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步
打破幻想

剧本已经打磨完美了
演员挑了,导演选了
布景做了,灯也亮了
就等演出盛大开启了
然后你出现了,让一切停摆了
你不想出演我的电影
你拒绝接受你的角色
你损毁了服装和道具
你破坏了舞台和布景
你砸烂了我荣耀加身的美梦
只因你坚持做你自己
我被迫吞下难以下咽的苦果
不得不放弃我的期待
撕碎我的幻想
我不再为你修改完美的剧本
不再为你想象完美的未来
也不再梦想你实现了完美的目标
我把它们全都付之一炬
然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我找回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已经丢失的东西
那就是我的灵魂
每个父母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完美小孩”
我们这些父母都是技艺精湛的电影制作人。我们一直在不停地为我们的许多电影做前期制作,例如写剧本、确定结局。有些电影是讲述特定时刻或事件的短片,有些则是筹备多年的史诗巨作。我们甚至意识不到自己脑中同时在酝酿多少个剧本。它们严重搅乱了我们的思维,使我们深陷幻想,还妨碍我们与孩子的真我互动。这些剧本也不可避免地让我们的期待落空,因为这些电影从未制作完成。
我们这些父母内心可能同时幻想着许多部电影:
《我家的天才宝贝》
《我家的完美假日》
《父母天团一击制胜》
早在孩子降生前,三部曲就已经有了剧本,一众角色也选好了演员,我们的导演席位也已确认。我们已经精细地调整了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会使用怎样的养育方式,以及这个家将会是什么样子。然而遗憾的是,我们这些父母似乎都有点缺乏想象力。我们想要的东西基本都离不开“完美”、“永远快乐”和“马到成功”。是不是?
我们电影里的那个孩子简直是个天才。他“应该”成为终结贫困、攻克癌症、扫除毒品、解决气候问题的人,或者至少成为下一代的世界领袖或超级明星,例如纳尔逊·曼德拉、马丁·路德·金,换句话说,成为一个半神的人。
我们对完美小孩的幻想如同去餐厅点餐,例如来两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勺圣雄甘地、一勺特蕾莎修女、一勺巴拉克·奥巴马,再来点名人的才华,例如阿黛尔、汤姆·布拉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或朱莉娅·罗伯茨。我们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的孩子能够拥有我们幻想中那个世上最富有、最聪明、最成功的人的部分特征就行。尽管我们自己在生活中距离他们都很远,但我们依然认为幻想中的孩子跟他们有关系。
电影的理想拍摄地,应该是迪士尼主题公园之类的地方。在那里,孩子们永远快乐,永远爱他们的父母,永远听话和感恩。他们也非常有礼貌,会亲手写感谢信,主动看望病人、洗碗、冲厕所、整理床铺、吃蔬菜,成绩是一连串的“优”,不满13岁就能挣钱——并且这些都是他们主动完成的。
我知道你也有过幻想,所有父母在生养孩子之前都有过很多这样的幻想。所以我们才轻率地做了父母,仿佛养育孩子就代表着财富和惊喜。然而当孩子降生后,我们才猛然发现,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没有财富,没有惊喜——什么都没有,只有日复一日的辛苦劳作。现在,我们得伺候一位新老板,还没有加班费。我们是身兼数职的劳动者,被这些无情的小监工所奴役,而他们完全不知道体谅为何物。
我们太愚蠢了。在那9个月的孕育期里,我们任由幻想的泡泡越吹越大,直到吞没我们的理性。我们以为自己在“培育”和“创造”小天使,他们会像宠物,甚至布娃娃或手偶那般对我们言听计从。不管怎么说,假如我们整日整夜地养育他们,那么他们不就属于我们吗?
