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
“词”是什么?
最早的时候,“词”,指的是配合歌曲来唱的歌词。中国最早的音乐叫作“雅乐”,然后是魏晋南北朝的清乐。隋唐时期,有很多外来的音乐传到中国,被称为“胡乐”。此外,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音乐也传了进来,俗称“法曲”。于是,中国的传统音乐,结合胡乐还有宗教音乐,产生了一种非常复杂、变化多端、结合了各种音乐特长的新兴乐曲——“燕乐”。随着这种音乐的流行,出现了很多为之填词的人,“词”的本义,指的就是这种歌词。由于这种音乐最初在民间流行,文辞不够典雅,所以为当时的士大夫所轻视,而后来这种俗曲的歌词却开始在文人中间有了地位、被重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最早的一个文人词作者,即温庭筠(字飞卿)。
五代十国的时候,后蜀的赵崇祚编了一本《花间集》,在序文中说“因集近来诗客曲子词”。所谓“诗客”的“曲子词”,就是说这一个集子所收录的是有文化修养的人为流行歌曲填写的歌词。
《花间集》里,温庭筠被排在第一位。由于温庭筠,词的价值、地位提高了。那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
我现在要讲温庭筠的两面:一个是他浪漫的生活,一个是他关心朝廷政治的理想和志意。温庭筠词之奇妙,就在于它表面上写的是爱情,可还是无心地流露了作者本人对于朝廷的关怀和一个才智之士不得志的悲哀,这也是温庭筠为什么能够提高词的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温庭筠这个人,在一般人看来有些不务正业,因为他喜欢跟歌伎、酒女来往,为她们填写了很多歌词,但他毕竟还有读书人的理想和志愿。士当以天下为己任,在中国,不读书则已,一为读书人,就当为国家、天下做长远的谋划和打算。而温庭筠一方面虽然跟歌伎、酒女往来较多,可是一方面,他也关心政治。若打开温庭筠的诗集看一看,就可以看出他是很关心国家的政事的。可是那个时候的政治是什么样的呢?宦官专权、藩镇跋扈。
唐朝以科举取士,当时有一种考试的科目叫作“律赋”。考试的时候定出几个字来,考生要按照这几个字押韵,属于非常严格的一种考试。温庭筠很有才华,读书又很多,他进到考场,一叉手就作出一段赋,律赋不是八个韵字嘛,他八次叉手就八韵成,故此温飞卿有一个别号,叫“温八叉”。在考场里面,他自己写完了就帮这个人作一篇,帮那个人作一篇,被认为“士行尘杂”。所以他虽然很有才华,但是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温庭筠说自己“有气干牛斗,无人辩辘轳”(《病中书怀呈友人》)。辘轳,是一把宝剑。他说,我的宝剑的光气上冲牛斗,可是没有人认识。
先讲他的一首代表作《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他写了十几首《菩萨蛮》,这是其中最重要的开端的一首。
“小山重叠金明灭”,第一句就很有特色。“小山”,是什么山?不是外面的山,小山是“屏山”。古代的床外面围了一个屏风,小山是指折叠的屏风。“小山重叠”,像山一样的、折叠的屏风。“金明灭”,屏风上有各种装饰,亮晶晶的,当第一缕日光照到这个装饰得金碧辉煌的小山屏时,日光闪耀,把床上的女子惊醒了。女子在枕头上一转头,就“鬓云欲度香腮雪”。“鬓”是两鬓的头发。我们常说鬓发如云,形容女子柔软的长发像黑色的乌云一样,所以是“鬓云”。“香腮”,女子化妆用了很多香料、香粉,所以是“香腮”。“雪”,是她“香腮”的颜色。“鬓云欲度”,好像要“度”,要遮掩过来。温庭筠还有另外一首词,“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菩萨蛮》)。说一个女子刚刚醒,拿手揉一揉脸,她枕头外面是一个小的屏风。“懒起画蛾眉”,这个女子慢慢地、懒懒地起了床,然后对着镜子梳妆,画她的眉毛。“弄妆梳洗迟”,什么叫“弄妆”?张先有一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弄”是舞弄,有自我欣赏的意思。这个女子化妆的时候,描一描、看一看,自我欣赏一番。她的梳洗是慢慢进行的,不像我们现在赶着上班或者上课,总是匆匆忙忙。“弄妆梳洗迟”,写一个美丽的女子早起化妆。
