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第一章

咔嗒!咔嗒!咔嗒!

火镰砸在燧石上,迸出一连串耀眼的火星,直直扑入干燥的苔藓堆中。

微弱的火点如雨后蘑菇一般纷纷冒头,令周围的枯叶惊恐地蜷起身子。与此同时,一股悠长的气息从侧面吹过,火势陡然变旺,几乎要从青铜质地的烤槽里溢出来。

此时天色将晚,槽内的火光映着一张男子的胖圆脸。长相三十出头,白皙的双颊高高鼓起,双眼在热力的刺激下眯成一条线,整个人好似一只打瞌睡的肥狸猫。

眼看火旺起来,这胖子从地上爬起来,顾不得鼻头沾的点点苔藓,回头扯开嗓子:“开杀!”

在他身后的军营门口,“汉”字旌旗下一字摆放着十几只野兔和山雉。士兵们听到指示,立刻掏出刀子,开始宰杀猎物,褪毛剥皮。

“肉块的大小要切均匀!穿的时候要肥瘦相间!”

胖子大声叮嘱了几声,然后小心翼翼地从身旁的竹筐里取出几个灰白色炭块,一一喂给槽火,温度很快变得更加炙热。

胖子满意地拍拍手,转头高喊:“赵尉史,先把我那两串腰子拿来!”一个老吏模样的中年人几步赶过来,手里递过两根细竹签,竹签上各穿着两枚血淋淋的新鲜兔腰子。

“唐县丞,这是刚割下来……”

赵尉史话没说完,胖子一把抢过竹签横置在烤槽之上,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就这么托着下巴,一脸虔敬地守在烤槽旁。

赵尉史无奈地摇摇头,他的这个上司叫唐蒙,乃是豫章郡番阳县的县丞。堂堂朝廷命官,居然亲自上手烤肉,未免太不成体统。可唐蒙对大汉官员的尊严似乎毫不在意,他更在意的是火候,不时拨动槽内精炭,或者转动竹签,偶尔还费力地弯下大肚腩,用嘴去吹一吹火,比批阅文书还上心。

过不多时,县兵们聚拢过来,每个人手里都捏着十来根竹签,上面穿着大小不一的兔肉和雉肉块,都是最新鲜的肉,颜色粉嫩,甚至还滴着血。

唐蒙仔细地一一查验,谆谆教导:“兔肉质柴,要先抹点脂膏,放在两侧小火烤;雉肉质嫩,搁在中间旺火烤。烧烤上应天时,下合物性。若是错乱了,可是要遭天谴的。”他絮叨完了,还是不放心,索性霸道地抢过所有的肉签,亲自一串串往烤槽上摆。

赵尉史心虚地看看周围,忍不住劝道:“唐县丞,咱们毕竟是来打仗的,这么吃……合适吗?”

要知道,他们这支县兵队伍此时正参与一次边境军事行动。这才刚刚抵达一天,唐县丞就公然在军营前烧烤,未免太高调了。赵尉史虽说刚刚履职,也忍不住劝上一句。

唐蒙满不在乎:“王主帅刚才不是传令诸营埋釜造饭吗?我们是遵令行事。”赵尉史皱了皱眉头,别的营都是酱菜汤加掺麸子的硬麦饼,谁会在营门口这么精细地烤肉?如果敌人突然袭击,岂不危险?

唐蒙一边翻弄着肉串,一边哈哈大笑:“老赵你真是瞎操心,这仗啊,根本打不起来。”

赵尉史一怔,他们千辛万苦来到大汉南境,不是为了打仗吗?别说他,就连周围的县兵们都露出疑惑的表情。唐蒙见肉串还要烤上一阵,索性伸直手臂,指向南方:“你们看见那道山岭了吗?”

