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梦想是职业生涯中前进的动力
任何人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首先需要着眼现实认清自身的状况,其次需要对未来的趋势有基本的预测,这样才能趋利避害,持续前行。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说过:“眼睛所到之处,是成功到达的地方,唯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
因此,作为一名职场人,要改变就要从头脑开始改变。如果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人,我们终将成为一名普通的人;如果一直在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那就永远无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如果连目标和方向都没有,那注定会在职业之路上迷失自我。
一、追求事业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007年6月,我拿着一张大学毕业证回到了在惠州实习的台资企业,我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完全不是来实习时那种对大学毕业后可以真正独立生活的热切期盼。
职业梦想是什么?它是推动我们职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我们在职业迷茫时的导航灯塔,让我们在工作上甘愿付出不计回报,让我们苦心孤诣锻炼技能。
就这样,日子在上班—食堂—下班—宿舍的循环中流逝,不知不觉到了2008年6月。当时的我没有智能手机,更没有爱奇艺、抖音和微信,就连跟闺蜜“煲个电话粥”都要用宿舍的201电话按20多个键才能愉快地聊一会儿。
彼时,非常幸运地,我以本厂自创办以来罕见的火箭速度,由新员工晋升为助理工程师(课长级),此过程用时仅一年。我负责的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培训、招聘、考勤、奖惩、劳动关系等工作,手下管理着三四名员工。
其中招聘是我很喜欢的工作,因为我们每年的三月、四月和十月、十一月都会到全国各大专科院校招普工。本科院校我们很少去,毕竟本科生一般不愿意到工厂流水线当普工,而且国际销售和研发部门每年需校招的相对高端和有技术含量的岗位也不多。中专院校也较少去,因为中专院校的学生年龄太小,离职率较高。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是我们最喜欢去的,同学们踏实肯干,试用期后工作一年之久的可以达到60%。
当时我自己还只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要代表公司给各院校的招生就业处打电话沟通校招细节。当时拒绝我们的学校很少,95%以上的学校都会给我们安排专场招聘会,且学生到场率都相当高。可是再高的到场率和留存率还是会有很多人离职。
记得有一次,我问一个跟我同龄刚办理完离职手续的员工:离职后是不是回老家?他用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看了我好一会儿,说如果我老家像惠州这么发达,工资这么高,我也许会回去。
他是一个接受过中专教育的典型流水线农民工。他告诉我:每个月刚发完工资一周就会全花光,为了避免剩下的日子挨饿,每月发了工资就会把一个月的饭菜钱充到食堂的饭卡里,剩下的钱几乎都用在网吧了。至于养老,他说他每月都交了社会保险,国家会给他养老的。
专栏1-2
打工诗人郑小琼的命运赞歌
