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当双循环的“引擎”和“枢纽”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殷切期望江苏,“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就省级区域而言,服务全国新发展格局意味着应从供给端为国内生产体系提供大量高质量中间品,从需求端扮演国内中间品和最终品的吸收者角色,在流通环节构建覆盖全国的现代流通网络,充分发挥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各种“节点”作用。与兄弟省市相比,江苏的优势在于制造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开放载体众多、国际循环深度融入,但同时存在现代流通体系有待完善、制造龙头企业相对缺乏、体制机制创新仍需突破等不足。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示范作用,要求江苏充分发挥好生产供给配套、市场需求潜力、开放载体等优势,利用好与跨国公司的协作关系网络及产业链供应链高度衔接的优势。在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加快国内产业梯度转移、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国内进口替代、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发展外资总部经济、优化进口结构、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等方面推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力争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引擎”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
以要素自由流动加快省内产业资源整合。彻底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贸易壁垒、部门保护主义等各种形式的商品要素流动障碍,以加快苏锡常、宁镇扬一体化、沿东陇海线经济带发展、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为抓手,推动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协同发展。为此,应围绕省内统筹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建议成立由省长领衔、各地级市市长参加的江苏省区域协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以此深化地区间分工合作、加强各地区资源整合。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干部考核机制里适当增加区域协同发展内容,对各种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进行问责。
全面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以生产配套关联拉动国内大循环。抢抓国家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计划的历史契机,引导江苏企业通过对内投资及产业转移与中西部地区企业在资源开发、生产配套、营销渠道等方面开展深度互动合作。依托江苏规模巨大的生产制造能力,拉动对沿海地区兄弟省市及内陆地区的原材料、中间品需求。同时在政府采购、社保物资消费等方面加大对国产最终品的倾斜。为此,应积极倡导并搭建区域间协同发展平台。加强与国内兄弟省市尤其是沪浙皖三地协调合作,继续深入推进交通、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的跨区域衔接,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在梳理区域主导产业龙头及配套企业、产品特征基础上,共同搭建涵盖招商、投资、就业、供需等领域信息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对内投资进一步将供应配套、市场销售等环节与国内其他地区有效衔接。
加快构建立足省内、辐射全国的现代流通体系,以高效流通能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在促进商品要素跨地区自由快捷高效流动、进一步加强省内资源整合基础上,引导江苏企业将中间品采购及市场营销网络进一步向周边长三角乃至国内其他地区延伸,大力提升江苏制造与国内上下游相关产业的本土关联。为此,应构建立足省内、辐射全国的现代流通体系。鼓励各地区根据产业特色建设涵盖商品集散、信息发布、品牌展示、商业金融等功能的各类专业批发流通市场。在融资信贷、信息披露、行政审批等方面提供便利,有选择扶持一批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运输公司等专业化流通企业,引导有实力的流通企业通过横向兼并及行业整合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加快培育各类“前店后厂”式的专业化市场。以产业集群形式的“后厂”整合国内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资源、扩大国内循环;通过跨境电子商务、海外仓等形式积极将“前店”向国际市场延伸,持续为国际生产网络提供大量“物美价廉”的高质量中间品和最终品。为此,应依托本地产业集群培育国内专业化市场。加快发展以常熟国际服装城、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等为代表的国内专业化市场。在财政金融支持、人才激励政策方面给予便利,引导内资企业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外销市场。加快内外贸管理体制改革,降低内外贸转换成本,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针对企业在全球疫情蔓延下物流成本迅速上涨情况,进一步推动中欧班列资源整合,以税费减免、运费补贴等形式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以市场容量及营商环境优势集聚国外高级要素,着力扩大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充分发挥江苏科技创新能力、市场消费潜力及外资企业聚集优势,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结算中心等各种总部经济形态,加快集聚国外高端人才、数字平台、商业服务、科技中介等创新要素资源。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针对国内消费品供给及江苏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增加高品质最终品及国内稀缺资源能源、关键零部件、先进设备及中间品的进口。为此,应明确招商重点,加快国际高端总部资源集聚。围绕制造业发展优势,以“建链”“强链”“延链”“补链”为主线,筛选建立招商项目库,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链招商。制定差别化、更加精准的支持奖励措施。如对研发总部,突出人才、融资和研发费用方面的政策;对服务业总部,突出办公场地、租金优惠等方面的政策;对商贸企业总部,突出融资、结算方面的政策,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以打造自主可控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大对外直接投资力度。在继续加大对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导向型、技术导向型投资布局的同时,紧抓“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黄金机遇,通过境外园区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等形式加大江苏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步伐,构建江苏制造的海外供应链。为此,应引导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加强全球资源整合。建议由省政府组织科研机构及有关智库对新冠肺炎疫情下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布局调整进行跟踪研究,为对外投资企业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加强对外投资的投融资服务,引导企业加大对国外资源供应链整合力度,尤其是为涉及生产供应链布局、关键零部件及核心技术获取等重大对外投资项目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灵活的融资增信服务。
大力推动江苏自贸区建设,充分发挥对外开放与国内改革的相互促进作用。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外资总部经济、贸易综合监管、国内营商环境等为重点,先行先试、不断推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体制创新成果。为此,应加快江苏自贸区建设,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目标推进江苏自贸区体制机制创新。按照“放管结合”的原则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措施,优化审批流程,最大限度简化涉企证照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提升企业发展信心和竞争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准入环境。
原文刊载于《新华日报》2021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