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功,必须下苦功
有一个孩子从小就热爱篮球运动,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参加NBA的比赛。孩子拥有这样的梦想本来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可是孩子的父母却从一开始就劝告他要打消这个念头,周围的邻居们听到孩子的这个愿望也都付之一笑。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个孩子一直以来都比同龄人矮小得多。以他的身体条件,也许可以把打篮球当成一种业余爱好,但要想成为NBA比赛的篮球巨星,则无异于白日做梦。
这个孩子不肯接受人们的建议,放弃这个梦想。渐渐长大的他,梦想依然没有改变。为了实现梦想,他一直以来都坚持不懈地练习投篮、运球、传球等技巧,同时也加紧对体能的锻炼,几乎每天人们都能看到他在球场上与不同的人进行篮球比赛。
凭着长期以来的锻炼,他的篮球技能已经为自己赢得了很多荣誉。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对他要参加NBA比赛的梦想嗤之以鼻。这是因为已经长大成人的他,个子也不过一米六。但是他本人却认定了自己的理想,并且决定一步一步地向着理想迈进。
他用比一般人多出几倍的时间来练习篮球技巧,每一次练习他都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镇上有名的篮球运动员,代表全镇参加过多次比赛。后来他又成为全州最出色的全能篮球运动员之一,而且还是最佳的控球后卫。再后来,他成了NBA夏洛特黄蜂队的一名球员。虽然他的个子创造了有史以来NBA球员身高最矮的纪录,但他却成为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技术一流、远投神准,甚至还可以凭借不可思议的跳跃能力拦截两米多高球员的传球。他在球场上更引人注目的是灵活迅速的行动速度,有一位篮球评论员称他的速度“就像一颗旋转中的子弹一样”。
说到这里,也许一些熟悉NBA比赛的人已经知道他的名字了,他就是博格斯——NBA历史上个子最矮的篮球运动员。
现在很多人都在致力于寻求成功的捷径,而忽视了成功最可贵的品质——勤奋。其实,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勤奋都仍然是成功的根本之道。
电报业巨子萨尔诺夫小的时候,家里十分清贫,没有机会读书。读小学的时候,就不得不利用放学时间及假日做工,挣点钱贴补家用。在他小学快毕业时,父亲又因为常年辛苦而积劳成疾,过早地去世了。他没有办法继续学习,只好辍学做了童工。
15岁的他开始步入社会,并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他一边赚取微薄的工资贴补家用,一边开始自学。几经周折后,他在一家邮电局找到了一份送电报的工作。他工作异常辛苦,一天要送20几份电报。为了一份电报,有时要跑上几英里路。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两三点了。他又累又饿,几乎不能再多走一步路了。为了多送几份电报,他又不得不在早晨五六点钟的时候赶到电报大楼。
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将来要做一番事业的愿望。于是,他开始学习当时几乎没有几个人掌握的国际莫尔斯电码操作方法。他减少了每天送电报的时间,把时间挤出来用于学习。当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要学习这样的先进技术,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由于他惊人的决心和毅力,最后居然学会了,被破格提升为报务员。
在公司的研究所,他完成了电气工程学学业,成为当时世界功率最强的电台——马可尼无线电公司的收发报员。在震惊世界的大型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时候,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收到沉船信息的人。
长期的电报工作让他敏锐地发现,无线电技术的市场化具有广阔的前景,公司也认为他具备了经理人的思维,于是他在30岁那年,升任无线电公司这所特大型高科技公司的总经理。
这样卓越的成绩,在当时是屈指可数的。这都要完全归功于他的勤勉与努力。
当亨利·瑞蒙德在美国《论坛报》做责任编辑时,刚开始时他一星期只能挣到可怜的6美元,但他仍然每天平均工作13~14个小时。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为了收获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在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后来,他成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
美国著名出版商乔治·齐兹12岁时,便到费城一家书店当营业员。他工作勤奋,而且常常积极主动地做一些分外事。他说:“我并不仅仅只做我分内的工作,而是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并且是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让老板承认,我是一个比他想象中更加有用的人。”
可以说,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大多数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部血汗史。要知道,任何人都要经过不懈努力才能有所收获,收获的成果取决于这个人努力的程度。也许你觉得自己很聪明,那么假设果真如此,你就应该为聪明插上勤奋的翅膀,这样,你才能飞得更高更远。如果你还不够聪明,你就更应该勤奋,因为“勤能补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最终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但无一不是勤奋的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勤奋比天才更可靠。
总之,命运是自己掌握的,只有勤奋才能磨尖你才华的刀刃,让你在生命的海洋中劈波斩浪,风雨无阻,让你在面对困难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