郑小琼1980年出生于四川南充的一个农民家庭,2001年中专毕业后,在家乡的乡村医院工作半年后只身到东莞的一个家具厂打工。第一个月只领到了284元工资,由于工资微薄,她先后辗转于中山、深圳等地,后进入东莞的一家五金厂打工。和大多数工厂一样,这家五金厂人员的流动性极高,所以工人都以工号互称,她被工友们叫了一年的“245”。
在广东打工期间,郑小琼几乎每天工作12个小时。一段时间下来,郑小琼下班后根本不与人联系,直接将自己封闭起来,趴在工人集体宿舍的铁架床上用文字记录自己的心情。
诗歌是她主要的文学创作形式。郑小琼没有把诗歌创作单纯地当成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也会向一些报刊投稿。当郑小琼的作品发表在《打工诗人》后,许多读者都折服于她的才华,粉丝纷至沓来。
2007年,郑小琼获得了人民文学奖“新浪潮”散文奖。由于她的作品不只是浅层次地诉说打工生活,完全超越了“打工文学”的局限性,东莞作协邀请她驻会创作。但是,郑小琼以不能离开打工现场为由拒绝了这个邀请。
2018年,郑小琼获得了女性诗歌奖——优秀青年女诗人奖;2020年,获得了第九届紫蓬诗歌节“银紫蓬诗歌奖”;2021年,获得了陈子昂诗歌奖“青年诗人奖”。
目前,郑小琼已经出版了多部诗集,获得了多项文学奖励,并参加了柏林诗歌节、鹿特丹国际诗歌节、法国“诗歌之春”等,其作品多次被国内外艺术家以音乐、戏剧等形式搬上艺术舞台。
在广东打工期间,郑小琼创作了大量的以打工生活为背景的诗歌,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在电子厂》便是其中一首。
在电子厂
郑小琼
(1)
在桥沥(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交叉处,
盆景中的常绿植物,大雨积水洼地)
黝黑的园艺工人尘土似的生活
高速巴士,货车,它们驮着时代快速
转动,黑色的沥青道,白色斑马线
冬青低矮似流水线工人,低头忧郁地
走过,暴雨冲刷着生活的尘埃与不幸
他们谈论着数年未涨的工资,他们谈论
跳槽,双休日,加班费,她们谈论着
欲望,喜悦,悲伤,但他们决不会
像我一样,沉浸在莫名的自卑
谈论着人生的虚无,细小而无用的忧郁
(2)
被剪裁的草木,整齐地站在电子厂间
白色工衣裹着她们的青春,姓名,美貌
被流水剪裁过的动作,神态,眼神
这是她们留给我的形象,在白炽灯的
阴影间忍受年轻的冲撞,螺丝,塑胶片
金属片是她们的配音演员,为整齐的动作
注上现实的词句,肉体无法宽恕欲望
藏在杂乱的零件间,这细小的元件
被赋予了庞大的意义,经济,资本
品牌,订单,危机,还得加上争吵的
爱情,可以肯定在电子厂,时代在变小
无限的小……小成一块合格的二极管
(3)
钻孔机在铁上钻着未来,美梦从细小的
孔间投影,红色的极管,绿色的线路
金黄色的磁头间,它们的小,微小
我们在每一件小事或者庸常中活着
啊,活着,小人物,弱小者,我们
活着的,不远处来来往往的人群
他们活在我的诗句,纸间,他们
庞大却孱弱,这些句子中细小的声音
这颗颗脆弱的心,无法触及庞大的事物
啊,对于这些在无声中活着的人
我们保持着古老的悲悯,却无法改变
时代对他们无声的冷漠与嘲讽
从她的诗歌里既能读出来自社会底层的艰辛、灰暗与疼痛,更能读出她不甘命运、渴望改变和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郑小琼的诗一直在追求外在形式与内心情绪、批判与歌颂、时代的剖析与精神放逐之间的多层次平衡。
(笔者根据多方资料整理而成)
资料来源:
①许泽平.80后诗歌研究[D].广西:南宁师范大学,2012.
②亓雪莹,邬小福.郑小琼诗歌中的生态意识——以长诗《变异的村庄》为例[J].北方文学,2018(24):17-19.
我来深圳多年后偶然间看到了这首诗,脑海中一下子就涌现出了当时惠阳电子厂里的众生相,也再次庆幸自己没有因为厂里的单调工作而被磨去追求职业梦想的冲劲。当时的我已经明确认识到必须要换一条职业道路了,然而,从哪里突破呢?
不行,必须要突破!
但是,突破口在哪里?
