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淑女到英雄
——流沙河讲《诗经》、拉近《诗经》
读《诗经》:为何而读?
要提升文化水平,请读《诗经》;要增强文化自信,请读《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的源头;所写两千多年前各种生活情景、人生情怀鲜活至今,所用语言很多已成为日常的成语。孔子说“不读《诗》,无以言”;正如流沙河先生在本书的《绪论》所讲:“这个‘言’,当然是指你说的话比较文雅,也比较有趣味,显得有根据,能表现出你这个人有比较好的文化背景。”
《诗经》内容极为丰富,人文与自然的各种题材都涉及。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指的是《诗经》的社会人文意义;又说读《诗》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可从《诗经》获得自然界的知识。
《诗经》用“赋比兴”的手法写成,这为诗歌的艺术技巧奠定了普世的“基本法”。《诗经》的篇章合乐而歌,因此是歌词。歌词的特色是句子押韵,且采用重章叠句的写法;这样做乃为了可诵因而悦耳,重复因而易记。中西一些学者认为中国文学传统中没有史诗(epic),是一憾事。有的。流沙河在本书中告诉我们,《诗经》中的《大雅·生民》讲述“周民族的创世记故事”,写“我们中国特色的英雄”,是“中国特色的史诗”。
《诗经·关雎》所含有的文化艺术基因
《诗经》的第一首《关雎》,就具备上面所说的多个文化艺术基因。它写出君子追求淑女,与其恋爱、结婚的全过程;大家想象一下,或回忆一下,我的、你的、他的“浪漫史”不就和两千多年前的《诗经》时代差不多吗?
《关雎》所写的爱情,正是古今中外文学的一大“原型”(archetype,或译为“基型”)。难怪1964年推出的好莱坞电影 My Fair Lady 在香港放映时,片名就翻译为《窈窕淑女》。更早的电影 Marty ,1955年在香港则以《君子好逑》的译名上映。可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些语词,已是成语,已在有文化的中华儿女心中留下烙印。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成语,“辗转反侧”亦然。说不定将来某部电影在华人地区放映前,宣传人员因为译名而绞尽脑汁,而辗转反侧睡不着;忽然灵机一动,就用《辗转反侧》吧,这电影的内容正好与失眠有关。此外,“求之不得”也是成语。《关雎》生产了四个成语。
“琴瑟友之”这个活动值得文化史学者关注。君子通过音乐与淑女亲近,是爱情故事常有的情节。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昆曲《西厢记》中张君瑞弹琴诉衷情;沈从文《边城》中两兄弟同时爱上翠翠,用唱歌看谁能夺得所爱的芳心;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弹琴唱歌向贵妇人示爱;电影《西区故事》( West Side Story )中金童向所爱的玉女高歌……凡此种种,都是“琴瑟友之”。
另一个故事情节的原型更离不开音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哪个重要的典礼没有奏乐?《中庸》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婚礼是人生的大礼,自然要“成于乐”,也就是“钟鼓乐之”。顺便讲个故事。当年在美国设计一个中西合璧的婚礼,心里既有我们中国《关雎》的诗,也有西方瓦格纳(Richard Wagner)《婚礼进行曲》的乐;《文心雕龙》的“神思”一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乃把诗篇填进乐曲,由歌者唱出来,竟然天衣无缝,竟是珠联璧合,出席婚礼者无不啧啧称赞。读者诸君读到这里,不妨“5-1-1-1,5-2-7-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哼几句,当会感到这是一个中龙西凤的绝配。
上面说《诗经》的诗篇用“赋比兴”的手法写成,《关雎》正是如此。“赋”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意思是具体地、形象地记述人、事、物;《关雎》铺叙君子淑女爱慕、交友、结婚的连串事件,如一幕幕的戏剧。“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用了“比兴”,其修辞手法近于现代文学理论的隐喻或象征。
上面说的《诗经》“重章叠句”的写作方式,即不同段落的句子,句式相同,而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用词有变化。《关雎》正是如此。这样做的好处是重复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层次、有关键词;这样做还有一大好处:使读者容易记忆歌词。数月前十分热闹的歌《罗刹海市》,其歌词内容繁杂,与《关雎》的“重章叠句”写法迥异;我真不知道爱此歌曲者,有多少人能记诵其歌词。