梳妆完了怎么样?“照花前后镜”,她头上插了花,这花插得对不对呢?于是用两面镜子前后照一照。“花面交相映”,前面的镜子里有花光人面,后面的镜子里也有花光人面,重重叠叠的镜影,重重叠叠的花光人面。这个女子化好妆了,“新帖绣罗襦”,“绣罗襦”是一件丝罗的绣花短袄。什么叫帖呢?“帖”字根据古人的用法有两种可能:一个是“熨帖”,就是拿一个熨斗把衣服烫平了;另一个是说一种女红,叫“帖绣”,把一个花样贴上,把旁边绣起来。总而言之,她是穿着一件非常讲究的罗襦,而且是刚刚熨帖的,或者刚刚帖绣的。那“罗襦”上绣有什么图样呢?是“双双金鹧鸪”,一对一对的鹧鸪鸟。
这首词写一个闺中女子晨起化妆,有什么好处呢?温庭筠不同于韦庄,韦庄的感情是直接的,而温庭筠什么都没说。他是一个客观的观察者,展现出一幅图画。很多人都不喜欢温庭筠,喜欢韦庄,喜欢冯延巳,因为韦庄、冯延巳的主观感情在词中有很强烈的表现。温庭筠说的是什么?不知道。
清朝词学家张惠言说温庭筠的这首词,有屈原《离骚》一样的忠爱的寄托,是温庭筠感慨一个有理想的士大夫没有被认识和任用,所以“此感士不遇也”(《词选》)。他说:“‘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温庭筠就写一个女子起来化妆,凭什么张惠言读出这么深刻的意思?真的有吗?很多人都不相信。他明明什么都没有说,怎么说是“感士不遇”?这里我们要说到一个文化传统的联想的作用。“懒起画蛾眉”,为什么“懒起”?又为什么“画蛾眉”呢?这牵涉中国一个很古老的传统。“蛾眉”两个字本来出于《诗经·卫风》里的《硕人》,形容卫庄公夫人的美丽,写得非常妙,用了最朴素的比喻、最朴素的语言。眉毛怎么好看?像飞蛾的那两个触须。可是到《楚辞》,蛾眉的意思就变了。屈原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他说那些女子嫉妒我的美丽——“蛾眉”代表女子的美丽——就在背后说我的坏话。“蛾眉”,在屈原这里代表美好的才能和理想。于是,“蛾眉”就有了一个更深远的含义。李商隐有一首诗说“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无题》),他是说,一个人从年轻的时候就有这么美好的品格和志意了。“画蛾眉”,就是追求美好的才能和志意。“懒起”在中国也有一个传统。唐朝有一个诗人叫杜荀鹤,他有一首《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原诗有八句,这是前面四句。“承恩不在貌”,他说要得到皇帝的宠爱,不在于是不是有真正美丽的容貌,所以“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对着镜子懒得化妆,因为皇帝并不欣赏真正美丽的女子,他欣赏的是善于逢迎、投合他意思的女子。这就很奇妙了,就是这短短的五个字,“懒起画蛾眉”,“蛾眉”有含义,“画蛾眉”有含义,“懒起画蛾眉”也有含义。“弄妆梳洗迟”就是“欲妆临镜慵”。我化妆给谁看?现在的皇帝不认识真正的美丽,所以“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这首词被张惠言这么一讲,有了很丰富的含义,但是大家不相信,说温庭筠这么一个生活浪漫的、浪子型的人,哪里会有这样的志意?
