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精神长存
——追寻“大胡庄连”的足迹
1941年4月26日(农历四月初一),在我区茭陵乡发生的大胡庄战斗,是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苏北抗日根据地创建早期,与日寇进行的一次少有的惨烈战斗。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83名指战员,与人数八倍于我的日伪军激烈战斗7小时,毙敌100余人,除一名战士昏迷后倒在战友遗体下幸免于难外,其余82名同志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人民军队气吞山河,不畏强敌,敢于同侵略者血拼到底的壮烈颂歌。他们的不朽精神和浩然正气令人高山仰止,永远感染和激励着淮安这块红色土地上的人们。为挖掘“大胡庄连”的英勇事迹,弘扬大胡庄战斗精神,回馈人们对“大胡庄连”的关心,不久前,淮安市淮安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同志,先后赴豫皖苏、皖东北等抗战老区和辽阳、营口等地“大胡庄连”所在部队,追寻“大胡庄连”的足迹。
抗日烽火淬炼英雄群体
7月17日,辽东大地骄阳似火,公路两边一望无际的碧绿玉米含蕊待放。我们在市党史学会副会长、党史办原主任郭家宁同志的引领下,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集团军。从沈阳至辽阳时已中午,在军部招待所简单用餐后,我们在馆长胡厚良上校的陪同下前往军史馆参观。军史馆与坐落在军营中的会堂连为一体,庄重而大气。
我们拾级而上,一进展馆,立即被前厅两侧墙壁上气势恢宏的浮雕所吸引。其左侧为“大胡庄八十二烈士”,右侧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雕塑分别长约10米,高4—5米。在左侧“大胡庄八十二烈士”塑像前驻足仰望,一名高大的新四军战士背临岩墙、正气凛然,岿然挺立在与敌寇鏖战的战场上,半袒着的胸臂和撕碎的衣衫向人们昭示刚刚经过的激战,直视前方的冷峻目光透露着威武不屈的英勇,两手横握步枪,凝神运力正准备痛击一切敢于来犯之敌。他的身边是一群正在与敌拼搏的战友,有的冲击、有的拿枪刺、有的用刀砍……脚下一片敌寇残缺不全的尸体。
在胡馆长的引导下,我们一边观看,一边听着工作人员的解说。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前身,是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后孤军长征、先锋北上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和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领导的创建陕甘根据地的红二十六军。1935年9月18日,两支部队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在陕北永坪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此后,两支部队相继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八路军第二纵队、八路军第四纵队、八路军第五纵队、新四军第三师、东北人民自治军三师、东北民主联军三师、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九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十九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三十九集团军。战争年代,部队先后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平型关战役、攻克“两淮”、保卫四平、三下江南、夏秋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和抗美援朝一至五次战役、340天阵地防御等重大战役战斗。展厅内,黄克诚将军任新四军三师师长签署的解放“两淮”的命令和新四军攻克淮安城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
参观结束时,胡馆长深情地说:淮海、盐阜是三十九军的“老家”和发祥地。八路军五纵队来到苏北时是1.5万人,新四军三师进军东北时是3.5万人(当时还留下了3.5万人)。没有在苏北抗战的5年就没有三十九军,“老家”来人,我们非常高兴。“大胡庄连”和“刘老庄连”都是新四军三师在苏北抗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集体。感谢淮安各级党组织、地方政府和淮安人民长期对军队建设的关心和支持。

2015年7月,淮安市淮安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淮安市党史学会领导在辽阳与陆军第三十九集团军军史馆领导合影
