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限制”让大脑的判断更高效
虽然这部分内容稍微偏离了大脑基本转速的话题,不过我还是想要提一下:设定时间上的限制之所以能有效果,还因为它可以让大脑更容易判断事情的重要程度。
在学习、工作中,如果想得太多、太远,那么就会发现无穷无尽的问题。
比方说,我经常要在讲座或研讨会上发表一些关于大脑的演讲。这种时候,如果主办方要求我讲1个小时左右,我会觉得非常轻松,完全没有问题。关于大脑的话题,如果详细展开的话,那肯定是没完没了的。我是该从突触开始讲,还是从血清素开始讲,或是从用脑方式开始讲呢?要想面面俱到,演讲的范围必然会无休止地扩大,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没有时间限制的话,我就很容易陷入这种困扰。
相反,如果把时间限制在1个小时,那我就能像“至少得把这个话题和那个话题讲了”“如果时间有剩余,再讲这个话题吧”这样,迅速地组织好演讲稿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如果让我知道演讲的对象,那演讲的内容就更明确了,因为我自然而然就会做出某些决定,比如“今天来听讲座的大部分是女性,所以我就从这个话题切入吧”,或者“听众中好像还有很多年轻人,那这个话题之后我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等等。
工作与其也有相似之处。如果工作的时限是一整天,那么我们多会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但如果时限被压缩到只有90分钟,那么大脑就会开始做判断“至少得做这件事和那件事”“和这件事相比,那件事更重要”,等等。而我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必要的工作,正是这种在严格的时限下组织出来的事情。
当时间有限时,人们总觉得“要是有更多的时间,我就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可一旦不限制时间,工作的统筹安排反而变得更难了,因为可选项也随之增多了。更何况,人还要在大脑基本转速并未上升的情况下考虑那些问题。其结果,就是非但没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还让工作如同一场冗长又缺乏重点的演讲,十分枯燥乏味。
最糟糕的一种工作心态,就是“慢慢做,问题最终会解决的,等问题解决了工作就结束了”。抱着这种心态工作时,不仅大脑的基本转速没有提高,可选项也会无限增多。那些每天都念叨自己忙得不行,一干就是一整天,效率却始终不见提高的人,可能正是陷入了这种坏习惯中。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本章所提倡的习惯的3个要点。
·提高注意力和头脑的灵活性需要进行刻意训练。
·“时间限制”会提高大脑的注意力和灵活性。
·“时间限制”能让提高大脑的判断效率。
当然,“要是有更多的时间,我就能更好地完成工作”这也是事实。但是,在这段“更多的时间”里,你必须要保持前面讲过的那种“考试状态”。越是认真并追求完美主义的人,越要重视培养这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