二、兴趣、人岗匹配和胜任力如何匹配
说到突破口,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找到自己擅长的方向和新的可能性。
如果说在电子厂工作不是我的职业理想,那我的职业理想又是什么?我的兴趣是什么?我能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新的职业方向?除了兴趣之外,我还有什么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对自己的兴趣、性格、优劣势认识不足,那么职业选择就一定会存在盲目性。而且一旦兴趣、性格和人岗匹配失衡,不仅无法给企业带来业绩,也会阻碍个人的职业发展。
一个人的性格与他的职业是否匹配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职业稳定性。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性格和职业匹配,那么工作起来会事半功倍,将会有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反之,如果性格和职业不匹配,那么就会事倍功半。对于企业来说,人岗匹配将有利于让员工稳定在合适的岗位上,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职业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把性格与职业匹配分为六类: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大家可以对照表1-2,看看自己属于哪一类,又与哪类职业比较匹配。
表1-2 性格特征与职业匹配类型

那么,如何在兴趣、性格和优劣势之间达到平衡,理智分析,做出最佳职业选择呢?可以参考如图1-4所示的三个步骤。

图1-4 职业选择的三个步骤
(1)自我分析。对照表1-2,分析自己的性格和职业优劣势,初步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接着再参考自己的兴趣,甚至是生活和人生目标,在适合自己的类型里找到合适的岗位类型。假如不能在适合的岗位类型里找到目标,也尽可能地不要在完全不适合的岗位里进行选择。
(2)岗位分析。找到目标岗位后,就要对行业和目标公司进行分析,哪些是属于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而我们的自身条件、经验和能力能否匹配到朝阳行业的龙头企业需要重点考虑。
(3)科学决策。自我分析和岗位分析是职业定位“准”的前提。虽然不工作可能没办法生活,但是工作也不是生活的全部。除了行业和单位外,还需要考虑能否接受通勤时间、加班文化、同事关系、企业文化。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职业,也不存在一个永远人岗匹配的状态。结合自我分析和岗位分析做出科学决策也只是在一个时间段的“科学决策”。要想在职场长久立足,还需要时刻关注大局,审时度势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尊重和发展兴趣,发挥自己的优势,锲而不舍地进行自我超越,做到专业性和全面性统一发展。
三、选择在哪个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很多人想到一线城市发展,因为一线城市有更多的工作机会,还有丰富的市政资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我刚刚有了新的职业期待的时候,就迎来了一次机会。
2008年6月的某天,父亲给我打来电话说我有一个亲戚是张妃董事长。她欢迎我到她在深圳的公司去看看。
我接到父亲电话的第二天就请假去了一趟深圳。很多年以后,我觉得来深圳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张妃董事长虽然是我表姑,可是我从来没见过这位被家族中人传颂的大人物。我只记得爷爷和父亲说她在三十多岁时毅然放下深圳公务员的“金饭碗”,下海经商,开歌舞厅、红酒庄、做工程,现在在做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什么?我的脑海里只能想到电影、电视剧、唱歌、跳舞和美术。除了这些还有什么?网吧、KTV,我认为可能这些也是文化产业吧?但是,很明显我当时的思考重点并不在文化产业是什么这个问题上。你们看,虽然我刚刚做完自我分析和岗位分析,但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机会显然已经超过了我的认知边界。可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当我第一次下了城际大巴,看到罗湖汽车站如梭的车流和衣着时尚行色匆匆的人流时,有一种轻微头晕目眩的感觉。一抬头,6月深圳的骄阳刺得我伸出手来遮住眼睛,来不及发愣,马上走到出租车站台坐上车就往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奔去。
出租车到达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我付了车费,关上车门后抬头看见一排灰色的五层至七层的小楼,离我最近的这栋墙体上四个红色的艺术变形字体“设计之都”赫然展现在眼前,墙面左上角有一个同样是红色的阿拉伯数字“6”。
当时的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月之后我就开始每天带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团走过这里,并向他们介绍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和深圳设计的情况了。
我走到二楼前台,映入眼帘的是与建筑外立面颜色一致的灰色内墙,墙面上有两个银色繁体立体字:银豹。
通过前台小姐姐的带领,我顺利地走进了张妃董事长的办公室。从第一眼见到这位熟悉的陌生人,到听她神采飞扬地讲了两个小时的创业史,再到她让我尽快来上班,直到最后走出她办公室,我一共说了不到五句话。
坐在回惠州的城际大巴上,我激动不已,三个小时前我还只是怀着第一次到深圳的兴奋,没想到短短三个小时的时间,我与深圳就真的要结缘了!
