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技术引进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当时我们公司计划从美国引进干电池技术,作为社长,我去美国出差时特意参观过对方的新厂房。不愧是被誉为“世界第一的干电池工厂”,工厂气派,几乎实现了半自动化作业,运转情况良好。松下电器虽然也有领先之处,但是综合来看,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回到日本后,我跟大家经过一番探讨,决定抓紧推动技术引进工作。引进新技术上马。
很快,对方应邀来到日本参观工厂,双方就技术引进一事进行磋商,但是在最后的价格协商环节突然陷入僵局。对方想要2%的技术指导费,这个数字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费用不仅涉及干电池,还要求支付手电筒外壳的技术指导费。我方坚持主张外壳和引进的技术毫无关系,谈判因此停滞不前。正当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
“社长,我们放弃技术引进吧。如果引进需要如此多的费用,还不如把这笔钱投入研发呢,我们会做得更好。”我回答道:“但是你想想,现在开始研发的话需要大量时间,现在对方有成熟的技术,还是直接拿来用比较快吧。再说,如果研发不出来好的技术怎么办呀?”负责人信心满满地向我保证:“不,我发誓一定可以做到,请让我试试吧。”
听罢我下定决心:“既然你这么说,那咱们就试试看!”最终公司放弃了技术引进,独立进行研发。技术负责人身先士卒,有关人员团结一致,最终做出的产品比美方产品不知好上多少。此后公司相继研发出了更多产品,现在已经可以向全球输出技术。
如果那时技术引进的谈判顺利谈妥,可能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果了,经营的微妙之处就在于“无法被人类智慧衡量”的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