我们让孩子忙不迭地做这做那,并非只是想让孩子多多接触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而是因为我们希望我们的幻想能够以某种方式成为现实。我们起码要看到孩子在话剧演出中有个像样的角色,而不是扮演布景中的一棵树;起码要看到孩子在大合奏中有个体面的位置,而不是在最后一排,伸长脖子才找得到;或者起码要看到孩子在集体比赛中有表现的机会,而不是枯坐冷板凳消磨时间。
没有谁是带着以下期待成为父母的,例如“我要养个失败的孩子”,或者“我要用接下来的18年求我的孩子去冲澡,说‘谢谢’,整理他自己的东西”,或者“我要做个糟糕的家长”。没有人这么想。我们成为父母,是因为我们对自己和孩子都怀有巨大的妄念。我们要做优秀的父母,要养育优秀的孩子。
即使我们在孩子出生前的各种谋划已经被现实击了个粉碎,我们也仍旧没有停止脑中的电影制作。这些谋划和期待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我们依旧对完美和优秀充满幻想。即使已经知道养育孩子是件困难的事,我们还是放不下这样的期望:只要我们对孩子严格要求,他们将来就能赢得拼字比赛,或者拿下州冠军,要是万事俱备,甚至还能斩获奥斯卡奖或奥运金牌。
你知道我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你那可怜的孩子只要说一句他喜欢敲桌子,你就会给他买一整套鼓,送他去上音乐课;或者只要他喜欢从一数到十,你就会送他去数学补习班。我们成为优秀父母的欲望如此强烈,乃至一丁点儿暗示就能让我们兴奋不已。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变成那种可怕的“舞台妈妈”或“足球爸爸”,在场边高声尖叫、行为失控。
被迫在父母的电影中长大的孩子,总是觉得自己被错置、误解和束缚。他们想大喊:“我只想过我自己的生活。我不要出现在你们的电影里面!”但他们做不到,因为他们的角色早在婴儿时期就被确定了,并且此前一直都在这么演,所以他们无法摆脱这些角色。也许你还记得你小时候所经历的这种令人抓狂的压抑,你被安排了你不想演的角色,可不演代价又太大,所以你只好硬着头皮演下去。最后,你只能带着这种挥之不去的压抑感和错置感长大成人。
因为我们的真我在小时候没有被充分认识和尊重,所以我们才有这种痛苦的内在缺失感,我们才会拼命找寻一些人、一些东西、一些成就或财产来填补内心的价值空洞。虽然每个人的急迫程度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我们都极度渴望填补内心深处的缺失。如今我们带着这种渴望成为父母,并且把它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孩子也因此成为我们最后的救赎,成为我们最终获取存在感和价值感的救命稻草。这正是缺乏觉知的养育方式的特征。我正在努力借助觉醒式养育来扭转这种做法。正在读这本书的你与我是同路人,这说明你也渴望拥有更多觉知,能进一步活出自己。
我们的内在越是缺乏价值感,就越是会向外去寻求控制和完美
我们越是渴望拥有完美的孩子和完美的生活,我们内在的价值缺失感就越严重。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两件事之间的联系,但这一联系非常紧密。如果我去读我帮助过的所有父母的电影剧本,我会发现它们几乎一模一样,都包含这种下意识的对“完美生活”的渴望。谁不想要完美的生活?拥有这种生活该有多棒!然而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种幻想。我们之所以想要这种外在的完美感,是因为我们想控制一切。如果事情能完美地、如我们所愿地发生,我们就会觉得一切尽在掌握。可我们又为什么想控制一切呢?因为它能让我们感到舒适和安全,让我们觉得自己很成功。
成功能给予我们价值感。 我们的内在越是缺乏价值感,就越 是会向外去寻求控制和完美。 我们试图控制外部世界中的一切。而在我们身边的所有人当中,谁是我们觉得最容易控制的人呢?你猜对了,是我们的孩子。我们知道,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伴侣或大多数同龄人,所以我们就把控制的枪口朝向了弱小的孩子。一开始,我们幻想孩子的长相、名字、爱好、举止、品质、梦想,以及将来跟什么人结婚。后来,我们还会把自己加入其中,例如孩子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想到孩子,我们心里会有多美?我们会觉得自己多么有价值、多么重要、多么成功?