我们来看一个温庭筠出的布告。什么布告呢?《榜国子监》。温庭筠在国子监里面当助教,既然是助教,就要帮忙看学生的作业。批改作业的时候,他把学生的诗文抄写出来,贴一个大布告,说他的诗词写得好,“识略精微”,有见识,有谋略,而且见识谋略非常高深、非常细致,“堪裨教化”。如果任用他,将来对国家的教化是有用处的。接着他说,“声词激切,曲备风谣”,这位学子批评朝廷的政治,言辞激烈,跟《国风》一样,诗里面有关心、讽刺朝政的意思,所以是很好的。故此“不敢独专华藻”,不敢一个人看这些美好的诗,我现在贴一个大布告,大家都来欣赏。从中可见,他欣赏的是有理想、有志意的人。因为,他也是这样的人。他的私人生活有的时候浪漫,但他有一个政治理想。唐文宗太和九年(835),有一些朝廷大臣为改变宦官专权的局面,密谋诛灭宦官,结果没有成功,反而这些朝廷大臣有几百人被杀死,史称“甘露之变”。“甘露之变”中,宰相王涯被杀,温庭筠写了一首诗来悼念他。后宫的斗争中,庄恪太子暴病而卒,他也写了悼念庄恪太子的诗。所以温庭筠的词很妙,表面上写一个闺房的女子,但是确实可能有张惠言所说的寄托的含义。
下面还有一首词,也是《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飞卿词
己亥 萧丽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俞平伯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他说这两句词,无论知与不知、识与不识,皆知是好言语。“水精帘里颇黎枕”,同样写闺房之中的女子,这个女子枕的是“水精”。“水精”,是寒冷的,李白的“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正是写出了诗人心中那种寒冷孤独的感觉。“暖香惹梦”,我住在温暖的香闺之中,外面的环境尽管凄清寒冷,但是暖香之中我的梦是温暖绮丽的。“暖香惹梦鸳鸯锦”,我是睡在鸳鸯的锦缎上,外在的环境是那么孤独寒冷,我却有这么温暖的、美丽的鸳鸯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春天来了,江边杨柳的枝条上隐隐的一些烟霭朦胧的绿色出来了,大雁从南向北飞了,大雁回来的时候,那远行的人回来了吗?李清照也说,“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温庭筠写闺房之中女子的相思、怀念:月亮西沉,我彻夜无眠,我在相思,我在怀念,我在“暖香惹梦”的“鸳鸯锦”里面对着“水精帘里”的“颇黎枕”。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这个女子穿的是什么呢?刚才那个女子是“新帖绣罗襦”,这个女子穿的是像藕丝一样轻薄的纱罗。“藕丝”是它的质地,“秋色”是它的颜色。“秋色”,我想大概是一种介乎黄绿之间的颜色。什么叫“人胜”呢?我们中国旧传统的习俗认为,正月的前七天代表家宅之中的七种生命,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比如第一天如果天气好,是你家里鸡养得好。正月初七叫“人日”,这一天如果天气好,代表你家人都平安幸福。过去有一个习俗,人日的时候,女孩子用彩色的丝绸、丝绒剪出各种花样,比赛谁剪的花样最美丽。人日代表对远人的怀念,这个女子,相思远人。“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这女子“双鬓”中间插一朵有香气的红花,走出来的时候,一阵春风从她的鬓发之间吹了过去。温庭筠是唯美的,他写的还是一个孤独寂寞的女子的相思怀念。古人以为美丽的女子没有一个男子的爱护,就如同一个有才华的文人志士得不到朝廷的任用和欣赏。这是温庭筠的两首《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
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温庭筠
乙未 萧丽
再看温庭筠两首很短的小令。
第一首《南歌子》,写古代闺房中的女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温庭筠善于利用声音和形象。手里面托着的是金鹦鹉,胸前绣的是凤凰,意思是说,我本身具有这样美好的才智而等待一个人。所以,“偷眼暗形相”,有一个男子,我不敢公然去看,就偷偷地斜着眼睛,看一下。“不如从嫁与”,我真是欣赏这个男子。“作鸳鸯”,我愿意托身嫁给他。
下一首《南歌子》: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
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啭,感君心。
温庭筠
温庭筠《南歌子》
乙未 萧丽
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䰀堕低梳髻”,古代女子梳的头发,有各种花样,有一种髻叫“䰀堕髻”,把头发斜斜地偏在一边,垂下来。如果是高髻、高梳,代表这个女子的身份很高贵,高不可攀。可是这个女子的髻是随便斜在一边的,代表这个女子有一种浪漫的感情。“连娟细扫眉”,眉毛描得细细的、长长的。“终日两相思”,我整天都在怀念我所爱的这个人,“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我每天在相思怀念,可是你为什么一直没有回来,你为什么不回来?百花盛开,春光如此美好,却被我们辜负了,春光转眼就流逝了。也正如同一个有才志的人,不得赏用,年华转眼就流逝了。所以温庭筠写闺中思妇美女的词,也往往可以给人一种才士不得志的联想。

《南歌子》飞卿词
己亥 圆云
䰀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