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增负”笃学,立心塑魂成才
刚才你们身穿白袍,庄严宣誓,这意味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你们献身医学的人生已经正式启航。在这里,我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热烈欢迎你们,衷心祝贺你们凭借自身强大的硬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为你们择医为业的初心点赞。当然,此刻,我们也应该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为你们的成长不计回报、倾心付出、默默耕耘的父母和师长们,对他们真诚地道一声“谢谢”!
同学们,交大医学院已经成为你们挥洒青春、向未来起航的地方。我相信在你们作出选择之前,对她已经做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在这里,我无意赘述,期待在未来的岁月里,你们能够静心品味她,真心爱护她,细心呵护她,努力使她真正成为你们心目中的“康桥”。
我也深知,你们能够来到交大医学院非常不易,倾注了大家难以言说的艰辛甚至磨难,因为在今年的本科招生中,交医的录取分数线继续处在高位。在上海,我们的高考录取分数线高出控制线76分,名列上海市高校第3位,其中临床医学八年制法语专业和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更是占据了上海录取分数最高的三大专业中的两席。在全国30个招生省区市中,我们的录取分数线在12个省区市中位列所有高校前五,在29个省区市中排名前十。研究生招生的竞争同样激烈,有些专业方向甚至可以用惨烈形容。对此,我感到非常欣慰,因为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能够成为交医的学生,你们都是最出色的。
但是,我依然想说,今天的出色并不能代表你明天的辉煌。进入大学,尤其是进入交大医学院,你们不是如释重负了,而是要面对更大的艰辛和挑战,因为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温度、情怀和责任,选择了交大医学院,就选择了卓越、奉献和奋斗。在这里我必须再次为你们的选择点赞,为你们心中的大爱情怀、奉献意识和担当精神“打call”(加油)。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处于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特色、上海风格、交医特质”的一流医学院的新征程中。我们为置身于这个新征程而充满自豪,更深知这条路充满艰辛。在我心中,它是否成功,最关键的是你们能否成为一等人才,因为交大医学院始终将造就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核心使命。
大家知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同时更应该知道“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昨天,我们的校长林忠钦院士在上海交通大学2018级新生开学典礼的主题演讲中寄语新生“志存高远,惜时如金”,并诘问:作为本科新生,你们是否做好了读大学的准备?作为硕士研究生,你们是否充分理解读研的意义?作为博士研究生,你们是否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在这里,我真心期待大家认真思考,用实际行动回答好这“为学三问”,并鞭策每一位交医人加倍奋斗、脚踏实地,不负历史与时代的嘱托与期盼。
同学们,我一直推崇“领先源自梦想,梦想催生激情,激情成就未来”。在筑梦、追梦、圆梦的征程中,我们务必催生并拥抱激情,努力提升智慧,成就一个知识渊博、不断挑战自我、勇于守正创新的人。虽然从高考成绩来看,你们都是出色的,智商肯定也是很高的,但是,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大学学习更不同于中学学习。我们说,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要给大学生合理“增负”。“增负”就是要求学生不断地学习,给自己加压、充电,这也是提升智慧的必要途径。
长期以来,交大医学院不断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严把出口关,努力杜绝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在这里发生。
“增负”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同频共振、共同努力,但主要还是取决于你们的自觉。我们务必自觉感悟医学的真谛,努力挖掘对医学的兴趣。有兴趣就会学得开心、学得专注、学得高效,才能面对困难不后退,才能持之以恒。要自觉拒绝平庸、追求卓越,舍弃功利、登高望远,绝对不要以还过得去的成绩成功换取一纸毕业文凭而自豪。我们务必立场坚定地倡导积极主动、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切不可选择做“佛系青年”,因为你今后面对的是性命相托的场景。
大学学习的目的不是考试,尽管优秀的考试成绩是必须的。考试不是衡量一个学生的绝对标准,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尺度和根本,尽管为了所谓的公平我们只能以分数作为成绩绩点的重要依据。你们面对的是快速发展的时代,“健康中国”的建设需要你们的努力,更需要你们的创新能力。医学研究和医疗模式也正在发生改变,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医学模式和人工智能医学模式必将来到我们身边,这既需要我们的知识深度,也需要我们的知识广度;既需要深厚的生命医学知识,也需要数理化等基础知识的支撑。请记住,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是你们的第一要务,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读书上是对你们的基本要求。同学们,天分不是与生俱来的,安分是会吓跑天分的,而成为强者也一定是勤奋的结果,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功没有捷径,勤奋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最朴素最实用的路径。
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我们务必努力成就智慧、完善人格,培养情商、爱商,成为一个有温度、有灵魂的人。医学的本质是人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统一体。如果医学离开了人性,丧失了底线,失去了温度,也就失掉了灵魂。对方将性命相托于你,你务必拥抱以情怀和灵魂。正如刚刚获得第四届上海市教育功臣称号、我们德高望重的邱蔚六院士所说,在“博学、勤思、大爱、精诚八个字中,大爱、精诚是专门对医学生讲的”。的确,对医者而言,对生命的尊重、对患者的关爱、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技都是“有灵魂”的体现,而所有这些品质,都需要你们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地去体会、去感悟,进而去实践。“有灵魂”也是由医学这门学科的特殊使命决定的。医学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民健康更是我们向往的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如果我们的医学生没有一种为人类健康而投身医学事业的理想抱负和雄心壮志,那将愧对你们刚刚穿上的这身白袍,愧对刚刚许下的医学誓言。
本科新生们,你们大多数是第一批00后大学生,自带很多标签。但我们必须在努力做到自尊、自信、自爱、自重、自励的同时,学会开放与共享、以诚待人、厚道做人,多积累点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不断夯实尊重、包容、耐心、爱护、温暖、意志、耐受挫折等医者必须拥有的品质,增强表达和沟通、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当然,我还希望你们能够自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因为强壮的体魄是日后从事医学事业所需的基本素质之一。
同学们,在学医的道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事业的伟大不仅在于目标的华丽,更在于过程的壮丽。我衷心地希望大家能自觉“增负”笃学,立心塑魂成才,在喧嚣中保持一份清醒,在激荡中保持一份从容,在功利中保持一份淡定,心无旁骛,为强国复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始终保持青春朝气、年少锐气,勤学苦读,全力以赴,不断激发自身无往不至、无坚不摧的能力与潜力。
同学们,请记住,世上永远没有完美的事情,永远有困难和麻烦,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面对它、解决它,正所谓知易行难。让我们拒绝抱怨、少些空谈、多干实事,在实践中反思,在磨砺中锻造,在历练中成长。
(本文系2018年9月10日陈国强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8级新生入学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