众人顺着他的手臂看去,只见远处是一道巍峨苍翠的山岭,山势连绵不断,宛若巨大的长城横亘在视野之中。

“那道山岭叫作大庾岭,地势险要,只有一个阳山关可以通行,是南越国和咱们大汉的分界线——南越国你们知道吧?”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唐蒙索性拿起一根竹签,在槽边的土地上一边划拉一边说起来:

“这个南越国啊,是南边的一个小国。它跟咱们大汉之间,被五道莽莽山岭所分隔。这五岭分别叫作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和都庞岭,从豫章郡一直绵延到长沙国,几乎挡住了大半个大汉南境。”

随着解说,竹签在泥地上画起线条来。这些线条简洁明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五座山岭的大体走势。这些山岭彼此相连,如同一条张牙舞爪的狰狞长龙。紧接着,竹签又在龙身下方勾了一个“汉”字,上方勾出“南越”二字。于是泥地上显现出一幅下北上南的地理图,如同拨云见雾,让整个南边格局一目了然。

唐蒙把竹签往南越国境内狠狠一戳,那签子竟立在了土地之上。

“本来呢,南越国是大汉藩属。可最近南越王蠢蠢欲动,居然打算称帝,跟咱们大汉天子平起平坐。”

“他们也配?!”有人愤愤不平。

“是啊,天无二日。朝廷哪里受得了这个?就派了大行令王恢来兴师问罪……”

他正说着,那四枚兔腰子突然嗞嗞冒出油来,几滴浊脂落入槽中,在火中发出悦耳的“嗞啦”声。唐蒙从腰间小布袋里抓出一撮黄褐色粉末,这是用粗盐与花椒磨碎的混合物。他倒转握拳,细细搓动,只见粉末从指缝之间缓缓漏下,均匀地撒在半熟的腰子上,换了文火,这才继续道:

“……大行令是干吗的?那是负责藩属邦交的朝廷大官。皇上为啥不派个将军过来?说明大汉根本不打算真打,只是吓唬一下南越国而已。”

众人纷纷点头,唐蒙双手一摊:“所以嘛,大行令一个长安精兵也没带,只从会稽、豫章两郡征召了一批县兵。你说就咱们这样的乌合之众,打得过谁?”周围的人听罢,俱是松了一口气。这些县兵其实都是普通百姓,一提打仗就哆嗦。如今听自家县丞一番自嘲,才算如释重负。

唐蒙熟练地把腰子翻了一面,对赵尉史笑道:“老赵啊,别杞人忧天了。天塌下来,有两千石的大官们顶着。咱们既然出来了,只管安心享受就好。”这时腰子开始散发出浓郁的焦香,他毫不迟疑趴到槽边,狠狠地吹起气来。

赵尉史摸了摸额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环顾四周,忽然发现一桩古怪事:此时阳山关外的山头,每一处高地都飘起了炊烟,那应该是其他汉军营地在埋釜造饭。大庾岭气候太过潮湿,木头和树叶里的水分特别重,一烧火就浓烟滚滚,格外醒目——唯独唐县丞起的这个火头,虽说炽热无比,烟气却几近于无。

“唐县丞,咱们营的这个火头,怎么不太生烟呢?”他好奇问。

唐蒙大为得意,一指槽底:“老赵你不知道,我带来的这几块炭,叫作桑炭,是用桑树烧出来的精炭。无烟无焰,火力旺盛,乃是烤炙上品。”他炫耀似的拿起那两串兔腰子,只见表皮焦黄,上缀一层细粉,隐隐有花椒的香气传来。

他轻轻冲竹签吹了一口气:“而且这桑炭还有一个妙处,用它烤出来的肉会带有一股桑木香气,滋味美妙——来,你先尝一口?”

赵尉史迟疑地接过一根竹签,张嘴一咬,口腔内顿时汁水四溅。这腰子烤得外焦里嫩,腥鲜交错,一股极致的脂香从口腔直冲头顶,有飘然升仙之妙。待到油味稍散,赵尉史细细再一咂嘴,舌头上还残留着一层辛香与椒香,回味无穷。

但快感过后,袭上心头的是一种沉重的罪恶感。烤个腰子而已,又是配桑炭又是撒椒盐,未免奢侈太甚!赵尉史忍不住内疚起来。

唐蒙坦然拍了拍肚腩,发出厚重的砰砰声:“奢侈过甚?你想想,天下至真者,莫过于食物。好吃就是好吃,难吃就是难吃,从来不会骗你。咱们要不精心侍弄,怎么对得起人家?”

