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造币总厂旧址
位于河北区中山路与宇纬路交叉口东 50 m


◎天津造币总厂旧址外观
»建筑历史与风貌

◎ 造币厂遗存建筑
天津造币总厂全称为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是民国北洋政府的中央造币厂。其前身为 1902 年由周学熙创办的北洋银元局,厂址初设在今中山路东侧,先是铸造铜辅币,后开铸银元。1905 年更名为“户部造币总厂”,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造币厂。民国元年,原北洋造币局和造币总厂合并,更名为天津造币总厂。1928 年,工厂随北洋政府解体而完全停顿。天津造币总厂为民国北洋政府统一币制、稳定金融秩序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中共地下党员曾进入工厂领导天津造币总厂工人运动。
天津造币总厂建成于 1905 年,又称“东厂”(原天纬路 26 号工厂称“西厂”)。厂址占地面积 31 916 ㎡,布局原为多路多进四合院,以东西向箭道间隔贯通。现仅存平房 70 余间,砖木结构,硬山顶。正房面阔五间,采用前出廊或“勾连搭”式。厢房面阔三间,平面多为“凹”字形。入口砖砌拱券门楼和砖雕花饰犹存。门额有吴鼎昌所书“造币总厂”四字。天津造币总厂为晚清至北洋时期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精、技术最先进、产品最丰富的造币企业。造币总厂旧址为全国同类物质文化遗产中级别最高、遗存最多的一处。现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 天津造币厂旧址遗存建筑正立面、侧立面测绘图
» 红色往事
凋零造币厂,工运随势起
袁世凯复辟失败,北洋军阀虽继续掌权,但政局动荡,经济日趋衰竭,造币厂虽属财政部,但白银来源短缺,生产处于半停顿状态。至“五四”运动前后,天津造币总厂工人生活非常艰难。“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学生联合会曾开会决定,深入天津造币总厂、津浦铁路工厂等产业工人集中的大企业之中,广泛发动工人建立并加入工会。在进步青年知识分子的影响下,一部分天津造币总厂工人逐渐提高觉悟,开始为维护自身利益反抗压迫。
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天津造币总厂失业工人斗争随势而起。天津《益世报》曾记载了天津造币总厂工人罢工及索薪的情况。1924 年 11 月 17 日,天津《益世报》报道:“员司欠薪已三月,亦未发放分文。又因该厂之停顿,影响西厂炼铜处,亦于日前停工。”1925 年 1 月 8 日报道:“天津造币总厂员司,因欠薪日期甚久,饥寒交迫,呼吁无门。曾在该厂工程处会议,推举代表,赴日界吉野街王桂寿宅索薪。乃王氏以该厂已经停工,监督职务解除,竟不肯负责,置之不理。全体员司大愤,又拟开会讨论办法。”“五卅”运动后,天津造币总厂工人在地下党员的组织下,反抗压迫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罢工斗争有声有色,一浪高过一浪。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党组织在造币厂等天津大企业的活动也陷入低潮。1929 年 10 月至 1930 年 2 月,地下党员、河北临时区委书记徐文雅(徐彬如)曾短暂建立天津造币厂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