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星社旧址
位于河北区宙纬路三戒里 46 号


◎ 女星社旧址入口
»建筑历史与风貌

◎ 女星社内景
女星社成立于 1923 年 4 月,是由邓颖超、李峙山、谌小岑等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分子创办的,是从事妇女运动的进步团体
。社团以“实地拯救被压迫的妇女”“宣传妇女应有的革命精神”“力求觉悟女子加入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为宗旨。1925 年,随着骨干社员相继离津南下,女星社停止活动。
女星社最初设在河北区大经路(今中山路)五昌里 10 号,不久迁至河北区中山路达仁里 10 号。1992 年在三戒里 46 号建成天津邓颖超纪念馆,占地面积 330.44 ㎡。旧址为砖木结构平房,外檐为青砖清水墙面,拱券大门,硬山瓦顶。现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第一批天津市革命文物。

◎女星社正立面测绘图
» 红色往事
女界星火,点亮津门妇女解放运动
女星社简章规定,入社不分男女,但必须具备“对妇女运动有热烈的感情”“志趣同本社宗旨相和”“能履行本社社规,由社员二人介绍,经全体通过方可接纳为正式社员”。女星社除正式社员外,还发展了社友。1923 年 9 月,女星社发出公开信,广泛征集社友,至 10 月中旬在天津、上海、北京、长沙等处共发展社友 20 多人。女星社社员、社友大多是文化教育界的女性知识分子。

◎1923 年女星社组织的女星第一补习学校开学典礼(前排右三为邓颖超)
女星社成立之初,即创办了自己的宣传刊物《女星》,作为进步教育家马千里创办的《新民意报》副刊随报发行。每期 4 版,主编李峙山,谌小岑负责发稿、校对、发行等事务。每期文章内容及对读者来信的答复,都事先经女星社同仁共同研究决定。《女星》每期发行 700 余份,并加印 1 000 份,分寄全国各地报刊团体和朋友。《女星》的出版发行,深受天津广大女性读者的欢迎。
1923 年女星社还开办了“女星第一补习学校”,推行女子教育,培养其自主能力,以谋求妇女的彻底解放。为办好女星第一补习学校,社员们自行编教材,教材内容生动活泼,形式新颖,教法灵活多样,并且组织学员投身社会实践,体会劳动者疾苦,提高觉悟。
1923 年秋,中共早期女党员、女师毕业生刘清扬自法国回津,加入女星社,加强了女星社的组织和领导力量。社员们研究认为,有必要在《女星》之外再出一张讨论妇女问题的报纸。1924 年 1 月 1 日,《妇女日报》创刊,该报在更广的范围内讨论与妇女切身利益有关的政治、经济、教育、婚姻家庭等方面的问题,刊载了多篇反帝反封建和声援工运、学运、妇运的文章与新闻报道,时任中共中央妇女部部长的向警予给予《妇女日报》极高的评价,称之为“中国沉沉女界报晓的第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