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殷其雷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莫敢或 遑 ?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 下 。
何斯违斯,莫或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今玩其词意,但有思夫之情。
——[清]崔述
召南是召公的封地,也是因为它位于镐京之南而得名。但它的位置比周南靠西边一点,大致在现在的陕西南部、四川东北部一带。
“殷其雷”就是打炸雷,声音很大的那种雷。殷者,盛也。这首诗写的是丈夫去了外地,太太一个人留在家中,夜晚暴雨骤至,半空打起炸雷,女主人公吓得睡不着,就更加思念丈夫,希望他早日归来。全诗分为三章,都是以这个女主人公的口气在说话。
一开头是说雷声很大,好像就响在她家屋边。“ 南山之阳 ”就是南山的南边,是这家人住的地方。中国北方靠山的村庄,房子都修在山的南边,这是因为黄河流域一带纬度较高,太阳从东方出来,并不经过天顶,而是经过南方的天空,然后西沉,所以,所有的建筑物都坐北朝南,以利于采光、取暖。山北面就叫“阴”,也就是山背后,人们一般是不会把家安在那边的。“南山之阳”就是房屋周围。暴风雨突然发作,炸雷的声音好大,就像在房子周边响,女主人公吓得睡不着,开始抱怨她出门在外的丈夫:“ 何斯违斯,莫敢或遑? ”“何”是为什么、什么事;“违”是相违、违背,各走各的路;这个“斯”和《汉广》里的那个“思”一样,都是语气词。“何斯违斯”就是抱怨:到底为啥子嘛!弄得这样夫妻分离!莫敢者,不敢也;或者,一点点也;遑者,安也。“莫敢或遑”就是惊恐不定,无法安心。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你出个啥子鬼差嘛!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头——现在雷声这么大,吓得我通宵提心吊胆的。接下来她就在心中呼唤她的丈夫:“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我那个老实巴交的丈夫啊,你快点回来嘛!这个“振振”,是形容一个人的忠厚;“哉”是虚词,是既焦急又抱怨的语气,由两个音拼起来的:一个音是“之乎者也”的“之”,一个音是“嘞”,两个音连起来读,就是这个“哉”,“归哉”也就是“归之嘞”,这里面反映了生活中的土语。你不要以为我们平常不会这样说话。我的老家金堂县,它下面有个地方叫淮口,那里的人就不说“的”,只说“之”,比如说“我的哥哥”,就叫“我之哥佬倌”。这就可以推想,古人的口语中间也会有这个“之”的。把这些诗读活以后就会发现,它们实际上与我们的生活距离非常近。
第二章还是同样的意思,还是说大雷炸响,好像就在房子外边,女主人吓得睡不着,只是响雷的方位有点变化,诗的韵也变了:“ 殷 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 ”侧者,山之一边也;息者,休息也。说的是同样的场景,所以发出的也是同样的抱怨:“ 振 振君子,归哉归哉! ”我前面说这个“振振”是“忠厚老实”,只是一种解释,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就是“尊贵”的“尊”。古时候文字还比较少,同音假借的现象是比较多的。所以“振振君子”也可以是“我敬爱的丈夫”,这样理解也符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第三章和第二章也一样:“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 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只是前面换成了“南山之下”,后面换成了“遑处”。“处”也是居住、休息的意思。也许有人会问了:前面都押了韵,这里怎么就不押韵了呢?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读古音。这个“下”的上古读音近hǔ,和后面的“处”是押韵的。各位或许还会问:你怎么知道该这么读呢?我固然不是古人,但是古人给我们留有证据。屈原的《九歌》中有一首《湘夫人》,其中写道:“ 帝子 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里的“下”也读hǔ。到南北朝的时候,有一首很有名的鲜卑族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你不要以为是后面押韵,前面不押韵,读古音应该是:“敕勒川,阴山下(hǔ),天似穹庐,笼盖四野(yǔ)。”20世纪80年代有个写新诗的人说:为什么不能写自由诗?唐诗里面就有不押韵的。他就举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为例:“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我说你把音读错了,应该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zhǔ)。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hǔ)!”按照古音,就应该这样读。
这首诗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是非常之微妙、含蓄的,这位女主人公不直接说孤单难过、思念丈夫,只是说听到雷声很害怕,希望丈夫快点回来陪自己。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想,他们夫妻感情很好,平时一打雷,她丈夫就要哄她、诳她,百般呵护,也许还会说:“不要怕不要怕,我在这儿,那个雷不敢打你!”如果要说歌颂,这就是对爱情的歌颂,是非常生动、细腻地在歌颂夫妇之爱。这一类的人类情感,是永恒不变的,即使是现代,很多女子听到打炸雷,仍然是很害怕的;如果夫妻感情好,仍然希望这个时候丈夫就在自己身边,也会在心里这么呼唤:“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是不是呢?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千万不可随便糟蹋孔子,认为他什么都不懂,保守愚蠢。才不是呢!他居然连这样的诗都没有删掉。如果脑筋死板,一定会很烦这样的诗——这个耍的啥子哦,一打雷就吓倒了,你提高点儿革命勇气嘛!你丈夫在外面工作,那是为人民服务,你把他喊回来,岂不拉了后腿哉?——幸好孔夫子不是这样想的,否则,今天的你我就不会知道,在我们中国,几千年前就有这样含蓄感人的夫妇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