所有准父母都拥有同样的幻想。他们内心的缺失感越严重,幻想就越美好,而当幻想未能实现时,幻灭感也就越强烈。
一旦孩子降生,我们就开始细致地为孩子安排一切,并开始塑造他们。我们粉刷孩子的房间,买玩具,按照我们的幻想去督促、培育和完善孩子。如果他们肯帮忙,我们就为他们鼓掌。如果他们胆敢抗议或反抗,我们就生气、发怒,埋葬他们的心灵。
我们在根据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缺失来创作电影,认识到这一点对父母的觉醒非常重要。然而,说来让人心酸,我们的我执紧紧攥着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完全意识不到自己被情绪所裹挟。我的来访者劳伦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有一天,她突然打电话给我,讨论她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布莱恩。她在电话那头大声咆哮,指责他没能进入学校的篮球队。她情绪激动,怒火冲天。“一整个夏天,我都在求他训练,保持身材,可他完全把我的话当耳旁风。他宁愿和朋友们一起出去消磨时间。结果现在篮球队不要他。他一放学就没事干了,只能去瞎混。我真要被他气死了。”我听得出她非常痛苦,她觉得孩子的一切表现都是在跟她作对。
只要我们对外部刺激做出特别强烈的情绪反应,尤其是涉及孩子时,我们就要注意,问题往往没有那么简单。深入探索需要勇气和悟性。身为治疗师的我了解这一点,也经常引导来访者认识这一现实,可他们常常表现得非常抗拒。
我解释说:“你的愤怒来自你的内心深处,劳伦。这不仅与你的儿子和篮球有关,很可能还与你对他未来生活的想象有关。”
劳伦震惊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她顿了顿才说:“什么意思,我的想象?我没有想让他做运动员。这一直是他的想法。我生他的气只是因为他不求上进。他本来可以加入校队的,甚至能获得奖学金!他篮球一直打得特别棒。可他现在完全放弃了。这才是我生气的原因!”
父母们总有千奇百怪的理由对孩子发怒,是不是?因为我曾经就是这样。如果我的女儿拖拖拉拉、丢了钱包,或是犯了别的错,我也会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为自己开脱,例如“我只是担心她才吼她”。我们从来不想审视自己的内心,去寻找我们愤怒或恐慌的真正根源。
我向劳伦解释说,遇到这种事,感到有些失望当然很正常,但她的愤怒程度说明她心里有问题。她心里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儿子放弃篮球让她这么生气?这是不是已经完全成了她自己的事?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的妈妈是否是她的梦想之一?她的愤怒是否与这一梦想破灭有关?我花了不少时间才逐渐卸下劳伦的心理防御,即她生气只是因为她关心孩子。
我轻声提醒她:“关心可以用无数种方式来表达。你可以与他共情,也可以同情他的遭遇,但是你生气了。”经过几周的治疗,劳伦的态度终于缓和了下来。她承认:“我喜欢看他打球,那种感觉好极了。他球打得特别棒,我很为他骄傲。我仿佛看到他的未来一片光明,功成名就。这让我觉得自己是个优秀的家长。一想到这儿我就特别开心。”
最后,她承认她很难过,因为她的期待落空了。她承认她的设想是以她自己为中心的:“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名运动员,因为这会让我觉得自己很好地履行了父母的职责。”劳伦开始谈到她童年的一些经历,让整幅画面清晰了起来。“我小时候一直希望长大能够做演员,可是我不擅长表演。在学校的戏剧演出中,我只能演些边边角角的角色,我特别想演主角。可是,我父母从不鼓励我。他们跟我说,我永远都不会成功。所以我放弃了我的梦想,做了一名药剂师,只为让他们高兴。但是,我从来都没忘记那种被否定的滋味,还有他们不支持我去实现梦想。”
一说完这些,她立刻明白了。她看出了其中的联系,脸色骤变:“啊,我的天哪!你是在说,我这么生儿子的气,是因为他让我想起了过去总被否定、没机会追求梦想的感觉吗?也许他甚至都没有为这样的结果感到失望,但我却因此想起了我小时候那些没机会去做的事?”
