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为什么领导从来不生病?
在职场中,你是否曾疑惑:领导们为何总是精力充沛、神采奕奕,仿佛疾病与他们无缘?
一位外国高管,50岁出头,标准的工作狂,做事干练,走路带风那种。他每次出差来中国,基本都不用倒时差,常常是红眼航班到达,深夜入住酒店,然后第一件事是直奔健身房。大汗淋漓后酣然入睡,第二天一整天都精力充沛,该干嘛干嘛。
下面是我和他的一段对话。
我:“您看起来总是精力充沛,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而且就没见您生过病!”
外国高管:“谢谢您!当然我也会感到疲倦,会生病,也会受伤。前两天打高尔夫的时候我还伤了左臂。”
我:“可是您看起来总是能量满满。您是怎么做到的?”
外国高管:“这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坚持运动,早晨一般会跳绳,偶尔练举重,周末天气好的话约上朋友骑行。其次我很关注每天的饮食,会确保营养均衡足够,尤其是蛋白质的摄入。而且我每天都补充维生素D。最后,我想自律很重要,比如餐后不能吃一大块提拉米苏蛋糕,但是可以尝一小块。”
“我其实对美食很感兴趣,所以很多时候心中会有两个小人打架。好在大多时候理性占据了上风。”外国高管笑着补充道。
领导们不生病的智慧有哪些?根据观察和实践,我总结了以下三个维度。
饮食上营养均衡
每日三餐都保质、保量,是保证体力的基础。
无论是主食还是蔬菜,尽量吃未加工的或者加工工序少的。因为加工的工序越多,食物本身的营养成分损失得就越多,同时可能出于外观、味道等方面的考虑,加入人工色素,甜味剂等等。以土豆为例,健康指数由高到低的次序是:蒸(煮)土豆→土豆泥→炒土豆→炸薯条。
有条件的话,建议每天吃维生素和坚果。坚果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偏好选择,比如常规的包括巴旦木、腰果,夏威夷果、松子等。吃核桃还可以健脑。但是要注意一天总摄入量不能太多,每种坚果总量控制在8粒以内。
出门在外的时候,由于时差、行程、日程等问题往往睡不好或者睡不够。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吃好。因为出门在外的时候更耗体力,比如旅行或者出差开会等等。这个时候无须再顾虑卡路里,因为增加的卡路里基本都被消耗掉了。当然如果能在酒店里健身就更好了。
体能上坚持锻炼
没有强壮的体魄,出色的体能,一切都是浮云。因为所有的工作到最后拼的都是体能。
坚持锻炼的重点在于“锻炼”,难点在于“坚持”。
比如,苹果CEO库克每天早上4∶30起床,5∶00准时出现在健身房。星巴克CEO舒尔茨每天也是从健身开始,通常是和他夫人一起骑车。
我还有一个建议是:尝试站立工作。
“站立办公”最早起源于德国的部分中小学,因为学生体重增加过快,德国汉堡等城市的中小学里,学生每天在专用教室内上课。据悉,这些学校的孩子体重平均减去2千克左右。现在,德国公共部门也提倡站立办公。
站着工作让我们保持旺盛的精力,注意力更加集中,无法打瞌睡。
甚至我也建议偶尔可以站着开会。这样一来站着讲话的人会因此简明扼要,听的人站着注意力会更集中,会议效果可能会更好。
精力上适当休息
休息中最重要的就是睡眠,尤其是晚上的睡眠。
要保证睡眠时间的一个建议是:戒掉睡前拖延症。
睡前拖延症的具体表现是,你没有特殊理由就不去上床睡觉。比如你晚上十点上床准备睡觉前还想刷刷朋友圈,结果一下子刷到了凌晨一点。
如果时间有限,如何能够快速入睡?我介绍一个两分钟内快速入睡的方法。
首先,放松你的脸,当你的面部肌肉变得无力时,大脑就向身体的其他部位发出信号——是时候入睡了。
然后,放松你的上半身。它最终应该是柔软的,就像它正在下沉一样。
接下来,放松你的腿。就像脱离身体一样。
最后,不思考任何事情。想象你躺在一个完全漆黑的房间里的一张舒适柔软的沙发上,在你的脑海里保持这个画面超过10秒钟。当你的身体完全放松,大脑在10秒钟内没有任何活跃的想法时,你就会睡着。
职场心理学:生理与心理的互动关系
人的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既可以表现为正向的互动(相互促进),也可以是负向的互动(相互拖累)。
体育锻炼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生理机能,使身体更加强壮、柔韧,并带来心理上的愉悦。因此,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甚至可以缓解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然而,身体上的不适(生理问题)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情绪的改变进而会改变我们的认知和行为,从而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反之,心理上的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会严重干扰我们的行为模式,进而影响身体健康(生理)。心理问题可能会引发生理疾病,如果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可能会引发高血压、癌症、胃溃疡等生理疾病。
此外,“相由心生”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正确的。这里的“心”指的是心理。心理的变化会引起面部、头部骨骼和组织的改变,从而影响一个人的相貌。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善良、心态平和的人,相貌往往正直、慈祥;而一个自私、狡猾的人,相貌往往刻薄、狡黠。因此,让良好的生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让健康的心理状态激发生理活力,这两者同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