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主动,为全国金融业改革创新探路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致力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江苏省金融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适逢其时”
金融高质量发展,本质上就是质量和效益替代规模与增速。构建高质量金融体系,必须坚持质量优先,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现代金融体系。
目前,我国已具备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国已形成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人群,同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强劲的内需动力和消费升级需求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驱动力。二是全球价值链的变化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遇,金融体系可以通过提高供给质量来充分释放实体经济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三是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不仅增加了机构、业务、产品等金融要素的供给,也促进了金融业的制度供给和规则完善,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四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以及央行数字货币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中国金融业亟须重塑竞争新优势
随着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中资商业银行必须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金融市场安全面临诸多挑战。从国内看,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商业银行以利差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亟待改变,银行服务模式、风险管理模式亟须转型,银行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着眼“十四五”,虽挑战诸多,但由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金融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商业银行仍将迎来巨大的机遇窗口。
一是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红利。“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释放的经济总量“蛋糕”红利、产业转型升级红利、居民增收红利等,将为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
二是新发展格局赋予新机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将带来投行业务大发展的直接融资大时代;以人为核心、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将为城镇化金融、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带来新机遇;“双碳”目标约束下,绿色金融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转型“新风口”;深化扩大对外开放,将催生大量跨境金融服务需求等。
三是科技发展增添转型新动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银行业将开启全方位、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江苏金融“争先争优”大有可为
发挥“商行+投行”优势,助力建设创新型省份。江苏金融业应深刻把握“创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超越中的核心地位,主动发挥“商行+投行”优势,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均衡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构建新型科创生态圈。
深化“区域+行业”精准服务,有力驱动产业升级。要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要求,立足江苏各地区域经济发展基础、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有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强省、质量强省、数字江苏建设,并通过聚焦新兴产业、打造标杆金融服务项目、搭建智慧化金融平台等,强化金融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发挥绿色金融优势,打造美丽中国示范省。要加大绿色金融供给和绿色金融体系建设。依托绿色金融综合化经营优势,打造行业领先的全谱系绿色资管产品,形成涵盖信贷、租赁、债券、基金、资管等在内的ESG产品体系。发挥绿色金融“智囊”作用,推动江苏碳排放提前达峰。
差异化践行普惠金融,挖掘内需增长潜能。立足自身特色,差异化推进普惠金融业务发展,建立竞争中性、所有制中性的客户准入和风险定价体系,持续改善民营、小微、“三农”、老年群体等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在“扩大总量、提升增量、优化结构”上下功夫,重点支持创新创业小微型企业,有效畅通“就业—收入—消费”内循环。
打好风险防范攻坚战,筑牢金融安全屏障。要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稳健合规经营,打造“法治银行”,强化全员、全面、全流程的风险合规管理,实现风险合规与业务经营融合发展,切实推动“合规致胜”“合规盈利”观念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确保江苏资产质量持续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通过实施“有保有压有控”的区别信贷政策,将金融资源从低效企业向高效企业转移。借助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前瞻性、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原文刊载于《新华日报》2021年9月3日。
[1]
吴先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研究员,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长。
。
蒋昭乙,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江苏省金融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专职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