赵尉史觉得这是歪理,可又不好反驳,只好低头默默把另一个兔腰子也吞下去,香得他又是一阵哆嗦。一抬头,唐蒙已经迅速吃掉了另外一串,带着嘴角来不及擦去的油渍,重新坐回烤槽之前。

此时槽上那一大把肉串陆陆续续都熟了。在唐蒙的细心“呵护”下,每一串都烤得外焦里嫩,油香丰足。县兵们排起长队,每人分得两串,一串兔肉一串雉肉,再配一块在槽底烘软的麦麸饼。

“老赵啊,这里的山雉肥得很,脂膏丰腴,我告诉你怎么吃才不浪费。”

唐蒙热心地拿起一个麦麸饼,从中间掰开,举起一串雉肉倒转,让还未凝固的肉油滴下来,浸入麦麸饼的芯中。滚烫的油脂迅速渗透下去,粗白色的麦芯很快被染成深褐色。

赵尉史看看左右,发现那些县兵都这么吃。唐县丞在番阳做了五年县丞,估计这些人早被这位老饕调教明白了。他索性把心一横,如法炮制,闭着眼睛享受起这令人负疚的快感。

别说,被肉油这么一浸,麦麸饼的粗糙口感变得绵软,嚼起来毫不扎嘴。赵尉史又咬下一口兔肉,感觉有一股隐藏的香味,忍不住发出一声满足的呻吟,再也顾不上去追究唐蒙的不务正业了。

唐蒙分发完烤串,坐回烤槽之前。这样肉串可以随手放在槽上,保持温度——这是县丞的小小特权。他独自一人靠在山坡上,吃一口麦麸饼,就一口雉肉,待吞咽下去之后,再拿起兔肉串咬一口,慢慢咀嚼,双眼百无聊赖地望向远处那道翠绿山岭。

此时天色几乎完全暗下来,夜幕遮蔽了大庾岭的大部分细节,只保留了它高耸险绝的轮廓,黑暗中,带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峻气质。

泥土里那幅随便划拉的地图,在昏暗中隐隐浮现成一片模糊的图景,仿佛在提醒唐蒙,在山岭的另外一侧,还存在着另外一个中原人所不熟悉的陌生世界。

听说岭南的风土别具一格,有很多中原难得一见的食材,不知吃起来是什么滋味啊……唐蒙忍不住在脑海中浮想联翩。这时一个幼小的身影,在脑海中不期然浮现,令他握着烤串的手微微颤抖了一下,下意识伸向前方,仿佛要把美食递给那身影似的……

就在这时,营地的北坡下方传来一阵脚步声,有几处灌木丛猛烈地摇曳起来。唐蒙心生警惕,赶紧把最后一口雉肉吞下,定睛去看。下一个瞬间,十几个人影从树林里猛然蹿出来,这些人身披褐衫、下着短绔,右肩缀着几根羽毛。

“南越兵?”

唐蒙立刻判断出对方的身份,冷汗不由得“唰”地冒出来。他刚跟手下夸完海口说不会开战,敌人就来袭营……不对啊,汉军在北,阳山关在南,怎么南越兵从北边摸过来了?

唐蒙正要回头示警,不料一个南越将军几步冲上坡顶,拔出铜剑就要刺他肚子。

唐蒙身子肥胖不及闪避,情急之下飞起一脚,狠狠踢向烤槽边缘。脚尖恰好踢到把手,把整个烤架凌空掀翻。那些还未燃尽的桑炭碎渣,一下子飞散开来。其中一块火炭高高弹起,正好砸在那逼近的军官脸上,“嗞”的一声与皮肉紧贴,令他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

唐蒙知道此时若是退了,肯定跑不过对方,索性飞身扑了上去,利用体重优势一下子把那军官扑倒在地。后者脸上痛极,陡然又被这一座肉山压住,登时动弹不得,连铜剑都丢去了一边。

更多的桑炭,滚落在草坡之上。这一带野草丰茂,枯枝遍地,经这些炽热的碎片一滚,山坡上登时冒出七八条赤蛇。它们游走于草木之间,所到之处无不火光四起。一会儿工夫,两人便被浓密的烟雾所笼罩。

