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世纪发现的未解之谜
截至20世纪结束,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宇宙中的一切都可以用“原子”来说明。原子中存在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这种基本粒子构成……在原子初次被发现的约100年后,物理学对宇宙构成的研究走到了夸克这一步。
但是,即使“衔尾蛇”的尾巴延伸到夸克这一层,也没有完全与“蛇头”连接起来。对于宇宙,我们曾认为“一切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后来的研究颠覆了这一认识,但现在仍然存在很多未解之谜。
我们尚不了解的东西并非仅是暗物质和暗能量,甚至包括某种“不存在的东西”,那就是“反物质”。
对于所有粒子,都存在与其性质相同但电荷相反的“反粒子”,因此对于所有物质,都存在“反物质”(后文会详细讲解这部分内容)。在宇宙大爆炸的瞬间,反物质与物质应该是等量产生的。但是,我们没有在目前的宇宙中找到自然存在的反物质(实验室中已经制造出反物质)。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谜题。
另外,在预言反物质存在的理论中,也预言了一种尚未发现的粒子。物质的“质量”便是因这种粒子而产生的。根据预测理论计算,粒子的总能量占宇宙总能量10 62 %,这看上去是非常荒唐的。目前来看,这种粒子是什么,以及如何撤回存在这种粒子的预言(否则会乱套),一切都是未解之谜。
这种粒子被称为“希格斯玻色子”。由于对尚不了解(也不知道它是否真的存在)的粒子进行命名会出问题,所以我姑且称其为“暗场”。
顺便一提,200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小林-益川理论”,就是关于反物质的研究;此外,物理学家南部阳一郎的功绩也与希格斯玻色子有关。不过,我还是在后文中再介绍这些内容吧。读到这里,大家只要明白“宇宙仍然存在很多未解之谜”就可以了。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研究者已经揭开了许多之前的“未解之谜”,这本身就是现代物理学的成果和巨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