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自信
作为党中央最新提出的重大论断和理论命题,“历史自信”具有强烈的现实依据,深刻的理论内涵与鲜明的未来指向。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源于自身历史最纵深处的对既有文明进程、百年奋斗历程、伟大复兴征程与人类发展前程的深厚高远且持久坚实的信仰、信念与信心。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唯有不断增强历史认知,深刻把握历史自信的现实依据,不断挖掘其理论内涵,充分彰显其未来指向,从历史进程中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大势,从而交出一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优异答卷。
同时,历史自信的把握,需要从更长的历史时段去理解和考察,这是孕育于五千多载中华文明长河之中的;历史自信的坚定,需要在无数中国未来的栋梁之材——青年群体中生根发芽,此项工作可谓任重道远;历史自信的扬播,还需要警惕与反驳新时期出现各式各样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要之,恰如《左传》所云:“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来之不易,乃无价之宝。
在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党要“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这次全会《决议》充分显示了我们党高度的历史自信”。
之后“历史自信”这一论断被不断提及与强调,如2021年12月27日至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党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致力于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天下为公,人间正道,这是我们党具有历史自信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自信,也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的历史自信。”
其后2022年1月1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
的指示。就在2022年3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中,再次明确强调“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坚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
。可见“历史自信”是党中央提出的非常重要的最新论断和理论命题,值得深入领会。
“历史自信”的提出,须紧扣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现实语境,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深邃把握后的结论,该论断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时空意义和文明价值。综观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笔者以为尚需从该命题所提出的现实依据、蕴含的理论内涵和昭示的未来指向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