那军官兀自挣扎,唐蒙不懂搏击,只得死死把他压住。随着烟雾越发浓密呛人,两人渐渐都没了力气。唐蒙的右手无意中触到对方的腰,如深陷绵软泥中。他急忙抽回手,手上湿湿的,似乎沾了一手软泥,同时鼻子嗅到一种令人心生愉悦的气味。

“好甜!”唐蒙迷迷糊糊的,冒出了一个古怪念头……

一根青筋,在王恢的额头轻轻绽起。

身为大行令,王恢的日常职责是处理朝廷与藩属之间的关系,什么麻烦都见过了。可此刻望着帐下的两个人,他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是好。

跪在左边那个,是南越国的一个左将,他的右脸颊上有一大块触目惊心的新鲜烫伤,身子不时因疼痛抽搐着;站在右边那位,是这次跟随自己南下的番阳县丞,胖乎乎的脸上黑一道白一道,活像一只蜀中貔貅。

在他们身后,是一大片烧得光秃秃的山丘,至今仍有余烟袅袅。一座军营孤零零地立于其上,活像黑狗身上的一块斑癣。

一个时辰之前,王恢正在中军大帐研究舆图,突然接到消息,说汉军一处营地突燃大火。他急忙率中军精锐赶来救援,没费多大力气便生擒了这一小批南越兵,顺手救下死死压在南越军官身上的唐蒙。

这场小小的胜利,却让王恢很烦躁。

他这一次率军到大庾岭,只是摆出姿态施压而已,没打算真开战。

但如今南越公然袭击大汉军营,如果不追究,有损大汉颜面;如果追究,那可就真打起来了……左右为难,可真是个烫手芋栗!

思忖再三,王恢决定先对付左边的麻烦。他用马鞭一指那个南越军官,居高临下喝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黄同,在南越军中担任左将一职。”军官老老实实回答。这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兵,阔鼻厚唇,中原音讲得很流利。

“你一个藩国裨将,居然敢公然袭击天军营寨,到底是受何人指使?”王恢厉声质问。黄同吓得连连叩首:“在下冤枉,冤枉……”

“冤枉?这军营难道不是你烧的?”

黄同哀声道:“真不是啊,明明是这位……”他看了眼身旁的唐蒙,唐蒙立刻跳起来大叫:“我那是不畏牺牲,阻止你们去袭击中军大营!”

他胸口一挺,显出大义凛然的模样。黄同慌忙解释道:“下官原本是在大庾岭以北巡哨,没想到天军乍临,把阳山关前围得水泄不通。我们急切想寻个空隙,撤回关内,无意中撞进了这位将军的防地。下官只有归家之意,实无挑衅之心啊!”

王恢冷笑:“无意撞进来?我军连营数十里,你为何偏觉得那里是空隙?”

黄同也是一脸茫然:“下官在傍晚时分仔细观察过。大庾岭北侧的山丘之上,皆有汉军炊烟飘过,唯有此处没有。下官以为这里并无天军驻守,遂带队趁夜钻行,哪知道……”他叹了口气,把脑袋垂下去。

王恢把视线挪到唐蒙身上:“唐县丞,我记得那时诸营都在就地造饭,为何唯独你的营中不见炊烟?”唐蒙立刻来了精神,眉飞色舞道:

“因为下官带了几斛桑炭。这种炭用桑木闷烧而成,无烟无焰,热力健旺,烤起肉来那真是……”

“等一下!”王恢打断他的话,感觉第二根青筋也绽起来,“你在军营里烤肉?”

“没有,没有,是在军营门外烤的,我们自己打的野味。”唐蒙怯怯解释了一句。

“你哪来的烤槽?”

“呃,自己带的……”

王恢大怒:“临阵交战,军中饮食以速为要,你居然还优哉游哉地烧烤!万一贻误了军机怎么办?”唐蒙慌忙伏地请罪:“反正您打算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我……对,我想让士兵吃得饱些,好有力气长期对峙。”

“谁跟你说我要不战而屈人之兵的?!”

“如果朝廷有心开战,应该派一位将军来。大行令您是负责邦交事务的,带着一群县兵,能打得过谁呀……”

第三根青筋终于在王恢的脑门成功绽起。

他确实没指望这些临时征调的县兵打仗,但……这种事不必公开讲出来吧?

