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本成关于大胡庄战斗的回忆
我是河南安阳地区范县人,家住白衣阁公社镇子上。在大胡庄战斗之前,我原在营部当通讯员,后调二连一排二班当战士,才到该连不到两星期就发生了这次战斗。我当时很小,才十七岁,加之时间相隔这么多年,好多事情已记不清楚了。那时候,我是一个战士,对当时战斗的部署等重大的问题没法知道,现在只能说说我所记得的一些事情。
我们连是新四军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这个连是团的军事哨,是一营的主力。1941年二三月份我们部队在淮北(现宿迁市泗洪县青阳镇)进行整编,整编后到淮安才一个多月。我们连当时是单独行动,活动范围在以茭陵为中心十公里左右的地区内,任务是警戒涟水的敌人。
在淮北整编时,为使我们部队开到苏北来能有个主力部队的样子,全团对武器进行统一分配。一营都是老套筒,二营都是三八式,三营是湖北条子和汉阳造。我们二连是一营的主力,专打硬仗,配有轻机枪两挺,每人一把刺刀和大刀,四颗手榴弹。
大胡庄战斗的时候,我们团部驻苏嘴,团长是胡继成。那时候他才二十四岁。这次战斗以后他到旅部当参谋长,现在大概在东北沈阳当副司令员
。这次战斗,他曾带部队去增援,以后如何总结这次战斗,他一定清楚。你们可通过朱鸿同志和他联系。政委是李少院
,现在东北军区当副政委。一营营长是翟占魁,甘肃人,后当师长,1949年解放武汉后病死。教导员是何跃海(也可能叫何沙海),湖北人,现在不知道在哪里。副营长巩殿坤,随二连指挥在大胡庄战斗中牺牲。当时他才二十三四岁,人爱漂亮,打仗很勇敢。一打仗他就光着膀子,一手提大刀,一手抓手枪。他原来是骑兵连的连长,后来提拔为副营长。这个人轻敌、骄傲。二连连长是晋志云,在这一仗中牺牲。副连长是孙文魁,和我是同村人,原来在家他是县大队的连长,后带领我们一同参军,当副连长。他年龄比我们大得多,他儿子还比我大两岁。发生大胡庄战斗时,他不在连队,在抗大学习,新中国成立后在辽宁省做粮食厅副厅长
,“文化大革命”时期死了。指导员姓胡,名字记不清了,河南滑县人,当时他到二连也才两个星期,也是这一天牺牲的。文书是高建国,河南滑县人,他比我大七八岁,在这个连已有好几年了。大胡庄战斗这一天,他吃完早饭到两个排去看看有啥动静没有,他发现了敌人,立即就跑了。敌人怕惊动我们,当时没有打枪。他跑出后,就到团部,后到营部当文书。1952年时,我听说他在一二七师做副师长
,估计他对全连同志的姓名起码能记得一半。要了解这个人的下落,可到四十三军军部查档案。我们连其他同志的名字我已记不得了。和我同村一起参军的两个人也在这一仗中牺牲的,一个姓王,小名叫王孩儿,一个姓耿,大家都喊他耿傻子,他们两人究竟叫什么名字,我也想不起来,当时我们在一起互相之间叫名字的很少,多数是喊诨名或小名。1957年我回老家时,当时地方上还不知道他两人是参加什么军队,更不知道他们早已牺牲。我证明了此事,地方政府才给两家发了烈属证,现在这两家的人全死了。
除二连以外,现在我还能记得一些的有这几个人:一连连长姓汪,是湖南人。二营营长姓李,嘴边瘊上有毛,外号叫一撮毛。这人如果还在,可能在华东。还有当时一营营部的通讯员叫陈守道,1947年他在东北当营长,不知现在是否还在三十六军
。
当时连排干部是四川、湖南、云南、贵州人多,战士是山西、陕北、河南人多,而且以河南人为最多。我们二连基本上没有江苏人,只在大胡庄战斗发生的前一天晚上,记得大胡庄上有一个人参加到我们连。他家中很穷,好像已经没有别的人,他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第二天一早打仗时,他就被敌人打死,当时连军装还没换上身。
在大胡庄打仗的前一天,我们部队刚发下单衣。我们连当时驻大胡庄西南角圩子内,考虑这里有自然沟,我们又挖了掩体,有利于防守。当时周围都长了麦子,战壕被隐蔽在麦田里。
打仗这一天,拂晓约四点时我们就吃饭,平时没有这么早过。五六点钟时,约有六七百日伪军从涟水来
,一到大胡庄,就把我们这个连包围起来,并分割成两块。一、二排在一边由连长指挥,副营长带三排在另一边。我们向敌人摔了一排手榴弹,敌人感到我们不好对付,就用炮火猛烈射击,约每隔半小时就向我们进行一次冲锋,接连五六次冲锋均被我们打退。从早上一直打到十一点多钟,刺刀拼了还不行。最后敌人放了毒瓦斯。到了十一点多钟时,一、二排这边只剩下七八个人了,机枪已无人打,是伙夫班长拿起来打的。约下午一点,我周围的同志都牺牲了,当时我把同志们的尸体盖到我的身上。后又趁无人注意,我从死人下面爬出,带着枪和子弹向圩外跑。当时被打得已转不过向来,一下跑到了二营,我把这里打仗的情况告诉二营,二营同志说我胡说,他们说:“这里距离大胡庄只有十一二里,怎么没听到枪响?”我说是真的,我们的人差不多都被敌人打死了!二营长随即向团部报告,团长立即带二营一个营和一个警卫连跑步赶来增援。增援部队伤亡又很大,警卫连连长和六连连长也牺牲了。为什么二营说没听到枪声呢?因为这天风很大,大胡庄是在下风处。第二天上午十一点多钟,教导员带着我和其他二十个同志,全部穿便衣,化装成老百姓去打扫战场。化装的目的是怕中敌人埋伏。
到战场时,见我军遗体已被群众事先埋掉,教导员看有的房子还在冒烟,我们就冲向屋内。我们发现在屋内一个人被烧得只剩下一只脚丫子和半只皮鞋。因副营长穿的是皮鞋,这才知道牺牲的这个人就是副营长。
这一仗,我们全连八十二三个人,我记得最后只剩下我和文书以及连长的通讯员三个人了。通讯员是河南滑县人,比我大一两岁,他在这个连已有三四年,名字我已忘记了。他那天打仗时负了伤,后卷到群众家的柴簿子里隐蔽起来,日本人没发觉,他还被敌人捅了一刺刀,没敢喊。敌人撤走后,他被群众送到部队,他听说我还活着,还和我见了面。打仗结束后,团长带我到师部向黄克诚同志报告情况,黄师长就把我留在他的身边有好几年时间。
敌人这次到大胡庄的目的,是想消灭当地的县政府。因为三天前,县政府曾在这里,后来转移到别处。从涟水来的这股敌人,三分之一是鬼子,三分之二是伪军,伪军都是东北人。他们有山炮
两门,重机枪四挺。在这一仗中,敌人伤亡惨重,最少要死伤七八十人。当我增援部队赶到时,敌人正集合讲话,被我军打得更惨。
7月1日,团部在阜宁下关召开庆功会,我和警卫连、六连的同志共七个人立功受奖。政委在会上讲了话,当时军部登报,《盐阜报》也登了消息。
大胡庄战斗,我们一个连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抗击了六倍于我的日伪军,在武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坚守了六小时,全连没有一个人投降。绝大多数同志英勇牺牲,连轻机枪等武器都拆散摔到塘里去,没有落到敌人手里。这在当时是极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