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中国爸爸心
上篇博文《可笑中国妈妈心》,写父母对独生子女早恋和不恋的担心与关心,把很多朋友笑惨了,却把“中国妈妈”俺媳妇谢钱氏气惨了,斥道:“你更可笑!”我赶紧自我批评,说自己不仅可笑,还很可怜,可怜中国爸爸心!
却说我最初做爸爸,既非传统家庭的“父为子纲”,也非西方家庭的“父子平等”,而是中国现代特色的“子为父纲”,唯儿子之命是听,比媳妇有过之而无不及。儿子叫我们学动物叫,媳妇柔声细语“喵喵喵”,我却大声武气“汪汪汪”,惟妙惟肖,被儿子誉为“狗爸爸”,好耍惨了。邻居逗儿子说:“爸爸和妈妈你最喜欢哪一个?”儿子答:“都喜欢!”邻居说:“爸爸和妈妈只能选一个。”儿子答:“爸妈!”爸爸妈妈不可分割,把我们激动惨了,争相拥抱儿子说:“我们的好乖乖!”
儿子却很不乖,都上幼儿园了,吃饭吃水果还非要妈妈哄着逗着才懒心无肠地张开嘴。我笑着建议说:“饿他两顿,看他吃不吃?”说我们小时候饿极了吃什么都香,兄弟姊妹多,吃东西都是抢。儿子没食欲,是因为缺乏竞争对手。媳妇眼睛一亮,说:“嘿,硬是的哈?”让我扮演“假想敌”,参与到竞争中来。
有一天,媳妇喂儿子吃桃子,儿子却连连道:“不乞(吃)!不乞(吃)!”媳妇哄他说:“这可是西王母种的仙桃,吃了能当神仙哩!”儿子却想当解放军叔叔,不想当神仙。媳妇乜斜着眼睛发出暗示,我就跳将过去,一把抢过桃子,故作饕餮状。儿子笑嘻了,说:“猪八戒——”我学猪八戒咬一口桃子,啧啧赞道:“西王母种的仙桃,好甜好好吃哦!”正要咬第二口,媳妇却惊抓抓叫道:“嘿,你还真吃上了?”一把将桃子夺过去给儿子,儿子却学孔融让梨,笑嘻嘻将桃子让给我说:“要猪八戒乞——”
却说儿子上小学时,媳妇望子成龙,想严格要求儿子:不自私,不任性,不贪玩,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团结友爱,尊敬老师,等等。总之,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谁来严格执法呢?媳妇分派角色,她当慈母,我当严父,宽严结合,恩威并济,让儿子既感受到爱的温暖,也有所畏惧。我当即揭穿她的阴谋诡计,说:“你想得美!你当好人,我当恶人,让儿子今后只晓得‘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为什么不能你严母我慈父呢?”媳妇却引经据典说:“据报纸上的专家说,现在很多男娃子奶里奶气,没有阳刚之气,都是严父缺位造成的。”说如果生的是女儿,她可以当严母,我可以当慈父,但谁让我们生的是儿子呢?我别无选择,只好从命,从此在儿子面前耍起“父父子子”的威风来。
儿子可能继承了我的不优秀基因,从小就是个贪玩好耍的淘气包,没考过双百分,没当过三好学生,也没当过班干部。媳妇看见别人家墙壁上贴满孩子的奖状,孩子戴着一道杠或二道杠的臂章,心里很不平衡,怨我管教不严,没尽到严父的责任。我斥道:“你瓜婆娘!男娃子谁不淘气啊,我小时候也没考过双百分,没当过三好学生,白丁一个嘛!”媳妇讽刺我说:“你以为你多伟大?瓜娃子一个!”说她就是喜欢儿子积极向上,当三好学生,当班干部。我问媳妇:“夫妻之间,意见不统一,老这样唱对台戏,你讽我是瓜娃子,我斥你是瓜婆娘,怎么教育好儿子?”申请当慈父,让儿子从小就懂得“世上只有爸爸好,没爸的孩子像根草”。慈母却笑嘻嘻安慰我说:“我是想把你骂成严父嘛!”儿子不懂慈母心,小学淘气,初中逆反,常把慈母气得直哭。没办法,最后都是严父出面弹压,还动过拳头。拳头打在儿子屁股上,却疼在慈母心坎上,媳妇斥责我说:“你也太狠心了,居然下得了手!”我只好泄露天机,说:“我研究过各种拳术,打的不是要害部位。我来教你两招花拳绣腿,严父不在的时候也能震慑一下儿子。”媳妇却不接招,哼哼道:“我没你心狠手辣!”