只有父母放下幻想,孩子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劳伦终于看到了她过去的创伤对育儿的影响。她在无意中对儿子的高中篮球生涯寄予了厚望。她没有意识到,她已经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孩子打篮球这件事上,她的卷入程度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因此,当他最终没能进入校队时,她无法让自己置身事外,保持冷静,也无法带着觉知去与孩子共情。
我确信,许多父母都能与劳伦产生某种共鸣。也许你发现自己被孩子的决定弄得心烦意乱,完全无法共情他们的感受。我当然也记得很多类似的场景:我过于沉迷自己的想象,以致情绪激动,没法关注女儿,给她需要的共情。我仍旧记得,马娅第一次参加比赛后,就决定不再骑马,可她在比赛中表现非常好。我崩溃了。我一直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马术妈妈”,开着拖车,带上帅气的马。现在这个梦想破灭了。她甚至不给我再做一次马术妈妈的机会。该死的女儿!我之所以没有吼她,唯一的原因就是觉醒式养育。那时,我已经写了两本这方面的书,所以我知道这根本不是她的问题,而是我自己巨大的期待在掀起波澜。但是,假如没有这些年来的觉知,我一定会让她扛起我的梦想,让她为没能实现它而感到自责。
我们要是能意识到自己脑中的那些电影,就是帮了孩子的大忙。这样不仅能让我们放下幻想,还能让孩子免于因为没能让我们幻想成真而自责。我们会把孩子从我们指派的、而非他们主动选择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还会帮他们重新选择符合他们本心的角色。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把孩子从我们幻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无拘无束地飞向无限可能的天空,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成为真正的自己。
觉醒实践
我们内心的冲突,特别是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的冲突,往往来自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落差越大,冲突就越大。如果下次你又因为孩子做了某个决定而心烦意乱时,不要责怪他们。你内心的冲突很可能与他们毫无关系,只是你自己的期望与现实错了位。这才是问题的根源。
那么要怎么做呢?你得深入自己的内心,诚实地面对你的那些电影和剧本。你对孩子的期望越高,失望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对孩子不公平,是不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你都幻想了些什么,更别提如何去实现这些幻想了。如果我们下意识地按照这些电影剧本行事,我们就不得不接受自己和孩子走向失败的结局。现在,花些时间把你为孩子酝酿的电影写下来:
片名是什么?
演员都有谁?
他们各自演什么角色?
电影的结局是什么?
在这里写下你在脑中酝酿的电影和剧本: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下面,在下方左栏空白处写下你对孩子的所有幻想,然后在右栏空白处写下你所面对的现实。例如:
幻想
我的孩子将来会是一名体育明星。
我的孩子会是个外向而大方的人。
我的孩子会是个优等生。
现实
我的孩子不喜欢运动。
我的孩子害羞、内向。
我的孩子学习不太好。
下面,在下方写下你对孩子的幻想和你所面对的现实:
幻想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现实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你有没有发现,幻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可能会转变为你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想象一下,假如你怀抱的这些幻想最终却没有一个成为现实,那种感觉是多么痛苦。你可能会因为孩子或你自己而感到脸上无光。你可能会认为你的孩子或你自己是真的有问题。如果你意识不到你的这些幻想,你可能会长期生活在失望和焦虑当中,甚至不知道现实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写下你的幻想和现实后,问自己下面这些问题:
我能优雅地放下这些幻想吗?
我能抛开电影,接受真实的孩子和真实的自我吗?
放下这些期待后,我有什么感觉?
给我带来恐惧和痛苦的,到底是现实中的什么?
我能从孩子本真的状态里找到快乐和满足吗?
放弃自己幻想中的电影是非常痛苦的。可是,一旦我们接受了现实本来的样子,而非与它对抗,我们就可能找到久违的平和。与其责怪孩子没有出演我们幻想中的电影,不如转而想办法去欣赏孩子真实的样子,而不是指责或羞辱他们。
跟我们一样,我们的孩子也应该生活在他们自己制作的电影里,而非父母或外部世界制作的电影里。如果一个人能够被允许从自己的梦想和愿景出发去开拓自己的生活,他就会拥有抵抗挫折的能力和价值感,就会肯定自己。我们的孩子也一样。他们不应该按照我们的期望或幻想生活,而应该笃定地去做真实的自己。如果我们能够放下自己对孩子的幻想,允许他们去开拓属于自己的人生,孩子就能得到自我价值和自我接纳这些无比重要的东西。这一切都开始于我们努力调整自己去适应孩子本真的样子,而非总想把他们塑造成我们心目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