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俗点儿,是缘分”
——写在前面的话
我小时候不太喜欢学习。这就意味着,要跟同龄的孩子去护城河边儿粘鸡鸟(知了)、捞鱼虫、打弹弓子,或者在大院的沙堆上玩打仗,嘴里喊着“苏修老坏蛋,你睁眼看一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打你个稀巴烂!”之类的顺口溜。我也不爱粘鸡鸟、捞鱼虫、打弹弓子,更不爱玩打仗,所以整天待在家里,拿着仅有的几本小人儿书翻来覆去地看。
眼下还能记清,我常看的书有《英雄小八路》《一条红鲤鱼》《小茂青参军》《地雷战》……还有我爱不释手的《投降派宋江》,这本小人儿书中所画的古代人物是我最喜欢的,来来回回看不够。也许是这个举动被父亲看在眼里吧,大约在我八岁那年(后经父亲证实,不到八岁),父亲把一本书扔在我面前。他对我说:“别老看小人儿书了,看点儿正经的吧。”我拿起书来看了看——《史记》,扉页上盖着广播事业局图书馆的菱形图书章,繁体横版。我傻了眼。父亲说:“看不懂没关系,查字典认字。看完,我再借后面的。”
所以,后来我查字典特别快,不管是拼音还是部首,别人查一个字,我能查六七个。约莫是查到第四五遍头上,渐渐看懂了,也明白了这本编年体通史说的是什么。之后就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自那时起,奠定了我一生的读书习惯。
第一次看到“狄仁杰”这三个字,大概是在十一岁,在看完《隋书》后,按顺序拿到了《旧唐书》和《新唐书》。《旧唐书》对狄仁杰的记载是碎片式的,大多引用了狄仁杰的奏折,冗长却不翔实,总体来说比较凌乱。因此,对这个名字的印象并不深刻。然而,在阅读欧阳修编纂的《新唐书》,当狄仁杰这个名字再次跃入眼帘时,我的感受发生了奇特的变化。《新唐书》有关狄仁杰的记载,收录在“狄郝朱列传”和宰相世系中。欧阳修利用新收集整理的史料与之前的融入修葺,列排时序,更迭点入,从权善才误斧昭陵柏、王本立怙宠自肆、李冲玄借道妒女祠、张光辅杀良冒功等事件中,狄仁杰对高宗及其臣下严厉的劝谏和批判,再到遭遇来俊臣构陷入狱,认罪判死。
一般人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然而,狄仁杰却巧用被单上书申冤。在武则天召见时,他出人意料地没有揭发构陷迫害他的来俊臣,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几句,这令来俊臣为求自保,不得不放他一马,因而获释出狱。很快狄仁杰被重新起用为彭泽县令、幽州都督、西北道行军大总管,最终总理庙堂成为领班宰相。在高宗、武后云谲波诡的政治云瘴中,画出了一条清晰的轨迹,从一个急功近利、言辞犀利的批评者,几经宦海,在沉浮中磨炼成为老成从容的布局人,乃至于其死后仅仅数年,由他布置上岗的宰相张柬之便逼退武后,还位太子,恢复了被掩埋二十多年的李唐神器,这是一众李唐遗老旧臣舍却性命也未能达到的。他的布局甚至一直影响到开元时期,玄宗朝两位最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都是狄仁杰布局在宰相班子当中的重臣,同样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对于狄仁杰这个人的善控和布局能力,虽然当时我只有十一岁,却是印象至深,不能忘怀。甚至可以说,那时的印象为二十多年后写“神探狄仁杰”第一部剧本提供了准确的切入点。说得俗点儿,就叫缘分吧。
自那以后,我有意识地查阅有关狄仁杰的史料,最为直接的是唐人李邕所著《梁公别传》,内中记录了狄公大量奏章和言辞,然此书已几近失传,所余几篇,大部分收录在《全唐文》中。唐人刘肃所著《唐新语》中所载,与新旧《唐书》几乎相同。《全唐诗》所录狄诗一首《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后又在《两京纪事》及《隋唐两京坊里谱》等书中查到了一些有关狄公的资料。尤其是其与娄师德之间的关系,甚为微妙,其中,武则天的态度更是耐人寻味。应该说,在狄仁杰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候,女皇帝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对日后狄仁杰官风的改变起到决定性作用。