记得儿子高中军训前,媳妇正在外地出差,电话下达命令说:“给儿子准备好行装!”我却“矫诏”告诉儿子说:“军训需要带什么东西,自己准备。”儿子找来一个塑料袋,装上洗漱用具,拎着一大瓶矿泉水,雄赳赳而去。媳妇回来后,路遇同学父母,都说:“你儿子好潇洒喃!碗筷铺盖都不带,咋个吃饭睡觉呢?”媳妇臭骂我一顿后说:“简直像个后爸!”要叫一辆野的,去给儿子送碗筷和铺盖。我说:“儿子又不是一个人去荒无人烟的地方,有老师带队,有同学为伴,还有解放军叔叔关照,他若连吃饭睡觉问题都不能解决,今后能有什么出息?”很多家长担心军训伙食不好,去给孩子送营养品,媳妇说:“我们也给儿子送点吃的东西去?”我斥道:“你想把儿子给害了?”说儿子军训是去吃苦,去锻炼,不是去享福。媳妇可怜兮兮地说:“儿子看见同学的爸爸妈妈送温暖,会不会以为我们太冷血不爱他?”我斥道:“你这是妇人之仁!”结果,儿子借老师的碗筷(老师跟军官吃小灶),借同学的铺盖(同学有带两床铺盖者)。媳妇很得意地笑道:“你还会打条哩!”问他怎样感谢同学,儿子说天天去为同学打开水。我被感动了,撕下严父面具,拍着儿子肩膀说:“你做得非常好!”
却说我目睹儿子与淘气包同学的成长经历,发现自己的教育理念常跟学校抵触。作为高校教师,对教书育人多少有些了解,眼睁睁看着儿子逐渐心灵扭曲,被整成考试机器、糨糊脑袋,既不忍心,更不甘心,但又无力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为此非常纠结。记得儿子写记叙文,我告诉他要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有情趣有趣味就行,不一定非要追求什么思想意义。曾示范一篇,写我儿时种下扁豆却收获丝瓜的趣事,儿子却不以为然说:“有趣味就没意义,有意义就没趣味!”说考试不能得高分。最让我痛心疾首的是,儿子死记硬背的有些知识,不仅无用,而且有害。告诉儿子书上的话不能全信,引孟子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媳妇却斥道:“别听你爸的,听老师的!”我极其无语,却无可如何。可怜中国爸爸心!
我就这样陪淘气逆反的儿子攻书,冬去春来,终于陪到了高考。我向儿子宣布说:“第一,爸爸妈妈不去接送,自己乘车前往考场;第二,中午吃饭,在考场附近餐馆自行解决;第三,无论考得好与不好,爸爸妈妈都爱你。”媳妇却说:“是不是太残忍了?你不去接送,我去!”我说:“不就是一场考试、一场人生游戏吗?你去或我去,都只会增加儿子的心理压力。”儿子果然潇洒而归,自己估分说能上一本线,踢了一场足球比赛才回家。谁知查询成绩时儿子当即哭了:其他各科都发挥正常,唯独语文大出意外,只得了八十五分!语文一直是儿子的长项,他伤心地哭啊哭啊,说认认真真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居然不及格,早知今日还不如不学,随便耍也耍得及格。从小到大,儿子从来没这么伤心地哭过,哭得慈母眼泪汪汪,不知所措。其实,最崩溃的是我,我还有什么脸面教学生写作啊!但既为严父,就得在儿子遭遇失败挫折的时候给予他精神力量。我在母子的痛哭声中,迅速调整好心态,抚摸着儿子头(很多年没这么慈祥地摸过了),很沉静地说:“孩子,谁人生能一帆风顺呢,爸爸妈妈年轻的时候,也遭受过很多挫折,所以才内心强大。你们这代独生子女最缺的就是挫折教育。高考失利,不过是遭遇一次挫折,绝不是人生失败,咱就当是接受了一次挫折教育。”回忆往事,媳妇还把我稀奇麻了,含情脉脉地说:“不谦,儿子高考失利那一刻,我才发现你是真正的慈父!”太夸张太肉麻,竟让我无地自容。
