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天津是一座在近代化历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都市。它曾经吸纳了世界文化的精粹,也创造了推动时代向前发展的潮流,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除了洋气,近代天津同样是一座革命之城、一座红色之城,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因为这里是党领导北方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城市历史中的这抹红色烙印,不应被它外表的洋气所遮掩。
解读一座城市的红色内涵,不仅需要时间坐标,还需要空间上的坐标。在天津数量众多、风貌各异的建筑遗存中,很多建筑都从时间和空间上见证了近代中国共产党在城市地区和近郊地区的革命活动轨迹,集中体现了党的城市革命斗争的各种考量因素,充分彰显了党的地下工作者对城市地理、社会空间的自觉利用,是城市肌理与红色基因的完美结合,生动绘制了近代天津红色文化图谱。
本书是天津城建大学兰巍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的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TJDJ20XSX-006)。本书在普查天津 400 余处红色旧址和遗址遗迹的基础上,从获得的一手实测数据和资料中,精选了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的 100 处天津红色建筑,从建筑历史与风貌特征入手,以建筑为切入点讲述革命历史,挖掘建筑红色内涵,从中共党史、建筑史、城市史、近代史等多专业视角深入细致解读天津地方党史。
本书在案例选取和排列上,首先涵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在天津的重要领导机构,并列在每段历史时期的最前面;其二,涵盖红色内涵丰富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或现存的近代建筑,包括党史人物活动地和重要事件发生地;其三,大体上以党的领导机关、党的情报和联络机关、学生运动、工人运动、旧居(故居)、纪念馆为序依次排列,力求通过有代表性的案例,全面梳理党史人物在天津的革命活动、组织关系及旧址(遗址、遗迹)之间的关系。
循脉潜行,宗史时用,向史而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聚焦传承城市建筑的“有形的记忆”和“无形的记忆”,挖掘城市空间、城市建筑的红色内涵,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这些红色建筑和遗址遗迹,用活红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将天津地方党史与近代天津城市史相结合,以身处的城市、身边的建筑为切入点,串连城市红色记忆,生动细致地阐释和解读天津党史,才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精神发扬好,使广大群众加深对城市历史文化的理解与认可,形成融入天津、建设天津、发展天津的强大动力。
最后,希望本书能够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天津这座城市的红色历史,使国家记忆、社会记忆转换成个人的切身体悟,也希望通过这项工作,为天津留存更多的城市精神和人文底蕴,并进一步推进天津优秀建筑文化遗产与历史文脉保护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