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职场中快速建立信任的一个秘诀
概率前,我加入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负责大中华区的供应链工作。我的领导是一个美国人。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他过于严厉,喜欢直接提出尖锐的问题,并且步步进逼地挑战向他汇报工作的人。有些人在他的追问下晕头转向,有些人则被他的质问弄得目瞪口呆,汇报现场秒变翻车现场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使是我这个“职场老司机”,也需要在汇报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以免被他问倒。
后来我发现他有一句口头禅:“But the question is...”(但是问题在于……)
我每天都和他打交道,所以很快就将这句话运用得炉火纯青,尽管我以前几乎从不这么说。于是,在我给他汇报工作的时候,我常常会说,“...is good,but the question is we are running out of time...”(某事不错,但是问题在于我们已经没时间了。)每次我这么说,他都会特别看我一眼,然后会心一笑,气氛立刻没那么紧张了。很快,我们之间建立起初步的信任,我开展工作也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起来。
我的这个实践有一个术语,叫“镜子连环”,指的是你的行为举止就像另外一个人的镜像一样。他怎么做,你也怎么做。你就好像镜子里的他。
作为职场新人,如果你想博取对方的好感,建立初步的信任,镜子连环是一个不错的战术。比如说你模仿对方说话时的神态、口音、用词、音调、语调、肢体语言等等。
为什么镜子连环能博取别人的好感?因为人天生都喜欢熟悉的事物,喜欢确定性。比如,每个人都喜欢自己(严重的叫自恋)。所以当你模仿他的时候,就更容易引起他的共鸣,博取他的好感,进而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拉近彼此的关系。
同样的道理,你如果能模仿一些名人,就会博取这个名人粉丝们的欣赏甚至爱戴。比如,模仿迈克尔·杰克逊。再比如实力派演员,尤其是特型演员,不同于偶像派演员靠颜值,他们之所以受大众的喜爱,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惟妙惟肖的模仿了我们熟悉的伟人或者生活中的我们。
再比如,为什么谚语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因为老乡之间有着相近的语言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习俗认同、地域认同等等。这也起到了“镜子连环”的效果和作用。
练习“镜子连环”一般需要三步: 细致入微地观察 , 刻意练习 和 勤练习 。
第一步是细致入微的观察,找到对方言谈举止中的特点。比如,口头禅,口音或者招牌式动作,像杰克逊的太空步。这些可能是他们独一无二的,也因此更容易被识别,如果模仿得像就更容易被接受和认可。
记得我刚到北京打拼那阵子,一开口就会被人听出来是东北口音,也因此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能够快速融入当地环境,我通过接触更多的北京朋友,留心他们说话的特点,比如说发音(像是儿化音,重音)、语调、特色词汇等等。然后经历下面第二步和第三步的“洗礼”,很快练就了一口流利的北京话,办起事儿来顺风顺水。
第二步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不同于练习,前者有极强的针对性。针对那些高难的,有差异化的点刻意且集中练习。
比如,我上大学的时候冬天有滑冰课。绝大多数同学都选择花样滑冰鞋,因为冰刀较短,所以学起来更容易,而且更加灵活,但是滑不快。而真正的高手为了刻意练习,都选择速滑鞋,这种鞋的冰刀前后都很长。如果穿着这样的冰鞋,他们可以做出花样滑冰的动作,那换上花样滑冰鞋就更不用说了。
第三步是勤练习。勤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熟能生巧、融会贯通、毫无违和感的地步,避免给人东施效颦的印象、出现张口忘词或者舌头打结的问题。
职场心理学:镜像神经元
你是否曾经注意到,当我们看到别人做某个动作时,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模仿这个动作?这就是我们天生的内驱力——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
镜像神经元是人体内的一种神经元,它的功能是观察别人的行为,并让我们的大脑模仿这个行为,就像是我们自己在做一样。例如,当你看到别人哭了,你也会感到伤心;当你看到别人受伤流血,你的身体也会感到不舒服。
通过镜像神经元,我们能够产生共情,从而产生怜悯、同情、同理心和慈悲心。这就是我们人类能够建立社会关系,形成团体,互相帮助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