却说那年高考,儿子的同学,无论男女,语文普遍失利,都没平时考得好。有位男生,全年级文科第一,被老师们公认为是“北大种子”,也没能上一本线。据我分析绝对败在了作文上。我深知其中之弊,不是孩子们不努力,是他们运气不好,谁让他们遭遇“冷血杀手”呢?同年江苏高考,一位父亲将女儿的高考作文发表在报刊上,愤愤不平道:“为什么被判为低分作文?”我让儿子看这篇作文,然后问他:“你没人家写得好吧?”儿子点头。我说:“她的新概念获奖作文还曾经入选高中课外阅读教材,比你强,但现在也只能上二本。”鼓励儿子、宽慰媳妇说:“能上二本院校也不错嘛,往年有些教授的子女连二本院校也没考上哩!”儿子却很不情愿,貌似丢了大学教授爸爸的脸。媳妇也不甘心,说:“让儿子再复读一年?”一本还是二本,至今依然让很多中国孩子和家长纠结。
这其实是个伪问题:难道不成龙,则成虫?我阅人无数,见过太多人生悲剧,坚决不同意儿子复读。我说:“古今中外考试都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复读是炒冷饭,继续受应试教育折磨,记诵些毫无用处的知识,做些刁钻古怪的试题,把人搞成糨糊脑袋,还不如到大学自由发展。我当年还想上北大清华哩!只要自信自强,二本院校的学生一样能有出息,一样能活得快乐。为什么非一本不读呢?”正反举例,终于将母子说服。儿子却提出要求说:“坚决不读中文系!”儿子很喜欢读书,也读过很多课外书,我本来想让他走我的路,子承父业,能得到严父的耳提面命,少走弯路。但我放弃了这个想法,对儿子说:“爸爸尊重你的选择。今后的路,你自己去走。记住,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你也要孝敬爸爸妈妈。”引孔子论孝道的话说:“父母唯其疾之忧。今后无论世俗所谓成功与否,平常人、平常心,踏踏实实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只有你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才需要为你担忧,这就是对爸爸妈妈的孝敬。”
很多年后,儿子都研究生毕业工作了,媳妇还是耿耿于怀,很歉然地说:“我们是不是亏欠儿子很多?”如小学没坚持让他学钢琴,初中没让他学奥数,高中没让他填报艺术类专业曲线上我任教的川大,高考后没让他复读,甚至我博士毕业后没留在北京发展、给儿子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没送他出国留学,等等。一句话,没让儿子成龙,我们对儿子的教育失败了。我很不以为然,说:“儿子虽然没成龙,却成了一个正常人,性格阳光,热爱生活,待人真诚,工作踏实,有爱心,有孝心,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就给外婆和奶奶各寄了五百元,难道这不是我们教育成功的表现?”媳妇却旧事重提,讽刺我说:“你一个文学教授,自己儿子高考,语文却不及格!让儿子从最喜欢语文变成最痛恨语文,还不失败?”把我惹毛了,我说:“你懂个屁!”
却说儿子工作结婚后,很幸福,很快乐,很有上进心。我严父的戏也唱完了,想辞去严父职务,跟媳妇商量说:“等我们有了孙子,你我变换一下角色,我当慈祥的爷爷,你当严厉的奶奶,以补偿我这些年假装严父的精神损失?”儿子虽然畏惧严父,甚至崇拜严父,但父子之间总感觉缺少一种温情。媳妇却非要将慈母进行到底,生命不息,母爱不止。欣赏儿子儿媳的结婚照片,媳妇得意扬扬地说:“我儿子比你帅!”参观儿子儿媳的新房,也得意扬扬地说:“我儿子比你有格调!”吃了儿子煎的牛排,更得意扬扬地说:“我儿子比你能干!”但数落儿子缺点的时候,却指着我鼻子说“你儿子就晓得铺排我”、“你儿子大男子主义”、“你儿子头发跟乱鸡窝一样”云云。总之,一切优点归于慈母,一切缺点归于严父。我一笑置之,问她:“你一会儿‘我儿子’,一会儿‘你儿子’,究竟是谁的儿子啊?”把媳妇的塌鼻子都气高了。媳妇瞪着眯眯眼斥责我说:“你瓜娃子!不是我们的儿子是谁的儿子!”
二〇一二年九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