荷兰人高罗佩撰写了《大唐狄公案》,这部小说虽然赋予了新的视角,却没有展现出狄仁杰这位布局大师的深邃老辣,甚至连犀利的批评者的形象都没有展现,只是一个会破案的县令,人物刻画颇感不足。
时间来到2002年,一纸休书结束了中央电视台与山西某电视台《狄仁杰断案传奇》的合作,央视领导的指示是——“他做他的,我做我的”。意思就是,要重写狄仁杰断案,暂定名为《武则天四大奇案》。
当时我只是个小字辈,这么大的剧轮不到我来操刀。因此,听到这个消息虽感到振奋,却并没有天降大任的激动和压力。而机会出现在一位老编剧耗时耗力地写了十万字大纲后,大家却一致认为奇案不奇,缺乏悬念,总之一句话,不好看。负责该项目的央视编辑认为,它应该像《西游记后传》那样离奇诡异、悬念丛生。就这样,作为《西游记后传》的编剧,我临危受命。
两大难题摆在我面前:第一,不能重蹈覆辙,将一部传奇悬疑剧写成历史剧;第二,也不能完全胡编乱造,罔顾历史人物和历史真实。经过一番思索,加上对狄仁杰这位历史人物的深刻了解,我选择了“大背景真实,故事主干演绎,细节尊重史实,对白半文半白”的融合法,尤其是对白,给观众和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将其称为“现代文言文”。
三天后,一部两万五千字的大纲完成,结果大家都应该猜到了。当央视影视部领导、项目负责人、出品人、制片人看完三十集完成剧本后,被震撼了。他们看到了一位深谋远虑、沉敏多智、老辣善控的布局大师,看到了阴森诡异、纷乱恐怖的气氛烘托下,跌宕起伏、悬念连叠的故事情节,看到了乱如丝麻、纠缠联结的案情和细节,看到了逻辑缜密、从容不迫、环环相扣、细致入微的推理,看到了一部之前从未出现过的新型悬疑推理剧。此剧后,影视剧市场陆续走出了《大宋提刑官》《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等优秀的推理悬疑类型影视作品。
说句闲话,《神探狄仁杰》播出后,老同学俞飞鸿约我晚上同去看望马精武、李苒苒两位老师。我到的时候,她和徐克导演已经在那里了。那时,徐导刚刚拍完《七剑下天山》,筹备狄仁杰系列的第一部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他邀请我做《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导演(香港摄制组的导演,相当于内地的执行导演)。但因我当时正在写《大宋奇案之狸猫换太子传奇》的剧本,只能婉拒了徐导的好意,但仍然非常感谢他,这是对我,也是对《神探狄仁杰》的认可。
谈到《神探狄仁杰》的播出,实在是令人心惊肉跳。当我得知它竟然与雅典奥运会同时播出时,内心之惨淡无法用语言表达。虽然大家不停地安慰我,只要播得差不多就行了,但我深深知道,没有任何作品能够与奥运会抗衡,播得差不多,谈何容易。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神探狄仁杰》的收视率竟然破了“1”!千万不要笑,也不要小看这个“1”,当时央视一套黄金段的电视剧,收视率不过是“0.8”。这个“1”给我带来的最直接的收获就是——继续创作“神探狄仁杰”第二部。
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大风雪,我在深冬登上泰山,住进位于绝顶的神憩宾馆。宾馆里除我之外,没有其他客人。而泰山也因连日累月的大雪索道停运,游客无法上山。宾馆领导特意为我留下一名厨师、一名服务员,其他人全部撤到山下。
当我一个人站在南天门,站在天街,站在玉皇顶,站在日观峰,面对空空荡荡的街道;当我眼看恐怖的黑暗吞噬最后一抹晚霞,将所有美丽装进混沌;当我深夜倾听着窗外断树伏草的沉风;当我打开房门,想要走上露台,却发现露台上铺满云雾,明知云下是地面,却迟疑着不敢走上去;当我眼望黑沉沉的群山、晃动的巨树、劈面砸来的雪花,那时才真正明白,黑暗是另一个世界。在这个时候打开电脑,写下的剧本,气氛可想而知……
