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贵在坚持
亲爱的本科新生朋友们,我衷心祝贺你们,历经长达12年的中小学的苦读,经过中国特色高考的洗礼,终于突破重围,如愿以偿地进入交通大学医学院。
亲爱的研究生朋友们,我也真诚地祝贺你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同样如愿以偿地留在或来到交通大学医学院,开启你的医学人生新篇章。
亲爱的同学们,欢迎你们加入交医这个大家庭,成为新的交医人。同时,我也借这个机会提议大家用最热烈的掌声和最虔诚的心情,真诚地感谢为了你们的成长而辛勤付出的父母、家人、老师和曾经的同学们。
说心里话,每年的6月和9月,都是我最期盼的时节,也是我最费心的时刻。因为,每次我都用心思考,如何与即将毕业的医学“老司机”们交交心,又如何给刚入学的医学“小鲜肉”们一些发自肺腑的忠告,并真心希望这些家常话能对大家更快地适应角色转变、更好地进入学习新状态有所帮助。
历经120余年的春华秋实和65载的风雨征程,尤其是2005年7月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以来,医学院师生与医务员工凝心聚力、锐意改革,始终以培养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己任,砥砺前行、久久为功,不断取得快速发展,铸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辉煌。
正如我的老师王振义先生最近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章中所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已发展成生命医学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国家队’,成为上海交大冲击世界一流的排头兵,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案例’,走出了一条综合性大学建设高水平医学院的中国道路,谱写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之路的新篇章。”
同学们,我可以自豪地说,进入交大医学院的学子都是曾经的“学霸”,至少从高考成绩上来说是这样。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本科招生中,交大医学院的录取分数线继续保持高位。在上海,我们的本科录取分数线高出控制线65分,名列上海市高校第3位,位列全国700多所在沪招生高校第6位;在全国,我们的录取分数线高于当地本科线150~200分,在6个省区市进入前五,在27个省区市进入前十。在研究生招生方面,竞争同样激烈,十几位甚至几十位考生竞争一个录取名额是常有的事。
刚才,临床医学八年制新生贾文清同学在发言中感叹:站在未来的起点,他不禁回首过往,成长的足迹随时光一路延伸至脚下,让他想起自己为何选择医学,为何来到这里。昨天,我们的林忠钦校长在校部新生开学典礼上嘱托大家要“立一等志向,成一等人才”。同学们,对照这个目标,正如我上周六与新生家长对话时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学们仍需努力。交大医学院的校园很小,也许甚至比不上你的中学。大家不用为此而吐槽。实际上,交大医学院完全可以称得上是精品。在这里,你可以在不经意间遇到无数校内校外、国内国外的大师,只要你愿意。你看,今天你就在不经意间遇到了国际著名血液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依然奋斗在教学、临床和科研一线的王振义院士。等一会儿,王老师还要给大家讲话。这是多么幸运呀!此处应该有掌声呀!让我们感谢王老师!
在这里,你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国际前沿的学术报告,汲取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同样只要你愿意。我想对在座的新生们说,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选择了交医就选择了卓越。把你们培养成卓越医学创新人才,是交医的责任与使命,但你们最终能不能成就卓越,归根结底,还取决于你们自身的努力与坚持。刚才,你们的师兄,三个月前刚从临床医学八年制法文班毕业的杨溢博士说,当他拿到沉甸甸的博士学位证书,心中充满感恩之情的同时,也为自己的不断坚持点赞:坚持做一件事很难,做好一件事更难,但我更懂得坚持是力量,坚持也是人生的快乐。
同学们,对你们来说,在追求卓越的奋斗道路上,要心系家国,更要懂得贵在坚持。正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医学专业的学习周期长,医生的成长周期更长,“怕自己坚持不下来”的疑惑也许困惑着你们。但是,我想说:
坚持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能帮助你们收获学业上的重要果实,为追求卓越的医学人生奠定基础。
长期以来,我们自身、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社会、我们“严进宽出”的考试制度,都把考试、升学,特别是考上大学尤其是考上名牌大学等误当成教育和学习的终极目标,而忽视了对教育和学习持续性、系统性、一贯性等本质的关注。我们会看到不少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渐渐淡出了优秀生的行列,因为他们还沉溺在过去的成绩之中,没有把对学习的那份坚持保留下来,投入新的征程。今天,我想郑重地告诉大家,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研究生,特别是交大医学院的学子,你们过去的坚持,换来的仅仅是高考或研究生入学考试时的高分,获得的只是开启医学大门的敲门砖。因此,这绝不是你们发愤图强的终点,而是新一轮孜孜以求的起点。在追求和实现卓越的道路上,需要你们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和坚持。唯有如此,才能在不断跨越、攀登医学科学的高峰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坚持也是一种定力。这种定力,能促使你们不忘初心、认准方向,为追求卓越的医学人生筑牢信念。
医学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有机统一体,更是一门强国的学科,因为人民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医学的卓越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更应展现在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使医学成为“有温度”的学科。我深信,大家选择医学这条道路的初心都是真挚的、真诚的、坚定的,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都怀有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以及对救死扶伤的医学职业精神的崇敬之情。我为你们的选择点赞。但我更希望看到,今后无论何时,大家都能铭记和坚持这份初心,特别是在浮躁功利的社会大环境中,在因医患关系的某一方面被无限放大而被唱衰的舆论氛围下,这种定力更显珍贵,它也是我们追求卓越的医学信念的来源,而这份信念将引领我们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正所谓“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我想,今后当大家面对诸如“我们是谁”的调侃时,能流露出一分淡定和坦然,而不是吐槽或无奈。
坚持更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能决定你们未来事业的高度与广度,为追求卓越的医学人生提供动力。
著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在与青年学生谈论自己的科学成就时曾说过:“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古人也说:“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对在座的各位而言,你们今后的学医之路,既有坦途也有陡坡,既有平川也有险滩,既有直道也有弯路,很多时候,都需要葆有十年磨一剑和甘坐冷板凳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受这个浮躁社会的影响,不心浮气躁,更不朝三暮四、相互攀比,学一门丢一门、干一事比一事,而要静下心来,把自己的心态摆正、理顺,做到内在有激情,外在显从容,做到心无旁骛、久久为功。
我始终相信,在医学的道路上,成大事不在于力量之大小,而在于坚持多久。所谓的才气,也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赐,而是坚持不懈的结果。但我也要提醒大家,坚持不是固执。坚持一旦沦为固执,人就容易钻牛角尖,容易充耳不闻、蔽明塞聪,无法把握为人处世的“火候”。正所谓“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同学们,交医人的骨子里和血脉中充斥着、也流淌着追求卓越的文化基因和坚持坚守的文化品格。人可以不伟大,也可以不富有,但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甚至放弃肩上的责任。责任让我们变得坚强,责任成就我们的勇敢,责任也让我们知道关怀和理解。
我衷心地希望大家努力践行刚才已经庄严宣告过的医学生誓言,不断成就智慧、完善人格,努力学会做人,努力学习知识,与交医一起创造属于自己的、无愧于时代的卓越医学人生。
(本文系2017年9月11日陈国强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7级新生入学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