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礼器与案头文玩

鬲鼎式瓷炉
古时候,鼎、琮、圭等都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后母戊青铜大方鼎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那些青铜器换了材质,逐渐用瓷器来替代。龙泉窑、景德镇等名窑的工匠将具备特殊含义的泥坯送入炉火中,细心烧制,将其改良,就变成了案头文玩或佛前清供。这些小巧玲珑、晶莹剔透之器,兼具向善向美的宗教之意和雅致精细之美,备具仪式感。
古时候,鼎、琮、圭等都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后母戊青铜大方鼎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的那些青铜器换了材质,逐渐用瓷器来替代。龙泉窑、景德镇等名窑的工匠将具备特殊含义的泥坯送入炉火中,细心烧制,将其改良,就变成了案头文玩或佛前清供。这些小巧玲珑、晶莹剔透之器,兼具向善向美的宗教之意和雅致精细之美,备具仪式感。
可别小看了这些瓷器,因形制上借鉴了礼器的造型,它们便有了皇室血统。
遂宁的四川宋瓷博物馆,是一座不可多得的以瓷器为专题的博物馆。这源于1991年,遂宁金鱼村出土了一批完整和可复原的文物,共千余件,其中仅瓷器就多达985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处宋瓷窖藏,当中出土的龙泉窑青瓷,可谓中国陶瓷巅峰作品。
意外的是,这批瓷器裸藏于土中。也许是因为宋蒙战乱,被有意掩埋起来,等日后再寻来,还能图谋个富贵。谁承想城头换了虎旗,大王割了几茬,就被遗忘了。这再寻之日,已是千年以后的遂宁金鱼村。

四川宋瓷博物馆

四川宋瓷博物馆展陈

琮式瓶
在这群宝藏中,案头皇家礼器,最为惹人情思。
比如,琮作为古代玉质礼器,一直是美与庄严的代名词。《通典·吉礼四》中记载:“周制,《大司乐》云:‘夏日至,礼地祇于泽中之方丘。’……其丘在国之北,礼神之玉以黄琮,牲用黄犊,币用黄缯。”可见礼神用黄色琮,是最为尊贵的表达。
而南宋龙泉窑青釉琮式瓷瓶,则以瓷器向琮致敬。该青釉琮式瓷瓶口径7.7厘米,腹宽10.1厘米,足径7.8厘米,高26.8厘米。
整体色调温婉端庄,圆唇,直口略斜,短颈,瓶体长方形,四壁模印四组相同的凸条纹,每组均由八节长短线条相间的条纹组成。圈足较厚,白胎,除圈足底部以外通体内外施梅子青釉,釉层不太均匀,条纹凸起处釉色稍淡,足部积釉最厚,釉色莹润。釉面未见棕眼,两面有两条较长的开片裂纹,另有几处短开片。圈足未施釉处可见明显的切削修整痕迹,但足部仍不太圆整。圈足内侧粘连窑渣,整器较为厚重。
琮式瓶是仿周代玉琮造型制作的陈设用瓷。这件龙泉窑琮式瓶把玉琮端庄古朴的造型与龙泉瓷温润含蓄的釉色完美结合,冰清玉洁、典雅高贵。在南宋窖藏中,琮式瓶目前仅见于四川遂宁,它是国家一级文物。
皇家礼器少不了祭祀用器,祭祀则少不了焚香。作为焚香炉,则会更直接地采用礼器造型,以表恭谨。无论是在案台还是在供台,此形此意再妥帖不过。比如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凸雕花卉纹鬲鼎式瓷炉,其口径16.5厘米,腹径13厘米,高14.5厘米。
这款香炉为直口,圆唇,外折沿,沿上附两立耳,短直颈,圆肩,三鬲状实心足。颈部饰刻画花回纹,肩部、足部分别饰剔地莲花、兰草、折枝牡丹纹。白胎,施青白釉,内底无釉露白胎;足端无釉呈火石红。

南宋龙泉窑青釉兽耳衔环直口深弧腹鼎式瓷炉(四川宋瓷博物馆藏)
此炉造型借鉴了铜鼎,三只袋状足又仿制鬲,因此被称为“鬲鼎式炉”。这件炉纹饰精致,凸雕花卉具有鲜明的立体效果。
另一款仿商周铜鼎的瓷炉,也让人注目。
南宋龙泉窑青釉兽耳衔环直口深弧腹鼎式瓷炉,口径11.1厘米,腹径10.9厘米,高11厘米,直口,方唇略圆,口沿上附一对方形立耳,深直腹,下腹圆弧,平底,三兽足。
上腹堆贴一对兽首衔环。内底有一轻微的鸡心状突起。通体施粉青釉,釉面光洁莹润,遍布较大的褐色开片和细小的开片纹。足底圆整光滑,未施釉,呈较为鲜艳的火石红色。有两足残断。这款瓷炉造型典雅,具有浓厚的古韵,有“琢瓷作鼎碧于水”之味。
有时候,简单更具美感。比如,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素面兽足鼎式瓷炉,口径17.2厘米,高20.6厘米,直口,圆唇,外折沿,口沿上两立耳,短直颈,圆腹,下腹内收成平底,三兽足,兽足上端刻画兽面,下端刻画爪趾,手法细腻,制作考究。
白胎,施青白釉,内外底无釉露胎,外底有黑褐色圆圈。此器是仿青铜器造型的瓷炉,造型优美、流畅。
火与土的交锋,千年成精,为世人津津乐道。梅子青的光彩,在玻璃柜中,隐隐流转的温润、洁莹之美,述说了扑朔迷离的往事。
遂宁是宋徽宗的封地。《宋史·本纪第十九》载其“元丰五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明年正月赐名,十月授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哲宗即位,封遂宁郡王”。虽然算起来,宋徽宗那时不过3岁,有没有来过遂宁生活实在是很有争议的事情,但是既然册封为郡王,多少也要牵挂一下此地,不管人来不来,礼节总是要来的。世间百姓尚知道礼尚往来人之常情,更何况君王之家,礼节更不可偏废。
这一批瓷器多多少少与宋徽宗有关系。至于是皇家一次性赠送给遂宁的,还是分批次的,史上并没有确切记载。
在遂宁还有一个广德寺,唐代开元年间始建,有“西来第一禅林”之称,千余年来香火鼎盛,信徒广布。同时,广德寺作为皇家禅林,历代帝王11次敕封,宋代就占有6次之多。
试想宋徽宗,不时将宝物赐予遂宁广德寺,无论是要延续以往的传统,还是感恩封地之故,都说得过去。
漫步宋瓷博物馆,自然是那些皇家特质让人沉思。映入眼帘的罐耳瓷瓶、琮式瓷瓶、鼎式瓷炉,器型庄重大方,积釉处淡青温润,釉层光洁,使观者仿佛来到皇家后花园,神思恍然。只待佳人端上一杯茗茶,细听前尘落地。
宋徽宗的那些孱弱、奢靡、悲伤、孤寂,已经被后人说得太多,正说、痛说、戏说,昏君、瘦金体、千古画帝……其中是是非非也被染上了如梦如烟的沉韵。“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又何尝没有一千个宋徽宗呢?触摸历史,探索真实,须自己亲历,而这些完好保存下来的南宋瓷器,是更为直接的见证者。皇室血统,釉质沉郁,青蓝掩映,器魂依然,每个人都从中咂摸出忠于自己感官世界的宋徽宗以及宋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