18日上午,我们在胡馆长的安排下,前往驻营口大石桥市的“大胡庄连”。沿沈大高速南行,下高速时二零三旅政治部申干事已在大石桥出口迎接。继续东行约15分钟,经过门前哨卡,进入悬有“黄河部队”四个巨幅大字的门楼。旅政治部张绍峰主任和二连指导员张爱辉已在营房楼下等侯。在连部会议室和连队陈列室,我们听取、观看了关于“大胡庄连”的历史、战绩的介绍和展览。指导员张爱辉向我们提供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九军政治部统一编制,已有60年历史的二连《连队光荣历史登记簿》。
“大胡庄连”的前身,是“七七事变”后由华北冀南党组织创建的清丰游击队。1938年2月,清丰游击队成立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梁家村;1938年6月,整编为黄河支队一中队;1938年11月,整编为八路军冀鲁豫游击队二支队一营二连;1939年3月,整编为八路军冀鲁豫支队三大队一营二连;1940年2月,与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三四四旅合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整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二旅六团一营二连;1940年6月,南下豫皖苏整编为八路军四纵队二旅六团一营二连;1940年8月,部队到达皖东北后,改编为八路军五纵队二支队六团一营二连;1941年春,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在盐城重建,下辖7个师。二连改编为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旅长和政委分别为田守尧、吴信泉,团长为胡继成。
在冀鲁豫边区,二连先后参加了远程奔袭日伪军的金乡战斗,讨伐顽军石友三部的定陶战斗,多次参与粉碎日伪对冀鲁豫支队的合击和扫荡。南下途中,二连随大部队从河南滑县出发,从山东东明过黄河,经定陶、曹州、跨陇海,经涡阳、蒙城,越津浦,冒着酷暑暴雨,长途跋涉逾千里,边走边打,冲破敌人层层阻挠到达皖东北。
泗洪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向我们提供的资料反映,1940年8月,五纵大部队进军淮海、盐阜,六团被留下与皖东北地委一起坚持皖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在坚持皖东北斗争期间,二连随团在敌我力量悬殊,极其恶劣的斗争环境下,参加了青阳镇(今泗洪县城)保卫战和大张集、草苇子、熊圩子、马公店等数十次大小不等艰苦险恶的战斗。1940年12月20日,日伪军700余人,分乘50辆汽车,合击“扫荡”皖东北专署机关所在地青阳镇。在团长胡继成的带领下,二连随团在敌人四面包围的情况下顽强阻击,继而主动出击,歼灭了大批敌人,其中包括石河大队长以下日军官兵50余人,取得了青阳镇保卫战的胜利,保卫了皖东北根据地。
1941年3月,二连随团到盐阜回归八旅建制。4月23日,二连为巩固根据地边沿区,警戒淮安、涟水日伪军活动,保卫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和大部队及师团机关的安全,入驻“大胡庄”。4月26日,悲壮惨烈的“大胡庄”战斗发生。
浴火重生,“血拼”精神长存
“大胡庄”战斗后,军队上级机关十分关心二连的建设。1941年8月,二连在滨海天赐港重建。几十年来,二连在党的领导下,传承和发扬大胡庄战斗不畏强敌,不怕牺牲,敢于同强大敌人“血拼”到底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不同时期足迹遍及13个省、市、自治区,征程5万余里,歼敌千余人,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5年7月,淮安市淮安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领导赴辽宁,看望“大胡庄连”指战员。左图为研究会领导向“大胡庄连”赠送纪念品。右图为会长孙一峰同志与“大胡庄连”指战员亲切交谈
在坚持苏北敌后抗日斗争中,二连随旅团主要活动在盐阜地区,东至海边,西至盐河,南至西安丰、曹甸(1943年日寇大“扫荡”后为涧河、射阳湖)、大纵湖,北到陇海铁路。先后参加了1941年、1943年反击日寇对盐阜区大“扫荡”,1944年盐东反“扫荡”和陈官庄、八滩、陈家港、合德、邵尖子、杨庄、石塘等重要战斗,参加了阜宁、“两淮”战役。在“两淮”战役进攻淮城的战斗中,二连担负从西北方向的进攻任务,因战绩突出被评为“战斗模范连”。
