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身体和大脑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
首先让我们讨论有关学习方法的第一点,即主动的态度。这一点可以从两个角度讨论——身体和大脑。
站立学习法——让身体进入学习状态
我们的姿势必须是积极的,即时刻准备好学习。
如果你躺在沙发上学习,那么所花费的时间将远远超过真正需要的时间。很多时候,与其说是在学习,不如说自己只是“告诉自己在学习”。你脑子里的想法可能是“我应该学习,但是我好困”,所以你认为躺着学习是同时满足两种需求的正确解决方案。而实际上,这种做法既不能补觉,也不能让我们有效地学习。
我建议先休息一下,然后以良好的身体状态投入学习。
我在备战记忆竞赛时,如果睡眠不足,获取信息的速度就会慢很多。我经常会在记忆竞赛前的几周非常繁忙,有课程、会议,忙碌一整个白天后才能开始训练,也许是在吃完晚饭后,也许是在回复完必须回复的电子邮件后,总之非常非常晚。在那种疲惫的状态下,我记忆数字的时间几乎长了一倍。睡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你越神清气爽,就越容易获取信息。你可以睡得很少,但如果我们的工作需要动脑,那还是多多休息比较好。
因此,拥有适当的睡眠时间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在学校精神焕发、反应灵敏。
我还经常建议大家站着学习,或者到黑板前讲解一下,但得到的反馈基本都是“这样很累”。我知道坐在椅子上更舒服,但站着可以避免三心二意,使精神集中,尽快记住学习内容。这样可以提前完成一天的学习,剩下的时间就能用来休息或者出去玩。
我们追求的不是舒适的过程,而是学习结果。当你意识到通过这样的做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完,然后自由地做其他想做的事情时,我保证你会愿意站着学习。
这是让身体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如何让大脑进入学习状态。
“为什么”学习法——让大脑进入学习状态
大多数人认为,学习是一件被动的事情,需要被动地等待信息进入我们的大脑。例如在学习英语或其他外语时,传统的学习方法都是阅读与反复背诵,不断用知识轰炸我们的大脑。显然,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枯燥、耗时,而且效果有限。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与这种学习方式相关联的情绪是无聊、焦虑且沮丧。我说过很多次,这些情绪都是我们在脱离学习状态时才会感知到的。

为这个遭受信息轰炸的球体——你的大脑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你处在它的位置上会是什么感觉?很可能你会感觉到被攻击。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呢?可能会保护自己或逃跑。是的,我们的大脑也想防卫或逃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一有机会就会逃课,因为学习令他们产生一种大脑正在遭受轰炸的联想,这使得学习成了一件令人想要尽快逃避的事情。
精神上的活跃意味着大脑能主动寻求信息而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孩子总是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必须持续刺激这种好奇心,让孩子有动力探索万事万物。
成年人总是对各种“为什么”感到厌烦,但对儿童来说,这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成年人总是会毫不怀疑地接收任何信息,而不提出任何问题。例如,每个人都知道将手机与电脑或汽车音响连接的系统被称为蓝牙,但很少有人提问:“为什么叫作蓝牙呢?”
因此,当你的孩子面对一本书或一个新的话题时,首先要做的是激发他的好奇心,请他提出问题,这样他的大脑才会活跃。让他们问问自己:“关于这个主题我了解多少?”
这样,他的大脑就会开始搜索已经掌握的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信息,然后让已知的知识与正在学习的知识建立联系,这会令他更容易吸收新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他的大脑将时刻准备接收新的信息。这就好比在已经犁过且施过肥的土壤上播种,一定比在其他随便哪块土壤上随意播种更容易有收获。
我们要让孩子问自己的另一个问题是:“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最想了解的问题有哪些?”
想象一下,你即将观看一部关于某个主题的纪录片,你问自己:“这部纪录片讲的是什么?”或者“如果有一个非常了解这个主题的人,我会问他什么问题?”这时,我们的大脑会好奇地寻找答案,并准备接收答案。20%的问题能为我们带来80%的知识。20︰80的比例是一个与效率有关的基本概念,又被称为帕累托法则。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了该法则在经济学方面的价值,现在该法则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商业领域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家公司能够凭借20%的产品或20%的客户,产生80%的营业额。接着人们发现,这种关系在其他领域依然适用。而对孩子的学习来说,需要学习的全部内容里,其实只有20%的内容是重点。
以一场战争为例,看看如何用20%的努力获得80%的回报。
你可以使用以下5个简单的问题作为模板。
(1)谁?
(2)如何?
(3)在哪里?
(4)什么时候?
(5)为什么?
那么,关于战争的问题,就可以是以下5点。
(1)有哪些人参与这场战争,是谁和谁之间的矛盾,是谁造成的?
(2)它是如何发生的?
(3)它在哪里发生?是在同一个地方还是几个地方?战线有变化吗?
(4)它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5)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这些问题能够激活孩子的思维,因为他们渴望得到答案,并由此进入一种敏感且充满好奇的状态。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想要找到对应的答案时,就会更集中注意力。
因此,学习好的秘诀之一是会提问。你可以利用孩子上学和放学路上的时间进行提问。
如果你和孩子在放学的路上,他告诉你,他将要学习关于非洲的知识,那么你就可以问他一些关于非洲的问题。
(1)谁住在非洲?不要局限于最简单的、立马就能想到的答案“非洲人”,而是要深入探讨,激发更多的问题和灵感,比如:“还有谁住在非洲?”“有没有我们认识的人生活在非洲?”……这样一来,大脑就会自动开始搜索,一定会有新的答案。你会发现,如果找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思维就会一直被调动,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搜索、寻找一些联系……你可能会想起你见过的某张音乐海报,上面印着黑人的照片。你的孩子会说:“是啊,那些唱歌的人住在非洲。”或者他会想起在电视上看到的某部纪录片,说:“狮子和长颈鹿生活在非洲。”
(2)人们在非洲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每天都去办公室吗?还是在田地里干活?抑或是整天都在唱歌?非洲的天气是炎热还是凉爽?在非洲可以开展哪些活动?非洲人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
(3)与我们生活的地方相比,非洲在什么方位?非洲的哪些地方有人居住?居民区是分布在各处,还是集中在特定的区域?
(4)非洲是何时出现的?非洲什么时候下雪?那里的人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那里的人们什么时候去工作或上学?
(5)为什么非洲被称为非洲?
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助于活跃思维,使我们意识到,其实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非洲的情况。
在用提问激发好奇心这一阶段,第三个有用的问题是:关于我最想了解的问题,可能会有哪些答案?
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点自由地提出假设,不必担心出错或受到批评。如此一来,我们阅读时,就会好奇我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是否接近事实,由此期待在书中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我所说的让大脑进入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