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灯台与度缘

东汉陶佛像灯台(泸州博物馆藏)
灯台是古人的常用之物。油灯烛光下,奋发提笔、掩卷沉思、声色逐利、今宵酒浓……灯台之下有数不尽的人间故事、悲欢离合。如此,灯台也是最宜赋予度缘之物。
若要叫某人大彻大悟,痛改前非,于劫难中重生,佛教里有一专用名词叫“度化”。度化的方式很多,比如像《西游记》里的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中,元自实遭遇借钱不还的故人,恶上心头鬼神相随,后善念换转,福音渐起;又或是神话中,观音化身青楼女子,极尽魅惑,叫男人回头是岸。
总之,是要有一事一物一境点化凡胎俗人,获得人生大智慧,甘于眼前平淡或挫折,堂堂正正面对世事人生。
灯台是古人的常用之物。油灯烛光下,奋发提笔、掩卷沉思、追名逐利、酒酣耳热……灯台之下有数不尽的人间故事、悲欢离合。如此,灯台也是最宜赋予度缘之物。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泸州漫步,于泸州博物馆中观瞻几款灯台,皆具“度化美学”。他们不同于大批量生产的程式化的灯台,而是巧“点题”,巧戏话。试想观者执手举柄,低眉抬首,灯台豆光婆娑,睹灯柄与灯座,有倏忽妙趣之感,偶然间醍醐灌顶。
兔子和乌龟应该是竞争对手,一快一慢,一轻浮一稳重,似有水火不容的竞争之恨。但在东汉年间的灯台中,二物纳为一体,有相互扶持之状,耐人寻味。

东汉龟座兔柄陶灯台(泸州博物馆藏)
龟兔最出名的故事,自然是《龟兔赛跑》,但这并不是中国成语,而是出自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但是奇怪的是,在东汉年间,乌龟和兔子也走在了一起。这故事则是互助之爱。泸州博物馆收藏了一款龟座兔柄陶灯台,是东汉年间的文物,一只乌龟稳稳地匍匐在地,头向前伸。龟背上是一只立着的兔子,似乎在指挥着前方道路,兔子两耳朵高高竖起,在兔子身后沿着耳朵的方向是一块石柱,这柱子支撑着一斗形小碗,是为燃灯放烛的地方。烛台整体为泥质红陶。
用乌龟当底座,是中国独有的特点,它们大多被誉为神龟。不少宗庙碑刻,都以巨龟承托。龟,象征着千年稳固,永恒不变。而兔子则充当了火炬手的功用。兔子和乌龟,一快一慢的世仇走在一起,大概是龟要借助兔的矫捷与灵动,兔也要有个扎实的根基,二者是取其优势而共存的。又快又稳,是综合之意。它们是良友吗?是损友吗?但好歹都在一起,为了光明这个目标,求同存异。
论度化,古往今来,主角还是佛祖。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里,薛宝钗曾有如此感慨:“我笑如来佛比人还忙:又要度化众生,又要保佑人家病痛,都叫他速好。”这本是她打趣林黛玉和贾宝玉互相关心的隐喻,其实却也是作者借此调侃众生的索取无度,万念皆虚。
然虚虚实实,日子总还要过下去。“佛祖要度化众生”,还是人生的一帖安慰剂。
泸州博物馆里的一款东汉陶佛像灯台便是充满了佛是万能主的意趣。这尊佛虽然身掌三个灯台盘,看起来忙个不停,但依然开怀大笑,这样一具灯台相伴,是有多抚慰人。
此陶佛像灯台是1987年在泸州能源大楼基建工地一墓葬出土的,泥质红陶,模制,中空,高35.2厘米,底宽9厘米,肩宽9.6厘米。
灯台造型为汉代流行的枝形灯样式。灯座为一结跏趺坐佛像,额头发髻螺状,脑后发髻竖平行状,面部双目深邃,眉间饰白毫相,颧骨高突,面带微笑,着通肩衣,双手握于身前,双手之间的衣服呈“U”形,背后三道弧形衣纹,结跏趺坐于梯形高台上,高台正中装饰一朵盛开的莲花,佛像头顶及肩部分出三个枝杈,高举三个灯盘。
诚然,陶佛像灯台不少是作为明器存在,在墓葬中陪伴墓主人,有“长明”的用意,生生世世,都可以光照子孙。作为汉代墓葬品,它的度化之功虽然不是那么直接,却在冥冥之中,化解劫难。而佛祖的笑容,似乎能自由穿越阴阳两界,佑其后代。
这东汉佛像因为造型小巧,并不能明确是哪位佛,更多的是宏观意义,所以离人间远了些。到了清代,更具现实主义的佛祖作为灯台出现。
这就是济公。

清代象牙制济公灯台

济公灯台细部
清代象牙制的济公灯台,精致、细腻、光洁。
济公俗名为李修缘,号湖隐,法号道济,南宋高僧,后人尊称为“济公活佛”。最初济公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济公活得随性,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实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他留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济公还懂医术,喜为穷人治病,偏方甚多,又古道热肠,好打抱不平,息人之争,老百姓没一个不念他好的。
好人终有报,恶人终有惩,清代人以此为念,制象牙济公灯台,可体察其度一切不平之心念。
此灯台为象牙质,圆雕。人物为济公形象,头戴船形毡帽,头微侧,眯眼咧嘴,作大笑状,穿交领宽袖长衫,赤脚,袒露前胸,瘦骨嶙峋。右手曲肘于胸前,倒提鞋一双,左手臂平抬向上,持蒲扇一把,头顶四周缠绕镂雕灵芝花卉,在花卉中部一平台上直立一三段造型的圆柱,支撑一盘形灯台。灯台为直口,腹微收,平底。人物站立于一圆台上,圆台内圈为弦纹,外圈为海水纹,台基为倒置的蕉叶。
1985年版的电视剧《济公》曾红遍大江南北,“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济公乐善好施,彰善惩恶,他离尘世如此之近。这款象牙灯台无疑更像是工艺品,毕竟用于燃烧之物,陶瓷和青铜的灯台更耐用。不过就算是放在供台或案几上,家里大概也会少了不少烦心事,毕竟有济公主持公道呢。
“九烛台前十二姝,主人留醉任欢娱”,白居易诗句中的灯台是声色犬马,今宵作乐;“紫垣疏舍拂霄霓,官烛台衾夜境凄”,则是宋庠抒写皇宫凄清,境遇不祥下的灯台之孤零。家家户户都有灯台,灯台见过许多风月人间,在灯台上做文章,也是度化众生的一条道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