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钱树上的西王母
汉代留下的笔记小说数量有限,但有三篇都以汉武帝和西王母为主角,这就显出了后者的重要。因为西王母在汉代,尤其到东汉时,是位家喻户晓的女神,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不但成为传奇故事的主角,还在许多历史遗物上留下了广为流传的身影。
比如,以四川为核心的西南地区,就出土过大量具有西王母形象的器物,名为“摇钱树”。除四川外,与其相邻的云、贵、鄂西、陕南、甘肃、青海等地也有出土。摇钱树都为青铜制成,大致分为陶质树座与青铜树身两部分,而树身又可进一步分为可拆卸、插接的树干和树枝。这些器物出土时多有残损,所以完整者更为难得可贵,其中又以20世纪90年代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崖墓出土的一件高198厘米的青铜摇钱树最为著名(图2.1)。
先说底座(图2.2),这座青铜摇钱树的红陶树座一共两层,下层为五马浮雕,五匹骏马或吃草或奔跑,自得恣意,宛如“天马”;上层为圆雕雄狮,昂首张口,肋生两翼。总观上、下两层陶座,形似高山。而雄狮背上有一圆孔为树枝插孔,从此往上便是铜树,所以带翼狮子又如高树守卫。

图2.1 汉代摇钱树,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崖墓出土。现藏绵阳博物馆。

图2.2 汉代摇钱树线描图。
再说树身,树干中空,高约一米。青铜树枝组成的树冠一共七层,又可分为上三层和下四层。下部四层,每层都插有四片(或八片)枝叶,向四方伸出,树枝上端纹饰以朱雀与鹿、朱雀与异兽,以及龙首为主,下端则用方孔圆钱为边饰。上部三层,顶层是一只凤鸟,立于圆璧之上,宛如日月当空。第二层,也就是凤鸟之下的位置,便是拱手坐于龙虎座上的西王母。只见她头戴胜冠,肩生双翼,身穿右衽长袍,头冠上是与凤鸟相连的圆璧,几乎可以说端坐于树身最高处。而最下一层,则是运送丹鼎的大象与象奴,高大力士与小儿,如同西王母的使者、侍卫。
整座摇钱树,包括树座、树身、枝叶等,一共29个部件,衔接扣挂而成。树枝、叶片极薄,厚仅2毫米,可谓工艺极精。而树枝上如树叶状点缀的铜钱,不消说,便是摇钱树名字的由来。
与之类似的青铜摇钱树颇多,有一件和它同墓出土的,其中的红陶树座含义更为明显。它也同样分成上、下两层结构,“下层一面浮雕西王母坐于虎背之上,另一面浮雕一人牵马。上层塑一羊,弯角,有须,作奔走状,一人骑坐在羊背上,双手抱筒形圆柱”
。
其实,西王母形象在汉代并不独独出现于摇钱树上(图2.3),她作为一个代表崇高世界的女神,在当时塑造的画像砖(图2.4)、青铜镜、陶枝灯、漆盘等器物上都留下过形象。有时她坐在龙虎座上,有时在昆仑之丘上,与玉兔、九尾狐和三足乌等灵兽为伴,偶尔还会降落到人间的宫殿。不过,更多时候她还是在青铜摇钱树的高枝顶端上俯瞰人间。西王母为什么屡屡留下倩影,引无数帝王折腰?需要我们继续回到更古老的神话时代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