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分类思维,发现更多可能
曾有不少学生在学习思维导图时,认为自己的画图能力属于“手残等级”,因此裹足不前。还有不少学生,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只为细细琢磨出一个漂亮、精致的中心主题。
可以说,上述例子中的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路上都走错了方向。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做好一张思维导图,画得好看只是一个加分项,最关键的应该是导图思维——在思考过程中知道如何进行每一步。
思维导图的作用不在于线条画得美不美,重点应该是线条之间的思维是否清晰,有没有创意。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思维导图清晰且具有创意呢?
本能思考技术之逻辑分类
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人可以分为哪几类?
大家最先的反应是: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等。这些词汇可以算是一张思维导图的分类锻炼基础,思维导图的分类锻炼可以让我们针对同一个主题,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尽可能找到不同的分类方式。每一种分类方式都代表一种思考角度,借由这种锻炼,我们可以不断增强自己的思考弹性。
面对问题时,如果能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我们今后解决问题无疑大有裨益。也就是说,逻辑思维的锻炼是思维导图的基本功,锻炼的目的是通过多元的逻辑分类扩展我们的思维弹性。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继续来看刚刚的问题,把“人可以分成哪几类”的主语置换一下,变成“客户可以分为哪几类”。然后,试着跳出思考的既有思维框架,想一想:除了你的客户资料库中的分类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更多、更不同的客户分类方式?客户也是人,把人的分类套用到客户的分类上,会产生什么结果?
曾经有一个游乐园找我们策划新的优惠方案,希望借此吸引更多游客。我们从客户分类的方向开始思考,看能不能找出特殊的群体来做优惠方案。开始阶段的所思所想,总是脱离不了会议室里“头脑风暴”的那几类,直到后来,我们把客户套用到人的分类上进行思考,顿时脑洞大开。
对客户分类进行思维发散之后,“生肖分类”这个点子突然冒了出来,于是我们便有了“马年属马的整年免费入园”这一优惠方案。这一方案在当时非常新鲜,消息一经发出便引发热议,一是因为“免费”两个字,二是因为没有人想过生肖(马年属马的)竟然可以成为优惠的对象。
策划案做完之后,我们还会检视:这个方案有没有漏洞?会不会只能引起噱头却无法增加收入甚至亏钱?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进行检视,免费入园是门票免费,客户进了园区,多多少少都会消费;从支出的层面来看,游乐园最大的成本在于设备、电费和人力——摩天轮坐两三个人会转一圈,坐满人也会转一圈。来游乐园玩,很少有人会自己一个人来,几乎都是跟亲朋好友一起来的,给个别人免费,则会带来更多的人。
这时,突然有人提出,如果是一个班的同学一起来,全班学生都属马,那岂不是都要免费?经理说:“没关系,就像刚刚分析的,收入支出都是平衡的,而且这一群人免费玩了一天,回去一定会发朋友圈,无形中还省了不少广告费呢。”
这种分类思考,不但让我们顺利完成了策划案,而且还帮助游乐园打造了品牌影响力。
从这个案例我们就能知道这项基本功的好处。如果你还是有些不懂,不妨再来想想:除了这个游乐园优惠方案的例子外,客户分类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不同岗位的人听到这个问题后会有不同的想法。销售人员会想到可以做客户销售管理,针对不同客户拟定销售计划。因为不同的客户在面对同一种产品时,所看重的地方必然会不同,有的在意价格,有的重视品质,还有的注重购买的方便性……同时,客户也有着不同的最佳联络时间甚至联络方式,等等。
前段时间,我与一位从事HR多年的朋友聊起企业培训规划的话题。早期的培训规划,多是从职级角度来思考,分为给一般职员的课程及主管课程,而主管课程又会细分为初阶主管、中阶主管及高阶主管课程。这类分法的依据是,学员身处不同的级别,所需的培训也会有所不同。
而现今的企业培训关注点,更多是以能力为基础的职能思维导向(Competency Based),并搭配企业发展的方向。培训更多是以项目为导向的,还有企业会针对“90后”“95后”的学习习惯重新规划新人培训。
从上述培训思维的演变中,我们可以看到,将员工按照不同维度的分类加以培训的理念,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要想把事情做好,我们需要从更多方向进行思考,而多维度的逻辑锻炼可以帮助我们拓展多方向的思维角度,看到更多的可选项。
分类思维锻炼,看到更多的可能和选择
那么,该如何锻炼这一能力呢?
有两种锻炼的主题很适合用来锻炼这一基本功。
一种是“立即有用”的,也就是对工作或生活有帮助的主题。比如,工作中,手机研发人员可以试试“手机可以分为哪几类”,负责营销的朋友可以试试“客户购买的时间点可以分为哪几类”。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也有很多,例如,整理衣柜时,“衣服可以分为哪几类”;整理书柜时,“书籍要怎么分类”,等等。
另一种是“有趣好玩”的,就是让你在练习时觉得有趣好玩的主题,比如,“老板可以分成哪几类?”“同事可以分成哪几类?”“老师可以分成哪几类?”等。这类练习主题还能够起到解压的作用。
不过,我们在做这些练习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用自己最擅长或者最熟悉的分类方式,而是要抱着一种刻意求新的态度,努力让自己尝试更多。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往往喜欢或是习惯以“男或女”“好或坏”“有或无”等二分法来对某件事情进行分类。
这种一分为二的分类方式虽然简单、便利,却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风险。如果你想让自己跳脱出惯性思维,打开更开阔的思维角度,那么,每次练习时,请要求自己至少想出一种以前不曾想到的新角度,长期锻炼并坚持下来。
长此以往,你思考的范围会更广阔,日后的选择性也会更多。
总结提升
分类锻炼的前提必须符合逻辑,练习的过程以能产生更多的分类方式为目标,借此扩增思维广度;锻炼时建议搭配发散性思维“先放再收”的原则。
为了让锻炼过程更有动力、更有乐趣,可以找一些好玩的题目来练习,练习时要努力让自己找出更多的角度,通过效益和乐趣提升锻炼的动力。
分类思维锻炼,不仅能够扩展思维的维度,而且在日后,不论是在策划方面还是解决问题方面,都能帮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
为了便于复习,我将本小节的重点整理成一张思维导图(如图1-6所示),你可以结合这张思维导图回忆本小节的内容。

图1-6 本能思考技术之逻辑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