1945年10月,二连随新四军三师奉党中央命令跨山东、天津、河北,越长城挺进东北。在东北,二连先后被整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四师十二团一营二连。1948年1月,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五团一营二连。参加了攻克通辽、开鲁、景县等进军东北,开辟西满根据地的战斗。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大洼战斗、“三下江南”战役、夏秋冬季攻势。1948年10月,参加了辽沈战役的锦州外围战斗、辽西会战、沈阳纵深战斗,毙俘大量国民党军。大洼战斗中,战士谭明德机智勇敢、徒手赤膊夺得敌人一挺重机枪,战后被评为“战斗英雄”。辽东战略反攻秋季攻势季家堡战斗中,六班长陈德胜在排长牺牲后主动代理排长,带领全排歼敌一个排,缴获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三挺,步枪、冲锋枪各十余支,荣立大功一次。八班长辛玉田率领全班勇猛穿插、奋勇追击、顽强阻击,歼敌两个多排,被记大功两次。三排在排长高铁飞的率领下,猛打、猛冲、猛追直插敌新一军150团部,消灭数倍于我的敌军,活捉敌团长。三排被师授予“高铁飞排”荣誉称号,高铁飞再次记大功两次(在此前不久的怀德战斗中,高铁飞因率三排歼敌两个排,并打退敌人四次冲锋完成阻击任务,曾获大功两次)。1948年12月,二连随团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与兄弟部队一起激战天津纵深,会师铁路桥。1949年4月,誓师南征跨黄河、过长江;10月,参加了衡宝战役;11月,参加了广西战役,解放柳州和南宁。在解放柳州的沙埔战斗中,二连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泅水渡河与敌近战拼杀,连长李建用手枪连续毙敌数名,全连俘敌50多名,占领敌阵地,为战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2月12日,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我国中越边界上的南大门——镇南关。
抗美援朝战争中,二连整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五团一营二连,随军由安东跨过鸭绿江,首批入朝参战,全程参加了一到五次战役。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战云山,二连在诸仁桥担任先堵击、后穿插的战斗任务,和兄弟部队一起歼灭美伪军2000余人,其中美骑兵第一师第八团1800余人。副排长任炳信率领尖刀班,端着轻机枪冲锋在前,勇敢、机智、灵活地打击敌人、掩护同志,重伤不下火线,被师评为“模范党员”,记大功一次。11月,在上下九洞阻击战中,二连夜间急行军,爬高山、冒严寒、涉清川江,英勇顽强连续打退敌人在飞机、火炮、坦克支持下五次以上的冲锋,为大部队迂回歼敌赢得了时间。其中一排三班全歼敌人两个排,被授予“守得顽强”光荣称号,受到军通电嘉奖。12月,参加了突破临津江,解放汉城的战斗。1951年2月,参加了砥平里战斗。4月,参加了突破昭阳江的第五次战役。12月,参加朔宁地区阵地防御战斗。1952年1月,在成川地区执行机动防御任务。1953年4月,胜利归国。
和平建设时期,二连积极参加军队国防建设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在军队基层建设、军事技术训练、后勤内务管理、国防工程施工、军垦生产和拥政爱民方面表现突出,参加唐山、海城抗震,辽河抗洪等地方抢险救灾工作中多次受到师、集团军和沈阳军区及地方政府的表彰和嘉奖。多次单独接受并圆满完成团、师、军的任务。1955年,参加辽东军演,集体受到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等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的检阅、接见。多次被评为师先进连队,曾获得军“学雷锋先进集体”,军区“百名红旗竞赛标兵连”等光荣称号。涌现了集团军“连长标兵”崔述刚、集团军“优秀党员”指导员李杰田、集团军“学雷锋标兵”史国汉、师“优秀带兵人”排长田顶全、集团军“三项比武”第一名李广余等先进个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31695部队刘钰欣绘
党的十八大以来,二连紧紧围绕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目标,聚焦能打仗、打胜仗,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战斗力实现了新跃升,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不断增强,涌现了一批训练尖子,多个士兵单项考核取得军旅优异成绩。二连开展“立起好兵样子,争当‘四有军人’”主题教育活动的经验,得到《解放军报》显要位置和沈阳军区《前进报》头版头条专题报道,被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播放,在全军产生很大影响。
临别时,张爱辉说:大胡庄是二连指战员心中不灭的记忆。二连每年都派代表去大胡庄祭祀八十二烈士。我们一定坚持弘扬革命传统,永远传承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的红色血脉,把在抗日烽火中淬炼、升华的大胡庄战斗“血拼”精神融入连队建设的点点滴滴,为人民军队建设,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