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与西王母
汉武帝不是第一个被西王母所吸引的古代君主。战国小说《穆天子传》提到了第一位访问西王母的古人——周穆王。周穆王因为军事需要,前往西北方的草原部落征购良马,一路上经过三座高山,首先,他来到传说建有“黄帝之宫”的昆仑之丘进行祭拜;其次,经过天下最高的舂山,此处山顶虽高平,气候却很怡人,草木鸟兽繁多;最后,他来到了群玉之山。因为周穆王一路买马,所带资财逐渐用完,就到玉山开采玉矿,制作了上万玉璧,补充经费。

图2.3 汉代西王母摇钱树座,四川成都出土。现藏成都博物馆。

图2.4 东汉西王母画像砖,成都新都区新繁镇清白乡出土。现藏四川博物院。
周穆王路过昆仑、舂山和玉山,备足了良马之后,就到了西行的终点——“西王母之邦”。西王母与他互唱歌谣,穆王表示有机会再来后,就辞行东返。西王母之邦大约是周人势力范围的极限,到此一游后,穆王率六师东返,在路上又继续买马,最后返回都城,重整周师,完成中兴。
由于周代版图和交通能力有限,从《尚书·禹贡》等古代地理著作可知,周穆王的买马之旅基本是沿着渭水的北部支流(泾水、洛水),到毛乌素沙地南缘为限。所以,最初的昆仑等山和西王母之邦基本不会超过陕、甘、宁之间,六盘山系这一范围。
但因为穆王买马之后,周师得到重建,国力重新恢复,使这一路上所遇到的景致、人物就都具有了神奇的“复兴”力量。久而久之,这种曾经拯救周人之困的能力,通过“续命延年”的逻辑,逐渐演变成了后人心中“登之而不死”“登之乃神”的永恒之境。
《穆天子传》主要着墨于穆王买马,西王母在其中所占篇幅不多,与之同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对这件事更是只用短短两句加以概括:“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其年,西王母来朝,宾于昭宫。”从此西王母就与“昆仑丘”紧紧地绑定在了一起,而且还新增了西王母回访周穆王的段落。
后来的文学家记不全那么多情节,就越写越简单。先是将(天下最高的)舂山与昆仑合并,又把群玉之山的特征嫁接到昆仑身上,最后把昆仑隔壁的西王母也加了进来,算上昆仑之丘上本来就有的“宫殿”和沿途买马这件事情(成为路遇异兽的出处),就有了这样五合一的局面。(只有在《山海经》里保留了西王母在昆仑往西、往西,又往西的古老痕迹。)到淮南王与汉武帝时代,昆仑山的特征已经固定:极其高耸,极为寒冷;下狭上平;上有玉楼金殿;还有神奇的动植物。不仅如此,它还变成了掌管不死灵药的西王母的永久驻节之地(图2.5)。
虽然昆仑的出处源自陕北,但在淮南王刘安这里,昆仑作为象征世界巅峰的高山,发生了与越地神山观念的融合,分享了后者的种种特质。而汉武帝为了和周穆王一样获得西王母的青睐,暂时倾向于昆仑的西北起源。就这样,当汉武帝依照海拔最高、出产玉石、山中栖居罕见动植物这些特征,将古老的“昆仑”之名授予千里之外的西域高山时,也同时将传说中原本面目模糊的西王母送上了这座精神高峰之巅,让她成为古代神灵世界人格特征最鲜明的一位主宰。

图2.5 东汉西王母画像,山东嘉祥县满硐乡宋山出土。现藏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值得注意的是,西王母就坐在一座下狭上平的神山上,即昆仑“玄圃”,“玄”通“悬”,所谓“空中花园”是也。有时神山也表现为神树,或介于山和树之间,参见图2.8、图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