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社旧址
位于和平区建设路芸芳里 2 号


◎ 新生社旧址外观
» 建筑历史与风貌
新生社是“五四”时期继觉悟社之后涌现出的又一著名学生进步社团,其社员大都是直隶省立第一中学和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
新生社所在的芸芳里分为 4 条支巷,里内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1916 年由英商先农公司建造,以芸芸芳草之意命名。芸芳里 2 号外檐为清水砖墙,建筑面积 63 ㎡,瓦垄铁屋面。旧址三面临巷道,一面与临房相连,设有前后门。现为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天津市革命文物。
» 红色往事
更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新生之社
“五四”运动时期,新生社与觉悟社、天津学生联合会等革命团体并肩作战,逐渐成为领导天津学生运动的核心组织,带领学生们开展了广泛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活动。
相较于觉悟社,新生社成立时间稍晚,社团组织比较宽松开放,但与觉悟社一样,新生社也一直受到李大钊同志的特别关怀和具体指导。社员们经常在一起阅读李大钊同志推荐的有关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诸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等。这些文章就像是一盏盏指路的明灯,为社员们指明了方向,给大家照亮了前进的道路,坚定了他们信仰共产主义的决心。通过学习,社员们同李大钊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并把李大钊当成了自己的良师益友和引路人。
“五四”运动后期,觉悟社主要成员因工作和学习的原因逐渐离开天津,分赴各地或出国,而新生社的于方舟、安幸生等人一直留在天津,继续从事爱国学生运动。1920 年 4 月 1 日,为了更加广泛深入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新生社创办了自己的刊物——《新生》,社员们将学习的心得体会、研究讨论的成果,撰写成文章公开发表,并通过刊物传播到社会,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接受新思想。此外,《新生》杂志还首次提出了关于在天津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在当时被誉为是一份“全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革命刊物。

◎学生时期的于方舟
据说,新生社成立后也曾邀请李大钊来津讲演,虽缺乏确凿的史料依据,但可以肯定的是,于方舟和李大钊的关系非常密切,他后来也成了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员。此外,新生社比觉悟社更带有“社会主义色彩”,也和李大钊的影响分不开。
1920 年 10 月,根据李大钊的意见,新生社改组为“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创办会刊,专门介绍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情况,宣传革命主张。不久,根据革命需要,于方舟将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改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小组,新生社中的一些成员先后加入了团小组,他们后来大都成了天津建党时的第一批共产党员,其中,于方舟、安幸生等人还成为天津地方党组织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可以说,新生社的创立及其社会实践活动,为天津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天津革命史上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