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职场礼仪10大生存术
一个工作日的早晨7点,我与中国和美国的同事开电话会议。会议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由五位美国同事轮流主持。会议一开始,主持人就提醒大家,如果不发言,请将麦克风调至静音,以避免干扰。前40分钟,一切进行得非常顺利。直到随着“滴”一声,一位同事拨入会议之后,不和谐的一幕发生了。他的麦克风没有静音,背景噪声不断,包括讲解声、交谈声、挪椅子的声音等等。
美国同事和中国同事纷纷提醒他,但遗憾的是,噪声一直持续,正常的会议已经无法进行。有人提议赶快找到这位同事,让他静音;有人说主持人把所有人的麦克风都静音。然而,当时的主持人对操作不熟悉,一时间找不到如何操作。最后,美国同事继续他的内容,这样的状况持续了近30分钟,直到有人将所有人的麦克风都调成了静音,噪声才消失。一个本应90分钟的跨国会议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当时真的找到了他,结果会怎样?一句简单的“抱歉”就可以让一切回归正常吗?
职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天,我们都面对着各种各样的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每次出场,都是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效果好还是坏,全由我们自己决定。 由于职场中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各种问题盘根错节,因此遵守职场礼仪很重要,即遵守那些在职场环境中人际交往约定俗成的东西,比如规矩、程序、方式、术语等等。职场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和素养的外在体现,更是企业形象的具体化体现。
不符合职场礼仪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都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断送了职业前程。
又比如下面的两个故事。
故事一:有一位“学霸”去应聘某500强企业,表现突出,获得年薪30万的工作岗位,顺利受邀参加公司高管在座的面试饭局。席间,他自觉言行举止相当得体,可是,应聘成功的却不是他。这名“学霸”愤怒异常,觉得一定有黑幕。最终,招聘部门告诉他,他确实能力超群,被高管筛掉的原因是,在那个算是面试最终环节的饭局上,他从来没有对任何一名服务员表示过感谢。
故事二:因为工作上的事,一位员工需要打电话请示领导,领导说我正在市政府开会,加我微信说吧。加了微信他向领导汇报了工作内容,领导迟迟未答复。因为这项工作不能延误,所以他就又发消息又发语音催领导,甚至还点了好多次语音视频聊天。
可以想象,他的领导在市里一堆重要官员面前,描述着自己的商业蓝图,正酣畅淋漓,然后微信聊天的声音“丧心病狂”地响个不停……
基于以上的职场礼仪故事和经验,我总结出职场礼仪的5大要点与5大禁忌。
5大要点
一、开会时,尤其是与领导开会时, 务必将手机调至静音状态 。要让领导觉得跟他开会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二、组织全球会议的时候,尽量 照顾人数占多的 地区,把会议安排在他们更方便的时间。这既体现着你的职业素养,也体现着你对他人的尊重。
三、与上级微信沟通时,尽量以 你的文字 而不是上级的答复,或表情作为结尾。通用的包括“谢谢”,“不打扰您了”,“您保重”,“周末愉快”,等等。
四、签字的时候,不要太飘逸,以至于把别人的签字空间都占了。如果碰巧下一个签字的是你的领导,保不齐他会多想。 为别人留一点空间 , 就是为自己留更多机会 。
五、 善待公司的保安和保洁阿姨等服务人员 。因为与他们的相处从某个角度才彰显了你做人的本性。
5大禁忌
一、 在职场跟人说话的时候尽量减少口头用语 ,尤其是诸如“你明白吗?”这类反问句甚至是反诘句。至于脏字就更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了。
二、 上班时少刷朋友圈 。当你的领导“不经意”从你身边走过时,你的拇指运动自然逃不过他的法眼。次数多了,被约谈的风险指数直线上升。
三、不论上班或开会, 不要迟到 、 早退 。若有事需要迟到早退,必定要前一天或更早就提出,不能临时才说。此外,太早到也是不礼貌的,因为组织者可能还没有准备好。
四、 不要不敲门而随便进入他人的办公室 。不敲门表示对对方不尊重,永远记得敲门。即使门是开着的,也要象征性的敲下门,然后探头询问是否可以进入。
五、 在开放办公区域打电话时不要影响到其他人 ,不要让你的谈话内容路人皆知。
最后,我想推荐李国威的经典畅销书《金领手记》。2011年我参加通用电气公司(GE)中国领导力项目时,收到了李国威老师的亲笔签名书。这本书聚焦于职场生存和职场成长方面,解开了很多困扰职场人士的秘密,并且涉及了多个职场礼仪的话题。下面摘抄几段以飨读者:
关于领导的习惯,有的说职位越高,毛病就越多越古怪,也有一种相反的说法是,人职位越高就越随意,越淡泊。
根据我的经验,后面一种说法是文学,前面一种是现实。我们还是现实一点好。
领导最在意的是他在众人面前的感觉,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以下细节:
一、许多人在一起时,让领导一个人高谈阔论;
二、领导讲话时一定要笑,并且尽量真诚一点;
三、领导在活动、吃饭等场合提前退席,一定要送。领导说“不要送了,不要送了”,你千万不能听。
职场心理学:从众心理
在很多情况下,从众心理带有负面含义,它指的是个人在外界压力,尤其是群体影响下,放弃个人观点或违背个人意愿,以迎合群体的行为或言论,这种现象通常被描述为“随大流”。
然而,在职场礼仪的范畴内,管理者可以巧妙地利用从众心理来激发员工的积极从众行为,也就是促使团队成员倾向于跟随群体的行为。当团队中的个别成员发现自己的行为或观点与群体不一致,或者与大多数人有分歧时,他们会感受到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会推动他们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群体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