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吃黄鱼
——荆州篇三
在荆州,苏轼还吃到了黄鱼,在这一路写成的《南行后集》里没有诗文记载,却出现在四年后他在凤翔判官任上所作的《渼陂鱼》中,《渼陂鱼》这首诗我们后面还会详细讲,这里只截取与黄鱼有关的一段,看看他是怎么说在荆州吃黄鱼的:
早岁尝为荆渚客,
黄鱼屡食沙头店。
滨江易采不复珍,
盈尺辄弃无乃僭。
大意是:几年前我路过荆州时,多次在沙头的店家吃到黄鱼,此鱼江边很容易抓到,不觉得珍贵,一尺多长的动不动就扔了,这可不是胡说八道。
苏轼吃黄鱼,就在荆州的沙头。唐宋时的沙头,就是今天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杜甫《送王十六判官》有“买薪犹白帝,鸣橹已沙头”。苏轼在《荆州十首》之五有“沙头烟漠漠,来往厌喧卑”,都是指同一个地方。荆州、沙市,这都容易理解,但这“黄鱼”是什么鱼呢?显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鱼”——黄花鱼。今天的黄鱼,指的是鲈形目石首鱼科黄鱼属的一种鱼类的统称,生活于黄海、东海和南海。苏轼说“滨江易采”,指这种鱼是生活在江里的,所以今天的黄鱼可以先排除。
拿黄鱼来写诗的还有杜甫,诗名就叫《黄鱼》: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
“巴东峡”指的就是三峡。历史上“巴东郡”有二:一是东汉巴东郡,即今天的奉节。二是唐天宝年间巴东郡,即归州(今湖北秭归县),杜甫写这诗时客居夔州。杜甫说巴东峡好多黄鱼,当地人拿它来喂狗,黄鱼长大了,它的麻烦也就来了,当地人用竹简木桶捕黄鱼历史悠久,它不是鲤鱼——雷一劈就可以化为龙,只落得在泥沙里滚来滚去,口吐白沫,空有龙鳞却没有化龙之命。老杜是以黄鱼自喻,悲叹自己的命运如黄鱼,没有人提携,不能如鲤鱼般遇雷化龙。杜甫写的黄鱼,就在巴东峡,也是生活在江里的,与苏轼笔下的黄鱼,应该是同一物种。
古人所谓的黄鱼,其实就是鲟鱼。而鲟鱼,在古代叫“鳣鱼”。《尔雅·释鱼》里就有“鳣”,晋朝郭璞注:“鳣,大鱼,似鱏而短鼻,口在颔下,体有邪行甲,无鳞,肉黄,大者长二三丈,今江东呼为黄鱼。”看来之所以称鳣鱼为黄鱼,原因是“肉黄”。三国时陆玑的《草木虫鱼疏》说:“鳣出江海,三月中从河下头来上,形似龙,锐头,口在颔下,背上腹下皆有甲。今于盟津东石碛上钩取之,大者千余斤,可蒸为
。”长度达二三丈,重达几百斤,形似龙,口在颔下,背上腹下皆有甲,而且生活在长江里,这些特点都直指鲟鱼。比苏轼稍晚的马永卿在《懒真子》中也说:“黄鱼极大,至数百斤,小者亦数十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鳞三·鳣鱼》(释名)中提到“黄鱼、蜡鱼、玉版鱼”,也印证了黄鱼就是鲟鱼这一说。
鲟鱼的特点就是大,所以苏轼说“盈尺辄弃无乃僭”,一尺多都扔了,因为不够大。《诗经·卫风·硕人》就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gū)濊(huò)濊,鳣鲔(wěi)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qiè)。”这首诗描写了齐女庄姜出嫁卫庄公的壮阔场面和她的美貌。大意是:你看那黄河之水白茫茫,北流入海浩浩荡荡。下水渔网哗哗动,戏水鱼儿刷刷响,两岸芦苇长又长。陪嫁的姑娘身材高挑,随行的男士相貌堂堂!以鲟鱼之大衬托庄姜身材高挑和身份的高贵。那时的黄河,是有鲟鱼的。
鲟鱼是现存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世界上现存二十七种,仅分布于北半球,现存九个自然分布区,包括太平洋东岸、西伯利亚及北冰洋流域、黑龙江水系和日本海、长江和珠江水系等流域。基于自然环境改变、水利工程设施修建和过度捕捞等原因,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野生鲟鱼资源明显减少,处于濒危状态。我国境内野生鲟鱼有八种,包括分布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史氏鲟、达氏鳇和库页岛鲟,分布于长江、金沙江流域的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分布于新疆伊宁等地水域中的裸腹鲟,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布伦托海、博斯腾湖的西伯利亚鲟。迄今为止,我国从国外引进了俄罗斯鲟、欧洲鳇、小体鲟、匙吻鲟等十几个品种以研究或人工养殖。
苏轼和杜甫所说的黄鱼,是生活在长江的中华鲟或达氏鲟。中华鲟为底层、洄游或半洄游性鱼类,每年五六月群集于河口,秋季上溯到江的上游。以摇蚊和水生昆虫幼虫、软体动物等为主要食物。常见个体重量为50公斤—300公斤,最大的可达600公斤。生长较快,但性成熟较晚。生命周期较长,最长寿命可达40年。达氏鲟也叫长江鲟,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是我国长江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长江鲟出生和成长都在长江上游至金沙江下游江段,受人类活动影响。从20世纪后期开始,长江鲟自然种群资源规模急剧缩小,至2000年左右自然繁殖活动停止,自然种群已无法自我维持,面临绝迹风险。
在苏轼生活的时代,鲟鱼是“滨江易采不复珍,盈尺辄弃无乃僭”,现在长江的鲟鱼濒临灭绝,已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好消息是鲟鱼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想吃的话可以吃到,只是价格不菲。
苏轼没说怎么烹鲟鱼,我们只能凭想象了。健硕的鲟鱼,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比一般鱼类高得多,肝脏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0.31%—16.26%,而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6.42%—20.41%,鱼卵中的蛋白质含量则可达到26.2%,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鱼子酱。鲟鱼身上的另一个值钱部位,那就是“龙筋”。鲟鱼“龙筋”是鲟鱼脊骨的骨髓,质地柔韧,洁白如雪,干制品现在在高级餐厅价格高昂,一般用来炖汤或者红烧。鲟鱼肉可作刺身、入火锅、红烧、清蒸,肉鲜味香。估计苏轼当时吃的就是鲟鱼肉,而在荆州吃到,红烧的做法概率更高。
对东坡菜有兴趣的,可以以鲟鱼做个系列,名字就叫“东坡黄鱼”,这可比那些用现在的黄鱼或鳝鱼冒充“东坡黄鱼”的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