泰山顶上的一个多月,我完成了“神探狄仁杰”第二部的第一个故事《关河疑影》。有人对我说:“你营造气氛的能力是最强的。”那是因为,故事可以编,情节可以编,气氛是编不出来的,必须亲身领受。这就是编剧不但要破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的道理。
在四部“神探狄仁杰”的写作过程中,感触最深的就是,不能为人物、故事、悬念、气氛所局限,更不能去局限人物、故事、悬念和气氛。当写到第三部、第四部的时候,你会感到才思枯竭,力不从心,感觉想讲的故事都已经讲完,所能使用的悬念和气氛也都用尽,这个时候,恐怕就要拼一拼学问了。不能总在同一个背景、同一个人物上下功夫,否则,越来越枯燥,以至于再也跳不出来……
敦煌,是个神奇的地方,不知为什么,只要到了这里,我的创作思路立时变得敏捷起来。当我再次站在恢宏广袤、精绝千里的戈壁沙漠,望着眼前的沙丘在夕阳下由白转黄,由黄转红,最后恍若血染,感受来自玉门关和阳关传递出的边塞气息,我已经下定决心,边关将是我接下来的创作取向。
虽然武则天时代,突厥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然“神探狄仁杰”第一部、第二部仍然使用了唐王朝对西突厥以及契丹作战的大背景,且边关问题并不一定就是打仗,很多时候是边境谋略、出使或和亲。比如,唐王玄策出使天竺,遭遇暴乱,他使用大唐的符牒教令,集中了尼泊尔等国的军队两万余人,粉碎叛乱,扶植老国王的儿子登上王位。据记载,天竺南部的某王国僧侣,曾用吸人脑髓的红蝙蝠残酷统治当地人民。由此,又延伸到唐朝末期,严苛的盐政为广大人民带来了苦难……思路很快延展开来,如果朝廷的官盐掌握在歹徒手中,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以上的故事是不是可以用在狄仁杰身上?
稳定边事是历朝宰相班子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唐中前期占到百分之五十的工作量,到了宋明占到百分之七十。边事之重由此可知。而食盐在历朝历代的食货中,所占的位置均列前茅,唐中末叶《盐法》规制“私贩食盐一石者,死。……盗刮盐池碱土一斗者,比盐一升。”刮点儿碱土,都相当于贩盐一升,要受重刑,可见盐政在当时的分量。而宰相的另一个职能,就是抓经济促生产,盐政当然是其权所限。于是,几个不属于狄仁杰时代的故事诞生了,却并无违和感。而第三部、第四部的剧本框架,也由此渐渐在脑海中成形。
一次无人区遇险,更坚定了我叙写边关的决心。当时,我们一行十一人陷入“小马迷兔”无人区,只逃出了六个。我率领其余四人夜宿荒原,等待救援。说到“小马迷兔”,大家可能非常陌生,说起彭家木,大部分人就都知道了,那里就是彭家木失踪的地方。
在等待救援的时候,所有人心里忐忑不安,不知离去的同伴能不能回来,自己会不会获救。大家围站在大火堆前,身后的蚊虫密集得像轰炸机群,撞在身体和衣服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响。一件白色运动服,顷刻之间便被扑上前来的蚊虫染成黑色。没有人说话,大家若有所思。在那个夜里,苍山成黛,篝火如芒,对于心怀恐惧的落难者,不知明天会怎样。当对讲机传来救援者的声音,那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而这一刻的经历,也一点不落地写进了第三部、第四部。
得知万卷出版有限责任公司要再版“神探狄仁杰”系列,我非常高兴。文字的魅力在于无限的拓展和无限的气氛转换空间,说简单点儿,同一本书,在和煦的阳光里,享受着无尽的春风阅读,是一种感受,在阴冷苦寒、昏黄幽暗的气氛中阅读,又是另一种感受。它的延伸性和感受力将远远大于影视作品。
我是从事影视工作的,但文字的内涵不是画面可以替代的。很多“狄迷”问我,小说和电视剧一样吗?这样回答吧:很多场景、气氛,很多人物,我写得出来,却拍不出来。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希望大家喜欢再版的“神探狄仁杰”系列。
钱雁秋
202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