2008年6月,我离开惠州来到了深圳。
虽然我刚做完自我分析和岗位分析,但是当时要做决策的时候好像完全没用上。尽管我马上要到深圳工作了,但我还完全不知道我能在公司做什么。看看,我作为一名人力资源从业者,有时候在绝对的命运面前,也没有任何的专业可言。
在惠州电子厂工作一年多了,我从来没有来过深圳,学生时代就更没有机会了。在我的印象里,深圳应该是绿树成荫,街道宽敞,走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应该都是朝气蓬勃的。第一次与深圳的照面与我想象中的并无二样。
我与在深圳工作的两位大学同学——牛牛夫妇正式开始了合租岁月,开启了我在深圳的新生活。对了,我在银豹公司的岗位是张妃董事长的秘书。
2008年的深圳只有两条地铁,印象中一号线从深圳东边的罗湖火车站到西边的南山或者宝安,记不太清楚了。谁能想到14年后的2022年年底,深圳共建成了16条地铁,总里程数超过了500千米。
欧美国家的超级城市大多是在20世纪初开始建设地铁系统的。比如:伦敦于1890年开通地铁,巴黎于1900年开通地铁,纽约于1904年开通地铁,东京于1927年开通地铁。
虽然我们起步比这些国家晚,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飞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铁的建设后劲十足。
1979年,宝安县改设为深圳市。而“深圳”这个地名最早记载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的史籍,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方言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当时的村子旁边有一条深水沟,故得名“深圳”。得名之时,深圳就是这样一个直接、不拐弯抹角的城市,600多年了仍葆有初心。无数像我一样的年轻人来到深圳,前赴后继地争为“新深圳人”。既然都排除万难到了深圳,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在最繁华的地方扎下根。
深圳最繁华的地方在哪里呢?这个问题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答案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银豹公司的一位资深同事说她是1990年来深圳的,当时住的是深圳的城乡接合部——上步路。那时候深南大道从上海宾馆往西到蛇口都是泥路,全是乡下。20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城市中心是在罗湖,巴掌大的深圳仅局限于罗湖区,罗湖火车站就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中心。
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000年前后,随着华强北电子市场闻名全球,逐步形成了以福田区上海宾馆和华强北为核心的商贸物流城市中心。直到现在,深圳的中心城区仍然是福田区。深圳没有所谓的一环、二环,因为临海而多山,所以形成了独特的东西走向发展的城市格局。深圳CBD是指福田区由滨河大道、莲花路、彩田路和新洲路围合起来的区域。其中南山区是商务中心,包括福田会展中心以及一大片高档写字楼,这里面还有目前深圳的第一高楼——平安大厦。北面是行政、文化中心,包括市民中心、城市规划馆和当代艺术馆、图书馆、少年宫、莲花山公园等。
近十年来,南山区和宝安区发展后劲十足,其中南山区虽然只占全市面积的1/10,但聚集了全市70%以上的高科技企业,创造了全市超过1/5的GDP。特别是从南山区和宝安区规划出来的部分面积打造的前海自由贸易区,更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是想象空间巨大的未来空间。
40年来,随着深圳的城市中心一路往西,深圳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被称为“深圳速度”。
记得我来深圳的第一天,出租车师傅指着地王大厦说三天一层楼是当时的深圳速度,那到2020年时的深圳速度又是什么呢?
每一分钟,就有1.18人成为新深圳人;
每一分钟,就有1.1家企业在深圳诞生;
每一分钟,就有87人从深圳机场起飞……
这就是新深圳速度。深圳用40年从零发展为一线城市,我相信深圳速度会让我的职业生涯提速。