近来欧洲和中东战火纷飞,死伤无数,反战之声四起。这使我想起数十年前著名的反战民歌《所有的花儿都去了哪里?》(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其歌词就是采用这种“重章叠句”的方式,也因此至今仍有很多人能唱出来。请注意,这种经典的歌词创作法式,我国两千多年前已经确立。《诗经》从内容到技巧,方方面面都有其经典性,有其中西共尊的诗学价值,是国人向传统取经、学习的对象。祖先的诗歌有如此杰出的、经典性的表现,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流沙河浑身解“经”,拉近古典的《诗经》
流沙河(1931—2019)为《诗经》开讲座,讲稿编辑而成本书,这将会是“《诗经》学”的重要著作。他才华横溢,早年以诗鸣,以诗名,后来兼写诗歌评论;1987年我发表文章论其作品,已尊称他为“蜀中大将”。再后来,先生发表散文,出版古代典籍和文字学论著,其文学成品更为丰美宏富。他“矢志于中国古典的研究与普及,《诗经》更是他着力最深的课题”。他讲《诗经》,有诗人的灵敏感悟,有散文家的款款生动,有学者的博厚知识,此书由宝贵的“三合一”熔铸而成。我这个后学和先生交往垂四十年,数度亲聆教益,曾在杜甫草堂品茗谈诗;我当年如长居成都,一定来上他的《诗经》课。
且看他如何讲解《诗经》的首篇。《关雎》八十个字,他用了三千字来解说。诗中的词语如“关关”“雎鸠”“荇菜”,其意义为何,他一一注释不在话下。讲解的亮点很多,其一是他对采摘荇菜的“淑女”的感性(甚至可说是性感)描述:
每年的春末夏初,荇菜成熟的时候,各家各户的年轻女子都到水里去采,用来敬鬼神、祖先。她们在采摘(荇菜)的时候,搴裳(撩起下裳)及腰,亮出玉臂美腿,姿态又是那么优美,就引得城里的小伙子,也就是“君子”们,都去河边看,看谁家的女子漂亮,哪个女子身材好看。
描述后还有这样一句:“这就相当于一种含蓄的选美活动。”用“选美活动”,古诗《关雎》与21世纪的我们的距离就拉近了。他再补充道:“古今人情不远,这些事是无师自通的,并不是只有今天的小伙子才会欣赏美女。”至此,两千多年前的《关雎》成为今天我们的诗了。此诗叙述的是一种自由恋爱的情景,流沙河因此更为孔夫子点赞:《关雎》“被放在《诗经》的第一篇,反映出孔老夫子绝不是那种糊涂、冬烘的人”。
学者解经,总希望有新意。流沙河把此诗的“窈窕淑女”解释为“和那美丽的女子距离很远”,就是他的一个新解吧。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内容包括爱情、亲情、乡情,包括对行役的无奈、对贪官的控诉,包括记宴会嘉庆的欢乐、记部族英雄的伟业,内容丰富多元。流沙河生动讲《诗经》,其生花灵舌、动人妙语,读这本编辑过的讲稿,我们仍可充分体会。《诗经》的名篇如《桃夭》《凯风》《静女》《相鼠》《有女同车》《蒹葭》《七月》《东山》《鹿鸣》《菁菁者莪》《何草不黄》等等,流沙河如何精解新释,如何尝试把这古代经典拉近到今天的社会,请读者细细悦读。
“拉近”使得《诗经》比较容易让现代读者理解,不过“拉近”之前,必须先“释远”。《唐诗三百首》编入的作品,是一千多年前的古典;《诗经》所收,是两千多年前的,乃非常古老的古典。读《唐诗三百首》的篇章,我们多能朗朗上口;读《诗经》,我们觉得多有诘屈聱牙的章句,因为它的时代的确古了、远了。对此,致力于普及古典的流沙河,用了浑身中国古今以至外国的学问,来“解数”(此二字权作动宾结构的语词),来“解经”。请看其对《大雅·生民》的阐述。此诗共有八章,首章如下: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它记述姜嫄受孕、胎动、生下儿子后稷的经过。首章的辟字不多,但不辟的字如“时”“敏”“夙”,其意义却与今天的一般意义不同,而得由解经者点明(相关的解释请参见本书)。还有,题目《生民》二字,照流沙河说法,不同于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生民”(民众)那般解释。他告诉我们,“生民”,就是生娃娃。
阐释《诗经》意义·传扬民族精神
流沙河参考古今《诗经》专家的著作,动用其文字学、动物学、植物学(孔子说读《诗》“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上面引述过)、文学、历史等多方面的学问,浑身解“经”,解说本书他所选的《关雎》《生民》等共八十一篇,务求大家对每一篇的抒情、写景、叙事、议论,都读得明白晓畅。他进一步给出对诗意的演绎,又在讲解时常常表示对《诗经》这部伟大经典的推崇。其间精到佳胜的阐释,需要读者细心体会。我阅读本书时做了笔记,这里未能把所有心得都写出来。
古代孔子以《诗经》为教学的课本,有“温柔敦厚”“兴观群怨”的诗教说。《诗经》之为经典,除了本身的文学价值之外,还有广大深远的政治、文化意义。例如,《生民》讲述后稷一生的事迹:母亲姜嫄如何神奇怀孕;后稷诞生后如何遭遗弃,如何成长,如何展露种植庄稼的天赋,如何当了专管农业的官员,如何施政导致谷物大丰收,如何奠立以粮食祭祀祖先的仪式。后稷是我国的农耕之祖、五谷之神。流沙河这样概括《生民》:是“周民族的创世记故事”,“宣扬的是创造、生产和兴作,是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贡献的英雄”;“这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的英雄,中国特色的史诗。这些古老的观念对我们影响深远,中华民族后来的以农立国,对外没有侵略性,和这样的故事有很深的渊源。”
流沙河从《关雎》温柔美丽的淑女,到《生民》刚健为民的英雄,以其生动精彩的语言文字阐释了《诗经》这部伟大的文学元典,还传扬了可贵的民族精神。
黄维樑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