王恢正要出言呵斥,唐蒙却忽然转过头去,看向黄同,抬起右手。

黄同以为他要扇耳光,吓得头一缩,随后才看到,这只肥厚的手上面沾着一块黑乎乎的污泥。

唐蒙对黄同道:“其实你不是在阳山关的北部巡哨,而是刚刚从东边赶回来的吧?”黄同脸色登时一僵:“胡说!”唐蒙把手指凑到自己面前,先用鼻子嗅了嗅,然后伸出舌头,小心翼翼地舔了一下。这个举动,让在场所有人脸色大变。就在王恢爆发之前,唐蒙赶紧恭敬道:“王令明鉴,这不是污泥,而是仙草膏啊。”

王恢脸色铁青:“你在说什么?”

唐蒙道:“闽越国有一种仙人草,也叫草粿草。此草晒干之后,煎取汁液,与米粉同煮,放凉便会凝成玄色软膏,叫作仙草膏。其性甘凉,可解热毒,是闽越人穿行山林的必备食物——即是我手中此物了。”他说得口水几乎都要流出来。

“然后呢?”王恢感觉自己的耐心即将耗完。

“我适才与黄左将缠斗之时,无意间沾了满满一手。想必是黄左将也嗜好此物,随身携带。”

唐蒙伸手一扯黄同的布腰带,上面果然还沾着几块黑渍。

“这仙草膏风味绝美,只是难以久存,不出三日必会发酸。所以闽越国之外,几乎没什么机会吃到。”说到这里,唐蒙再次把那根指头竖起来,啧啧道:“好在黄左将身上带的仙草膏只是微酸,尚可入口。”

王恢听到最后一句,陡然怔住了。

闽越国在南越国的东边,也是个不安分的小藩属。仙草膏是闽地独有,三日即会酸坏。黄同既然随身携带此物,且还未发酸,岂不说明此人刚刚从闽越国返回?

身为大行令,他敏锐地嗅到了一丝阴谋的气息。

唐蒙见王恢反应过来了,索性蹲下身子。他拿起树枝,迅速画出“大汉南境”与“南越”的格局图,然后在两者的左侧又添加了“闽越国”的边境轮廓。那根树枝从闽越国边境画了一条线,直接连到大庾岭的位置。这一下子,黄同的行动路线就变得十分清晰了。

这里是三国交界,北有大汉,南有南越,东边还有一个闽越国。在南北对峙的敏感时刻,一支南越国的精锐小队从闽越国返回大庾岭。王恢意识到,这个黄同只怕身上肩负着什么重要的外交使命。

不过刚才卫兵搜查过他全身,并无任何简片丝帛。王恢沉思片刻,突然对黄同道:“闽越王捎给南越王的口信,可是约定互尊为帝,联手抗汉?”

黄同猝然被问,不由得“啊”了一声,旋即醒悟,赶紧把嘴巴闭上。可惜为时已晚,他那一瞬间的失神,已然暴露出足够多的信息。

王恢冷哼一声,没有再多问什么,吩咐手下把黄同拖走。接下来的审讯干系重大,得回中军大营才能继续展开。他望向下首的唐蒙,眼神一时间变得复杂。

这家伙私设烤架,违背军纪,论律本该重罚。但他阴错阳差抓到了黄同,而且还从仙草膏这个细节,牵扯出两国勾结的阴谋。真不知道这胖子到底是福缘至厚,还是大智若愚。

王恢一甩袖子,语气和缓了些:“唐县丞,你肆意妄为,本该军法处置。不过念在你擒获敌将,姑且功过相抵。接下来,你可要更加用心才行。”

“谨遵王令吩咐。”唐蒙乐呵呵地深深作揖,然后抬起头,讨好似的问道,“……那我,能不能搜一下?”

“搜什么?”

唐蒙一指那支垂头丧气的南越小队:“除了黄同,其他人身上说不定也携有仙草膏。能不能容下官搜检一下,献与王令品尝?”

第四根青筋在王恢额头猛然绽起,他狠狠瞪了一眼唐蒙,没好气地一摆手:“我不要那鬼东西!你自己留着吧!”

