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山河的大胡庄战斗
1940年秋天,淮安北乡在我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组织了地方抗日武装。他们在极其艰苦恶劣的环境里,顽强抗击着日、伪的“扫荡”和顽、匪的侵扰。敌人,特别是妄想一口吞下我整个中华民族的日本侵略者,把我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和抗日武装力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驻淮安和涟水城的日伪军经常对我地方机关进行野蛮的“扫荡”“围剿”,并挖空心思地收买民族败类,豢养汉奸走狗,布下暗线刺探我方情报,使斗争显得更加复杂和残酷。
1941年4月,三师八旅二十四团奉旅部电令,开赴苏北盐阜区执行地方化和加强与改造地方武装的任务。部队从皖东北出发,经淮海区进至盐阜区苏家嘴。因经过长途行军,部队非常疲劳,需要休息,恢复体力。为了保证部队安全,团司令部派一营副营长巩殿坤率二连82名指战员轻装担任对淮安、淮阴、涟水方向的游动警戒。二连进到茭陵乡一带活动,监视上述三城敌人动向。
二连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丰富作战经验的连队,干部战士具有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巩副营长带领下,他们经常变动驻地,防止敌人袭击。
太阳快落山时,二连指战员悄悄移驻茭陵乡南边的大胡庄。连队领导经过紧张的现场察看,决定在庄西北
的小西场过夜,并迅速派出警戒。当地群众一见来了子弟兵,都主动献出自家的门板,给战士们铺下软和的铺草,战士们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群众也好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熄灯过后,巩副营长和晋连长来到各班察看。战士们有的怀抱武器,有的连鞋子也没脱就呼呼入睡了。
敌人得到二连在大胡庄宿营的情报后,连夜从涟水
出发,以200名日军和500多名伪军的兵力悄悄地包围了大胡庄。
“叭——!”一声清脆的枪响,打破了拂晓前的寂静。我哨兵发现了紧急情况,鸣枪报告。随着一阵枪声,敌人像一群恶狼,凶狠地扑了过来,一下子冲进了圩子,把二连的驻地拦腰截断。有丰富战斗经验的晋志云连长迅速指挥一、二排就地展开,利用院墙、猪圈和房屋的窗口狠揍敌人,两挺机枪很快打得敌人缩回了头。副营长巩殿坤一下子甩掉上衣,左手紧握鬼头大刀,右手抓着驳壳枪把高喊:“同志们!敌人送上门来了,狠狠地打!”他迅速指挥着已遭受伤亡的三排抢占房屋,把住巷口等几个有利地形,奋起还击,终于压住了敌人突如其来的第一次冲锋。

《气吞山河的大胡庄战斗》手稿
敌人是怎么来的?有多少人?就在我指挥员们抓紧摸清敌人情况的时候,日军把伪军赶在前面,紧接着对二连阵地发起了第二次冲锋。霎时,阵地上尘土飞扬,砖瓦横飞。屋顶炸穿了,院墙打塌了,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倒下去。然而二连的同志们英勇顽强,一个挨着一个上,日、伪军不得不以更大的代价来换取英雄们的牺牲。敌人第二次冲锋未能奏效,紧接着的第三次冲锋又给顶了回去。强盗们发怒了,他们连续放出几颗毒瓦斯,趁烟雾未散,又发起了第四次冲锋。这时,二连已伤亡过半,子弹、手榴弹也所剩无几,已无突围的可能,只有与敌人决一死战。副营长巩殿坤果断地命令战士们上好刺刀,当日、伪军冲到面前时,他一跃而起,大喊“杀!”,并率先猛刺,战士们也一起与敌人展开殊死肉搏。被分割在另一边的连长晋志云沉着指挥一、二排的战士将房屋的山墙打通,让战士们能穿墙移动,巧妙地和敌人捉迷藏,把敌人打得昏头转向。尚存的战士们人人愈战愈勇,子弹打光了,用刺刀拼,刺刀拼弯了,用大刀砍,大刀砍钝了,又用枪托抡,用砖头砸。经过指战员们的浴血死战,终于打退了敌人的第四次冲锋。
几个小时过去了,凶残的敌人仍是一筹莫展。于是敌人又一次露出强盗的本性,他们抢来群众的柴草,从庄北头点火烧屋。在呼呼的东北风猛刮下,小西场顿时浓烟滚滚,烈焰冲天。
“弟兄们,火烧眉毛只好顾眼前啦!快投降吧!”一名伪军声嘶力竭地干号着。“叭!”身负重伤的巩副营长一枪撂倒了这个家伙。被激怒的敌人又趁着浓烟烈火发起了第五次冲锋。
二连指战员镇定地战斗在火海之中。这边,二连的机枪手牺牲了,战士也剩下不多了。炊事员顽强地从血泊中爬过来,抱着机枪向敌人扫射了最后一排子弹。身负重伤的晋志云同志清楚地知道他们已经到了最后时刻,他坚毅沉着地和身边几个伤员拆毁了机枪,将机枪的零件扔向猪圈和土井里。阵地上其他伤残的战士们也一个个跟着将自己心爱的武器拆毁。当敌人哇哇冲到跟前时,有的负伤战士拼尽全身力气,死死地抱着敌人滚进浓烟烈火,有的拉响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另一边,巩殿坤同志见一、二排阵地已经丢失,大火又烧着了自己所在的瓦屋,一批优秀的共产党员、英雄的人民战士,无畏地在火海中倒了下去,身边渐渐看不到活动着的战士,他熟练地卸掉机枪,使尽全身力气砸向一个爬到墙根的敌人。接着,无情的大火将他吞没了。
阵地上稀疏的枪声渐渐停了下来,火在吞没半个庄子之后,终于在两幢房屋间隔较大的一块地方熄灭了。敌人龟缩着脖子,踩着一片焦土,占据了二连的阵地。鬼子见到几个身负重伤的战士拒不投降,竟丧心病狂地把他们绑在树棍上,放在山芋窖口活活烧死。
那天风沙很大,团部驻地正处在风头上,以致枪声听不到,烟火望不见。直到一个村干部找到团部,报告了情况,首长才知道二连遭到日、伪军偷袭的事。团首长当即率二营和警卫连跑步增援大胡庄。当鬼子发现我军分两路向其包围和攻击时,丢下一批尸体,仓皇向涟水城逃窜。当天,我二十四团政治处主任李少元同志带着政治处工作人员,在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协助下打扫战场,竟没有发现勇士们一具完整的遗体,连长晋志云的遗体已无法辨认,副营长巩殿坤全身烧焦,只剩下一只穿着鞋子的脚尚可辨认。
人们噙着泪水,强压着心头的怒火,一个个地清点着:全连除负重伤躺卧在烈士遗体下边的一排二班战士刘本成幸存外,在阵地上留下了我八十二位勇士的忠骸。战后,通过我地下工作人员了解到,敌人在这次战斗中伤亡达百余。英勇的二连指战员们,以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气吞山河的浩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