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神殿的秩序
武梁祠的西壁上就刻画了这样一座万神殿(传说中古往今来所有神明栖居的地方)。当然,东壁、后壁也是。以往的研究者只看到山墙最上端的西王母(与东王公),并以这个三角形锐顶作为昆仑山的象征
,事实上,错过了水面之下百分之九十的“冰山”。因为放眼所及皆是昆仑。整面山墙,包括尖顶和下方四层矩形组成的谷仓结构,都是昆仑山的一部分。
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加上本章开头蔡诞的故事,我们再来审视这面石祠的山墙。从上往下,第一层昆仑最上方的西王母不用多言,作为这座神山的主人,自有羽人伺候,迎送宾客,也有龙虎猛兽严守门阙。这座山顶实在太高,甚至位于云层(卷云纹)之上,与之下相对较低的山峰(表现为双菱纹和连弧纹)一一隔开。
第二层是仅次于西王母的第二高位,清一色的古代帝王共同占据了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很显然,在儒家学者心中,那些古代伟大王朝的奠基者是昆仑仙境中地位最高的居住者。他们也是所有后世登山者心目中永远可望而不可即的“众神”。
顺着这样的思路,古代帝王之下的孝子事迹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古代圣王在位之世,是四夷顺服、国家强盛的时代。而两汉以来不断的外战,使得社会凋敝,失去了“尊老爱幼”的基础。于是,留下著名事迹的孝子就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国家回归盛世的象征。他们也随之成为永恒神山上略低于圣王的高级居民。
画像石的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只有一道横栏隔开,证明了“孝道”与圣王的联系。而第三层与第四层之间又一次出现的山峰(双菱纹和连弧纹),将代表“忠义”或武功的刺客故事及石祠主人巧妙地留在了半山腰和刚开始登山的入口。这一结构恰到好处地保留了一种行将隐藏的古老传统。结合石祠后壁中心位置的连理树、楼阁,以及屋顶祥瑞石上刻画的祥瑞图案,为我们从下而上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最下层(第五层)的车骑是祠主去世后,护送他的英灵进入昆仑神山的车队。

图3.4 东汉武氏祠左石室后壁下部小龛后壁画像。现藏山东嘉祥武氏墓群石刻博物馆。请注意树冠中藏着的猴子。
(二)后壁中间的楼阁,是祠主凭借一生的功绩,在神山获得的永久性居所(图3.4)。他武功卓越,使他得以忝列古代(刺客)武士的行列,独享为勇者专备的楼阁,楼上还有两名发绾三环高髻的贵妇陪伴,俨然落入永久的温柔乡里。边上拴着马车的连理树高高向上,被飞鸟环绕,仿佛随时要穿破画面,向着神山更上一层蔓延舒展——这株从昆仑山脚长出,就要冲上山顶的高树,无疑便是古老青铜神树(或摇钱树)的二维化身。值得注意的是,树冠中央藏着一只猴子。猴子所具有的攀登(高山、高树)能力,使其身影几乎贯穿本书。
(三)从山腰仰望高处山峰,那里是以孝道闻名的孝子和强盛王朝的奠基者。他们虽是祠主难以企及的高峰,但也不失为人生追求的标杆,安居阁楼远眺,不虚此生。
(四)昆仑顶峰的西王母是神山的主人,正是经她允许,祠主才能与众神同住昆仑。就算不能像仙人偓佺子、王乔一样,驾着飞龙、鱼车往来天空,但总有机会分享到西王母的仙酒、仙桃,岂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