一个水刻之后,王恢押解着南越国的俘虏离开,而唐蒙则心满意足地提着一个布袋回军营,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他运气很好,有四个南越斥候腰间的竹筒没有损毁,里面的仙草膏保存完好,被他统统倒进袋子里。

番阳县兵们关切地围拢过来。他们不太理解唐县丞的古怪性格。但如果一个人总是能带来美味的食物,他自然会赢得其他人的敬爱,这一点人类和其他动物并无区别。

唐蒙把手里的袋子晃了晃:“今天你们有口福。我记得西边那个山头,好像有个野蜂窝,你们去几个人,设法刮些蜂蜜回来,浇在这仙草膏上味道绝美。”

他让一个县兵转过身,拿起一块残炭,在其背襟上画了几笔,把方向指示得很清楚。这县兵带着几个同伴,喜滋滋地离开了。唐蒙小心翼翼地打开布袋,把仙草露倒入一个陶盆。这东西颤巍巍地抖动,很容易碎掉,必须仔细侍弄。

赵尉史凑过去,小心地问王令到底怎么说,唐蒙笑呵呵道:“王令说我功过相抵,真是最好不过。”赵尉史大为不解:“您擒贼的功劳都给抵没了,这也算好事?”

唐蒙“啧”了一声:“老赵,这你就不懂了。过大于功,要受罚挨打,不合算;功大于过,下回上司有什么脏活累活,第一时间会想到你,也是麻烦多多。只有功过相抵,上司既挑不出你的错,又不敢大用,才能落得个清静。”

赵尉史更糊涂了:“别人天天盼望建功升官,怎么唯独唐县丞你避之不及?”

唐蒙不屑道:“升官有什么好?前朝有个宰相叫李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厉不厉害?到头来被推出去杀头,临死前对儿子说,很想念父子俩一起牵着黄犬出东门的悠闲日子。我干吗不一步到位,直接去东门遛狗?”

“那您就打算……一直做个县丞啊?”

唐蒙一拍胸口,更加理直气壮:“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孝文、孝景二帝提倡黄老,讲究无为而治。我这么做,是为了缅怀先皇,遵其遗志啊。”

赵尉史没想到,这个县丞能把胸无大志说得如此雅致,一时无语。很快县兵们抱回一大块野蜂巢。唐蒙从里面抠出蜂蜜,直接浇在陶盆里面,给众人分食。唐蒙收缴的仙草膏不算多,每人只能分上小半勺。但对这些县兵来说,已是极难得的奢侈,个个吃得心驰目眩,神意扬扬。

赵尉史犹犹豫豫地尝了半勺,仙草膏那爽滑的口感,配合着蜂蜜的甘甜,一瞬间渗入四肢百骸,将暑气一点点挤出身体,别提多惬意了。

他对唐蒙的话,忽然有了一丝理解。如果每日都能这么吃,确实要比做官开心多了。赵尉史花了好久,才从回味中清醒过来,耳畔忽然听见一片参差不齐的酣畅歌声。唐蒙带头领唱,声音醇厚响亮,语气里满是幸福:

“人生不满百,莫怀千岁忧,黄老独清静,脂膏复何求。”

下一章

复制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登录

加入书架

批注

保存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

logo

掌阅AI阅读助手

掌阅AI阅读助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优质出版物融合,构建出卓越的语义理解、内容总结和信息抽取能力,意在帮助用户更高效的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使用知识。

知道了

10.84%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语音朗读

字体

笔记

  • 护眼

    翻页方式

    覆盖
    滑动

    行间距

字体选择

细字体

字体设置

系统默认

细字体

加粗字体

《食南之徒》

马伯庸

共17章
努力加载中...
目录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暂无划线,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批注,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书签
划线
批注
书签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大图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阅读原文
目录 共17章
00:00
00:00/
--:--
倍速: 1
定时播放
儒雅青年
倍数设置
重置
0.52.0
标准
1.0
定时播放
关闭定时
15分钟
30分钟
60分钟
90分钟
播完本集
语音朗读
儒雅青年
温柔淑女
阳光青年
小萝莉
智慧老者
慈爱姥姥
目录
共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