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人工余补习学校遗址
位于河北区宇纬路原东兴里四段 12 号(今胜天里居民区)


◎天津工人工余补习学校师生在校门口合影
» 建筑历史与风貌
天津工人工余补习学校成立于 1921 年 9 月,是在李大钊具体指导下,由革命知识分子于树德、安体诚在恒源纱厂工人宿舍创办,是中国共产党在天津建立的第一所工人学校
。学校以“使工人利用工作余暇,补习学识”为办学宗旨,在补习知识之时,实际上也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团结教育工人,指导工人运动,开展革命工作的重要阵地,是马克思主义与天津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重要标志。
东兴里是 1919 年由江西督军李纯建造的里巷。因为李纯原住在河北区水梯子大街东兴里,所以此里巷建成后名为“东兴里”。东兴里是规模较大的里弄式住宅,基地呈正方形,占地面积约 2 h㎡。弄内设横竖各 3 条弄道,将全里划分为 16 个方形组团,每个组团由 4 ~ 7 个分户单元组成。各分户单元皆为三合院,其朝向不尽相同,未考虑朝向合理性,弄道四通八达,环境杂乱。1976 年,东兴里震损,1979 年改建为胜天里居民区。
» 红色往事
天津劳工运动的一道曙光
工人工余补习学校成立之时,在天津《益世报》上刊登了《工余补习学校章程》,其中规定:学校分普通部和特别部两部。普通部招收识字工人,授以工人常识、国文、数学、尺牍等;特别部分为国文科、英文科、数学科,由工人择修一科或数科。学校设有专任教员和辅导教员若干名,在天津直隶法政专门学校任教的于树德、安体诚亲自到工余补习学校任教。参加学习的学生以附近恒源纱厂工人、学徒工为最多,也有新车站(北站)的铁路工人。

◎ 天津工人工余补习学校创办人于树德(左)、安体诚(右)
开课之初,工人们在教员的带领下,大声朗读“你织布,我纺纱,赚得钱来都归资本家……”。教员除为工人补习文化知识外,还特别注意通过读报、谈心、讲故事、做报告等形式,以浅显的语言向工人宣传进步思想,启发工人觉悟。通过学习,工人们第一次听到俄国工人阶级在列宁领导下,夺得十月革命胜利和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消息;第一次明白了劳动群众团结斗争求解放的真理。
学校第一期招收学员 40 多人,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吸引了数百工人到课堂旁听。经过工余补习学校的教育,一批工人运动骨干迅速成长起来。一些工人运动的党团会议、集会等活动也经常在学校举行。1922 年 3 月 12 日,社会主义青年团天津执行委员会在学校正式成立。7 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天津支部也在学校建立。
为促进工人觉悟,1922 年 4 月,校内又建立了天津工人图书馆。5 月,学校为纪念马克思诞辰 104 周年,创办了天津“五五书报代卖社”,介绍文化、科学书刊,传播新思想,其收入的一半用于工人运动的经费开支。
1922 年暑期,学校一度被警察局查封,学校被迫转入地下,后因纱厂老板一面限制工人外出上课,一面搬请警察当局取缔学校,补习学校停办。
天津工人工余补习学校历时一年,在党的领导下,学校将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时,天津报纸称它是“普及劳工教育之先声”,上海《民国日报》赞扬它是“天津劳工运动的一道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