西水坡遗址所在的华北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远比现在湿热,雨量也更充沛,跟现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似。借助科学的鉴定和将今论古的判断,我们对当时的物种、气候便有了科学的认识。

图3-1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蚌壳摆塑龙虎图

图3-2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蚌壳摆塑龙虎连体图

图3-3 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的蚌壳摆塑人骑龙和奔虎图
西水坡遗址45号墓中使用蚌壳摆出龙虎图案,在整个遗址近百座墓穴中仅此一例,可推测出墓主的地位非凡。关于墓主的身份,学者们做过各种推测,把他们的观点汇聚到一起分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把墓主跟伏羲、颛顼、蚩尤、黄帝、帝喾等与三皇五帝相关的人物直接联系在一起,另一种是推测墓主可能为巫师或酋长。我觉得前一种观点是不可取的,这些研究者通常是把墓主推测为三皇五帝中的某一位,然后自说自话,但从不去评判其他研究者对于是三皇五帝中的哪一位作真伪的判别,仅仅就此,便可以看出这些推测是多么不靠谱。我们应该明白,地底下埋藏的古代墓葬还有很多,换言之,未知的领域很大,依据最新发掘出土的前所未见的迹象而贸然做出属于远古某人的推断,不免武断。试想如果日后又发现新的具备特殊现象的墓葬,当作何解释?比如21世纪以来,人们在浙江省杭州市良渚遗址中心区发现了数千米长的水坝,这些水坝是用草包泥堆积而成的,是50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在陕西省榆林地区发现的石峁城则是用石块堆积而成的,是4000多年前古人的杰作。这些遗迹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对那些地区史前文化的认识。考古史上类似的现象还有不少,做历史研究和考古研究的学者,绝不可轻率地对新的发现妄加推断,跟历史记载直接挂钩,这样可以避免日后面对新的发现陷入尴尬的境地。
基于以上理由,我觉得把45号墓的主人视为氏族部落的首领,可能比较接近真实的历史。远古时候巫师和酋长往往是二者合一的,巫师凭借与上天、神灵或祖先沟通的独到本事,成为号令氏族部落成员的首领;反之,首领之所以能够服人,就是因为自身具有与上天、神灵或祖先沟通的能力。因此,墓主生前得到大家的尊重,死后的葬式也与众不同。试想,要把小小的蚌壳一枚一枚摆出两个1米多长的龙虎形状,绝不是举手之劳、易如反掌,这些龙虎图案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摆放的过程很可能也是在充满虔诚的气氛中完成的。当时的人在埋葬墓主人时,也应该是赋予龙、虎这两种动物以特殊含义,这可能是一种原始宗教的体现,反映出远古先民的思想。
针对45号墓中龙虎两个图案的具体含义,不少学者认为与天象有关,直接把它们与四大神兽中的青龙和白虎联系到一起。还有学者认为龙虎均为神兽,是死去的巫师的助手。但是,如果这么认定45号墓的龙虎图案的含义,那同一遗址中出土的另外两个龙虎连体图和龙虎图案,加上那两个图案中包含的其他动物,又该如何解释?学者们都回避了这个问题。那些对龙虎图案的推测最终没有成为共识,可能就是因为无论哪一种说法,其概念都不能普遍地解释这三组图案中共有的龙虎及其他动物的意义。
我认为之所以如此难解,是现代思维与原始思维的差异所致,数千年间因为没有文字流传而造成的思维传承的中断,绝非轻易可以重建的。我们现在很难回溯古人理解的物体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联应是一种怎样神秘的互相渗透。总而言之,沟通古今,既有待于学者们孜孜不倦的、符合逻辑的、建立在比较分析基础之上的探讨,也有待于新的考古发现给我们带来启示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