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匏有苦叶

匏 有苦叶, 济 有深涉。
深则厉,浅则 揭 。
有 弥 济盈,有 鷕 雉 鸣。
济盈不 濡 轨,雉鸣求其牡。
雍 雍鸣雁,旭日始旦。
士如归妻,迨冰未 泮 。
招招舟子,人涉 卬 否 。
人涉卬否,卬须我 友 。
虚心平看,自有意味。
——[宋]朱熹《答周叔瑾》
这首诗是从一个恋爱中的女子的角度,写她三番五次来到河边渡口,等她河对岸的恋人。
“匏”是一种瓜,就是我们说的瓢瓜,它成熟、风干以后,可以把它对半切开来做水瓢。由于古代黄河流域菜蔬非常少,很多瓜的叶子都要摘来当菜吃,这个匏瓜的叶子一到夏天就渐渐变苦,不能吃了。“ 匏有苦叶 ”就是点明季节:夏天来了。她要在渡口约会,男朋友在河对岸,她当然要关心河水的深浅,所以马上就想到了“ 济有深涉 ”。“济”是渡口,“涉”是徒步蹚水。那个时候并不是到处都有桥,没桥的地方就只能涉水过河。怎么过呢?“ 深则厉,浅则揭 ”。这个“厉”与“砅”同音,“砅”的意思是踩着石头过河。这是过去的一种渡河设施,就是在水里竖一溜大石头,间距很小,高出水面,供人们踩着过河,称为“跳蹬”。我们成都有个地名叫“跳蹬河”,原来那里就有“跳蹬”。“揭”就是把衣裳挽起来,这是直接踩水过河的动作。因为对岸的男朋友还没有过来,这个女子就在心头念叨:“水要是深了,你可以从那个跳蹬上过来嘛;要是还不深,你就挽起衣裳,直接踩水过来了嘛。”——只有恋爱中的人,才会想得这么细。
第二次约会,已是夏末秋初,水势更大,渡口已经淹完了,虽然满河都是水,但车子还是可以过的。大概她的男朋友家里比较有钱,她晓得他们家有车,还是可以过河来约会的,所以她就竖起耳朵听车子的声音,结果听到了岸边一只母野鸡在叫。这就是第二章:“ 有 弥 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弥者,涨大水也;盈者,满也,漫也;“鷕”读yǎo,母野鸡的叫声。“濡”是沾湿;“轨”与“牡”上古同韵,指车轮的轴,因为那时的车身很高,轮子也大,渡口虽然河水弥漫,但还淹不到轮轴,她这么说,是认为男朋友还是应该会过河来赴约会;“牡”在这里指公野鸡。因为这个女子正在谈恋爱,对很多事情就比较敏感,连那个野鸡叫她也听得出公母来。这一句很微妙地反映了这个女子的天真情态:“那只母野鸡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正在等它的男朋友呢?”
进入第三章,季节已是秋天,这个女子又在江边渡口那里等,而且还是一大早就去了,朝阳刚刚露脸,大雁在晨光中飞鸣,她也在心里嘀咕:“你要娶我就要抓紧,一定要赶在河水冰封以前哦!”因为古代的婚姻礼仪有规定:河水封冻以后,婚姻就不举行了,必须等到第二年天气暖和以后。这就是第三章的内容:“ 雍雍鸣雁,旭 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雍雍”是大雁的叫声,读yōnɡyōnɡ,这就说明华北平原已经是秋天了。“旭日始旦”,是说早晨的时候太阳才刚刚出来;“士”是男子的通称,在这里说她的男朋友;“如归”就是“如果你要娶我”,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女子出嫁就叫“归”;迨者,等也;泮者,泮合也,河面结冰是从两边向中间延伸的,等到两边合拢了,就叫“泮”,就是河水封冻了。这是在提醒她的男朋友:要抓紧时间,快点来娶我。大概这个女子已经有点着急:我都在这儿等了你那么多次,你来了就光晓得谈恋爱,又不说什么时候结婚,未必你还要拖到明年吗?
最后一章,这个女子还在渡口等人。河水冰凉,过河已经必须坐船了,船夫以为她也要过河,就向她招手,人家是好心,她却不领情:“你们坐,我不坐,我才不过去呢。”这就是“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所要表达的。“舟子”就是船夫,“招招”是他招手的动作;“人”在这里指他人、别人;“涉”还是渡河,这里指坐船过河;“卬”读ánɡ,就是我;“否”在这里应读pǐ,就是“不”。为什么不?女子有她的自尊心:按一般谈恋爱的规矩,应该是男就女嘛,一个女子哪里能够急吼吼地就朝男子那边跑呢?所以她在心里说:“ 人涉卬否, 卬须我友。 ”——他们去坐船,人家才不去呢,人家要等男朋友过来!她还是很骄傲的。这个“友”要读古音yǐ。
从头到尾,这首诗只是反复写那个女子在渡口等人的场景,从季节的变化、心态的刻画到语气的描摹,把那个谈恋爱的女子表现得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