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遗址(义庆里)
位于和平区南京路原义庆里 40 号(今世纪都会商厦所在地)


◎ 义庆里 40 号历史照片
» 建筑历史与风貌
义庆里 40 号是中共天津地委的第三处办公地。1924 年底,中共天津地委机关从福利里迁至此处办公。
义庆里建成于 1924 年,由 7 条纵横交错的支巷组成。1922 年,由中法义隆房产公司投资建造,取公司名首字及庆贺之义命名。旧址为二层砖木结构小楼,每栋建筑面积 60 ㎡左右,属于较低标准的新式里弄住宅。建筑首层设有小院,前后开门。旧址于 1982 年被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往事
义庆里,租界里的大革命基地
1924 年底,中共天津地委从福利里迁至义庆里 40 号。当时正值国共合作高潮之时,国民党直隶省党部和天津市党部执行委员大部分是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而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是秘密的,国民党的活动是半公开的,因此义庆里40 号实际上也成为党领导天津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基地,中共天津地委领导人于方舟、江浩、邓颖超、安幸生等经常在此开会。
1925 年“五卅”运动爆发,全国范围内的反帝爱国斗争掀起高潮。为适应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共北京区委派李季达来津担任地委书记,以加强对天津革命活动的领导。李季达到天津后,出于安全考虑,将地委机关转移至弄道另一端的义庆里 17 号,并住在那里。而义庆里 40 号仍然作为一处半公开的革命交通联络点使用,各地大批函件和印刷品邮到这里,外地来京的革命同志也到这里联络住宿。党还在此举办过革命理论学习班,许多同志经过培训,被派到广州黄埔军校和农民运动讲习所,有的还被派往苏联学习。
8 月,军阀李景林和张宗昌组成的直鲁联军占领天津后,形势急转直下,党领导的各革命团体被迫转入地下。义庆里 40 号作为国民党天津市党部被重新启用,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天津地委组织部部长江震寰以国民党天津市党部常委的身份在此主持机关工作。然而,由于这一机关使用时间较长,因此重新启用后已无秘密可言。且早在 1924 年 12 月 4 日,义庆里 40 号即被英租界工部局搜查过。重新启用后,英租界警察和军阀当局经常派遣暗探,监视和尾随出入这里的人员。
1926 年下半年,北伐军打垮了直系军阀吴佩孚的主力,逼近长江流域。盘踞在中国北方的反动军阀惊恐万分,对革命力量加紧镇压,一切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一律取消,疯狂叫嚣一句口号:“不问敌不敌,只问赤不赤。”整个北方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11 月 23 日,军阀当局勾结英租界当局以“组织党部、宣传赤化、阴谋暴动”为由,出动大批巡警搜查义庆里 40 号,正在机关办公的江震寰、邬集中、王春善、马增玉 4 人遭逮捕,摆在外面的《国民党党纲》《孙中山演说集》和许多宣传品、文件等被没收。当时机关工友、共产党员李风和正到胡同外的水铺打水,往回走时从华人巡捕处得知义庆里正在抓人,李风和遂迅速离开现场,并设法通知党组织。
案件发生后,中共天津地委立即设法通知下级组织和有关同志,并通过在《华北晚报》社工作的地下党员公开报道义庆里事件,向同志们发出警报。但是仍有 11 名未接到通知的同志,被敌人逮捕,整个事件时称“义庆里事件”。11 月 25 日,英租界工部局将江震寰等 15 人引渡给军阀当局,引渡速度之快,说明英租界当局与奉系军阀早有预谋。

◎李季达(1901—1927),四川巫山人。“五卅”运动期间担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直接领导天津反帝爱国运动。1927 年 11月,在天津英勇就义

◎江震寰(1904—1927),河北玉田人,江浩之子。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青年团中共天津地委组织部部长。1927 年 4 月 18 日,在天津英勇就义
义庆里事件发生后,先是在党的机关报《向导》发表了题为《天津英租界引渡国民党员之严重意义》的文章,指出“这一严重事件是英国帝国主义致奉鲁军阀的见面礼之一”。广州国民政府也致电英国外交部,抗议天津英国工部局对国共人员的拘捕和引渡,指出如果被捕者受害,后果将由英国政府负责。正在广州的原中共天津地委负责人江浩向国民党中央申请营救费,获拨 5 000 元。江浩派地下党员迅速返津营救,临行前江浩特别叮嘱:“不要偏重营救震寰(江浩之子)一人,要顾及全案。”由于这一案件被军阀当局视为要案,虽经党组织多方营救,但最终未能成功。党组织仅打通了监守人员,可与狱中人员互通信息,生活上给予一些接济。江震寰在狱中给已有身孕的妻子的信中写道:“敌人虽打得我们皮开肉绽,但是他们得不到任何东西。我们把坐牢看作是休息,牺牲就是个人革命的成功。”他在遗言中为未出生的孩子取名“赤星”,叮嘱妻子一定要“抚孤之承我志,……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为期”。
1927 年 4 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自此南北军阀沆瀣一气,之前迟迟未动手的奉系军阀开始对革命志士举起屠刀。4 月 18 日,义庆里事件中被捕的 15 位革命者在南市上权仙影院对面的刑场被杀害。江震寰年仅 23 岁,在遇害的 15 位烈士中,年龄最小的只有 16 岁。

◎ 江震寰等 15 位烈士临刑前视死如归
1931 年,天津各界人士为纪念大革命中牺牲的十五烈士,在中山公园立碑公祈,烈士们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崇高气节,一直为后人所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